这一次,不为沉没成本买单

 

也谈公考...





天是广东省考,报了名的我却没有出现在考场上——我,弃考了。这一次,我不想再为沉没成本买单。

在谈我的公考之路前,先说说沉没成本这回事。

沉没成本

也叫沉默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i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来源:百度百科)

影响分析

在沉没成本下,即已为某一件事情付出一定的时间、金钱等,在考虑是否要继续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考虑因素或者说最后做出决定的影响因素容易超出事情本身,而是可能会基于不应该浪费前面的付出这一想法做出继续行动的选择,从而造成增加了更多不必要的损耗——即增加成本。我把这一影响叫做为沉没成本买单。

当然,沉没成本主要应用于管理会计、金融投资等相关领域,其影响可能更多更大。
例——谈谈我的公考那些事


关于国考

2015年9月到11月,兜里没几个钱,可以说是生活拮据。从超市买一袋面几个鸡蛋,几乎每餐吃得都一样,最不堪的时候真的连坐公交的钱都没有。所以可以说那时候我不是不想报国考,而是是当时真的连报名的钱都没有。朋友问起我都借口说国考难度比较大,就不去打酱油了。或许有人会说,真要考的话借钱也得考啊。然而,开学初我刚还了债,而我又恰恰是一个不用家里钱的人,从大一开始我就经济独立了。

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我是多少有备考的,这就是沉没成本。如果我选择报考,那么无疑在之后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即增加成本。但是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我是无法投入到备考中的,我选择了放弃11月的国考,当时连职位表都没看。


关于深圳市考



根据往年奖学金发放的时间计算,我知道12月我就可以结束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加上花了钱买资料也花了时间复习,心想没参加国考也别浪费了之前的准备,于是我选择报名深圳市考。

然而,报名前并没有对深圳做过多地了解,稀里糊涂地报了南山区的职位,最后竞争比竟超过1:300。事实上我知道成功的机会很渺茫,这不是自不自信的问题,尽管有努力但是实力、水平、竞争就在那摆着,最后的结果当然也就像自己预估的一样。

元旦3天,我还去参加了中公的短期培训班。考点安排出来后,订酒店、查路线,所有的行为只是因为觉得之前付出过,似乎总要去做完才甘心。但后来算了算账,真的不值,为沉没成本买单花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报考费90、培训班100、车费约200,住宿约200、吃饭算50吧,这样加起来就花了600多,15号考试前后两天各种零零碎碎的费用还没算呢,多么昂贵的增加成本。


关于广州市考



广州市考比深圳竞争小挺多,深圳市考落败的我毅然报了名。备考是有的,但并不充分。那段时间找工作很焦虑,很多事情都没办法静下心来做,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跑招聘会、投简历上,备考成为了闲暇之余的任务。

在考点安排出来前,我就已经想明白,如果考点远需要住宿那就弃考。但幸运的是,考点就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往岑村方向,只需要约半个钟的车程。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这么近,从去年开始也有不时在复习,那就去考吧。所报的职位招1人,99人报考,最后的成绩是27名,不算太差。

这一次的沉没成本比较大,但是基本没有增加成本。


关于广东省考

今年的省考和乡镇考合并了,很多人把考公的最后希望压在省考上,我也不例外。为了提高成功率,我报了偏远的清远阳山县,招4人72人报名,竞争比1:18,远远小于前几次公考。

然而,为了工作四处奔波之后,奖学金也花得差不多了,我再次面临着咬紧牙关的生活。所幸后来3月底工作有了着落,论文答辩也顺利通过。两块石头落地,但我依然无法全心备考,我必须解决经济问题。于是,我开始做兼职,这成为占据我很大部分时间的事情,备考再次成为闲暇之余的任务。

或许是因为渐渐地少了最初对于考公的那份坚持,我似乎已经失去了必考的决心。吸取深圳市考的教训,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弃考,这一次我选择不再为沉没成本买单。

后记

我也曾想,万一去参加了省考最后成功上岸了呢?但是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很多时候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知,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我想,能做的只是基于目前的一切做好规划,过好当下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关注 Tewy粲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