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中小银行如何运用资本市场转型?

 


小通说


第七期的iBond·微课堂在3月24日晚间八点成功举办,东海证券发行部副总经理 黄灿给大家分享了她对于中小银行资本市场转型的理解,许多小伙伴听后都希望我们能整理出一个音频版的干货,现在终于来啦!

主讲嘉宾:

黄灿( 东海证券发行部副总经理,拥有八年以上债券从业经验, 曾任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金融机构评级总监、总裁助理 )

请长按以上图片,识别二维码后进行收听


音频分段:

01分30秒  金融改革不断推进使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

14分45秒  透过银行资产负债表看银行经营的变革

24分30秒  运用资本市场,助力中小银行转型发展
欢迎您通过扫描二维码,赞赏两元为我们的微课堂打气


■   ■   ■


第一部分 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大了银行面临的利率、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的关键要素是利率与汇率。改革与银行经营密切相关,改革是为了减少政府干预,实现要素市场化。

汇率改革

多年以来,央行通过强制结售汇途径得来汇率稳定,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同时外汇占款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关键途径,M2每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140万亿,央行承担了汇兑、利差的损失。为了对冲此巨大的流动性,央行不断提高商行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商业银行业也在分担稳定汇率的压力。

中国经济在过去10多年一直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即使通过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以维持汇率稳定,但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是累计升值了27.4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56.15%。长期单边的升值预期,制约了贸易、金融领域的多项改革。由于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经常项目的顺差前几年已经降到GDP的2%以内,汇率基本趋于均衡。14年开始,央行扩大了人民币汇率区间,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15年扩大到了3%,汇率双向波动有所增大、弹性有所增强。

但是,15年美联储加息及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引发了一些担忧,15年全年外汇储备减少了五千亿美元。1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4936,比14年末贬值了5.77%。由于15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减少,外汇顺差3.7万亿,扩大了56.7%,占GDP的5.47%。顺差如此大本该有升值压力,故贬值主要是由资本项目的净流出导致的,且是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发生的。

16年2月以来,美联储放缓了加息进程,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没有基础,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周小川副行长在答记者问时说,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而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而这一篮子货币中权重最大的是美元,这也是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的原因。

汇率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汇率机制的改革刻不容缓。目前,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已具备了不错的条件。首先,我们资本项目是管制的、有待放开的;其次,已拥有了较成熟的汇率衍生工具,比如套期保值,若企业愿意付出一定成本,汇率的风险是完全可以防范的,汇率也会增加一个波动区间,能更好参考一篮子货币。其实这也是银行的一个经营空间——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服务。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也受到汇率改革的制约。为维持汇率稳定,过去央行主要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为M2,但其本身构成是有问题的。11年开始,M2加入了非银机构存款,但近年来飞快增长的理财资金并不包含在内。货币派生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由信贷产生派生存款,但目前金融机构也通过债券、股权投资的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所以M2的调控作用已不再理想。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余额,明确了全年13%的增长目标。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统计的是各类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不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前几年,由于委托贷款、信托计划大幅增长,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对同业业务的规范,2015年贷款占比回升到了70%以上,委托、信托贷款占比下降到不足4%,债券、股票融资的占比大幅上升到24%。

在数量调控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逐步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向,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去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后,央行过去是依靠基准利率做调控,现在逐步转向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贷款便利来引导短期市场利率。下一步,央行将会做好控制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的机制,引导形成再贷款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再下一步,在国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做好各种信用债的风险定价,完善利率市场风险定价机制。

以上我们回顾了利率、汇率改革的进展,在监管改革方面,混业经营的趋势已从试点逐步铺开,近期更有银行可获得证券牌照、债转股等传闻。此形势下,分业监管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包括监管真空地带、监管联席机制的执行乏力,但统一监管面临的障碍还是非常大。

■   ■   ■
第二部分 透过资产负债表看银行的经营变革

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映射出银行经营的演变与变革。在我国金融要素改革的进程中,商业银行也在寻求积极转型,尤其是大型银行,具备人才、网点、牌照的优势,比如银行间市场的投行业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给其非息收入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早年的大型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其非利息收入能达到25%。之前很多银行将其贷款利息收入转换为财务顾问收入计入非息收入中,后期也进行了一定规范与清理。目前,这些大型股份制银行,其非息收入能很轻易地做到20%以上,且这些业务种类特别多,比如托管收入、银行卡、理财、投行。

我们主要来看中小银行都有哪些的变化。首先,在负债端,很多银行开始有了主动负债的意识。同业存单是从13年底开始启动,如今可以发行的机构已全面放开,每年都会进行审批。15年全市场发行量是5.31万亿,有300家银行发行了同业存单。可以说,对于中小银行,这是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另外一些主动负债的产品如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可以发行的机构大概不超过150家,所以同业存单这300家机构至少翻了一倍。

同业存单基本类似于银行间债券,可以质押、交易,解决了之前同业存款提前支取的风险,也可延长负债久期。从数据统计来看,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是发行主力,单股份制银行就发行了将近3万亿,占了市场份额的55%。目前有传闻(还未与股份制银行求证),基金公司可投资同业存单,另外非银机构的存款也可以纳入一般性存款,所以不排除存在把同业存款转化为一般存款的可能性。存款对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而言,本身就是短板,故未来会有较强的发行同业存单的动力。

其次,在金融债和二级资本债这块,中小银行的参与度会越来越高。二级资本债在15年发行了62只,金额为2,700亿,其中城商行发行39只,农商行15只,大行15年只发行7只;金融债发行了57只,也是以城商行和股份制为主。

在资产端,中小银行的数据比较难统计,一般看上市银行。有一个指标可以说明中小银行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非信贷利息收入占比,最近不少银行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50%。这块资产配置包括利率债、信用债、类信贷产品、资金池产品,其一大好处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分散了地域风险,但信用风险是一个挑战,因为对于各类产品的评估方法也不同。另外很大的一块是表外理财,余额估计有20万亿左右,14年6月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就有498家。

总结:在外部经营环境变革的挑战下,怎样具备一个好的结构、抗风险的能力,没有一定的标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就是好结构。

■   ■   ■
第三部分 运用资本市场,助力中小银行转型

这一部分将介绍资本市场产品及工具,探索中小银行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是否适合转型中的中小银行。

资本补充工具

13年后,中国的银行与“巴塞尔协议Ⅲ”接轨,附属资本包括优先股与二级资本债这两种。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优先股暂时不适用,其只对上市银行有放开,故补充附属资本的唯一工具就是二级资本债。这一工具非常重要,因为监管给我们的指标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一般来说是8.5%,资本充足率是11.5%,这其中相差了3个百分点,这3%仅靠超额储备肯定是不够的,如果不发行二级资本债,只有靠提高核心一级资本(通过股权融资,相对而言手续复杂、股东回报要求较高、会引起股权结构的变化)。很多银行的可能觉得发行二级资本债很复杂、业务不熟悉,那下面就为大家阐述下其审批周期、发债门槛、期限结构的设置、发行成本到底是怎样的。

审批周期:已大为缩短。之前我接触过的金融债发行周期最长有2年的,而现在基本6个月以内就可以,大概为4-6个月。简单而言,是“权限下放+双线报送”。

发债门槛:次级债、金融债管理办法的几个条件都是非常基础的,比如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除此之外,有一个指导意见,即监管评级要求AAA以上。

大家可能比较关心发行额度,09年有一份通知要求次级债不超过净资产的30%,但14年底已被废止。因为当时的30%是在当时核心资本充足率只要求4%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当时又要求8%甚至10%的资本充足率,当附属资本不超过30%时,核心资本充足率其实基本要达到7或8%。目前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已提高到了8.5%,实际上没有必要再限制额度。

发行期限:计入银行资本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资金,要求期限为10年,从第6年开始计入资本每年扣减20%,即5+5的结构。在第5年,实际上就赎回了,避免了第六年开始的资本递减。所以市场基本默认定价按照5年来进行的。

发行的时机与窗口的选择:对于银行而言补充资本是刚性的,在前几年大家都需要补充资本的时候,很高的利率情况下也发行过。今年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举例说明:主体AA-的银行,在15年上半年发行二级资本债的利率区间为6.2-6.5%,在16年发能到5%以下,相差了120-150个bp;主体A+的银行,15年上半年发为6.5%,当时第一只债是东海主承的桐城农商行,算是一个不错的利率水平,因为AA-最高也发到了6.5%,但16年刚刚发了一只A+的仅5.2%,低了130个bp。在2014年8月以前,主体AA-的二级资本债是6.85-7%的水平。

那若从现在启动发行,加上半年的周期,三、四季度的利率水平会如何呢?我认为应当把握这个窗口,今年2月CPI已回升至2.3%,另外在政府对楼市的支持和鼓励下,楼市在回暖,已经从一线市场传导到二三线城市了,大宗商品而言,已经见底并有个周期性的反弹,加之国内人力成本仍然高居不下。所以通胀抬头的趋势很明显,央行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受到抑制,我认为年内再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其实目前我国国内评级公司对于二级资本债的评级,仅考虑了其次级属性,只降了一个子级,并没有考虑其减计条款的溢价。减计条款是说,如果在出现危机或银监会认为你不能妥善经营的时候,你可以无条件地不再支付利息及本金,而且是非累计的,即经营好转以后也不必补交。这就是央行在13年整年都没有放行二级资本债、只做了一单小额试点的原因。随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开始实施,下一步银行的破产机制会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不善、处于危机和破产边缘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未来市场会将减计条款纳入溢价考虑中。

也有客户说,本身的级别不高,二级资本债可否担保?其实担保是和次级属性相违背的,而且有了减计条款,担保也不再具有效力,因为减计条款是在你经营过程中随时都可能触发、由投资人承受损失,而不是在破产清算时才发生。

金融债

金融债,是一种高级、无担保债,它的债项级别与主体级别是一致的,它的偿还顺序也是与存款等一般负债等同的。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是债券投资的主体,在商业银行的风险权重中是把金融机构的债券权重定为25%,故金融债的发行成本较低。AA-的金融债,2015年8月以前发的是4.6-5.5%,要比同等级的二级资本债降低了50个bp以上,今年利率又进一步下降为3.8-4.1%。从发行额度来看,监管部门没有特殊的限制。

目前金融债有好几个品种:一般金融债、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和三农贷款专项金融债,另外还有最新的绿色金融债。像小微、三农、绿色金融债,目前都是监管部门大力支持的,小微和三农有一定发行条件,绿色金融债没有具体的限定条件,比如无存量也是可以新发行的。但这三类都是专款专用的,并要有后续的持续跟踪。

资产证券化

其初衷是通过结构化的设计来降低融资成本,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周转率。有些客户觉得资产很难挑选、工作繁杂。对于中小银行,我觉得比较适合的一类资产是微贷,因为微贷虽规模不大但分散性较好。

资产证券化是资产端结构调整的一项融资工具,我建议要从银行自身的需求出发,对于此类产品应该积极尝试,中小银行由于普遍缺乏创新型人才,其创新能力往往不足,而一些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产品是可以通过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协助进行的。借助外界力量进行资产证券化项目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可对信贷管理、系统技术做一个梳理。

新三板

目前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已有5千多家,但其中只有几家银行。由于其筹备过程类似IPO,所以对银行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也较繁重。16年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大力提倡新三板的发展,新三板的分层、转板都是可期的。我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主板和H股不太合适,新三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前期工作较繁重,但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管理水平,并且通过挂牌上市成为一个公众企业,有助于改善信息披露、树立公众形象,会带来很多无形的收益。另外,挂牌新三板的银行一般经营效益很好、排名靠前,未来也有转板上市的可能,融资渠道将被真正打通。

点击以下链接了解iBond·微课堂前七期内容简介
第一期:2016钢铁行业将彻底迎来巨亏 海通证券 刘彦奇

第二期:供应侧改革下的煤炭行业投资策略 海通证券 吴杰

第三期:有色金属后市将如何演变? 方正证券 杨诚笑

第四期:2016中国楼市展望 易居研究院 严跃进

第五期:如何像银行家一样思考? 华润银行 王超

第六期:债市元老为您把脉2016上半年债券市场 理石投资 周理

第七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业化转型探索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 刘澄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