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发现:A股的五月效应“逢五月卖?!”

 

感谢关注,感谢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华尔街一到五月就流行的"Sell in May and go away"这句话,最早这句话是出现在金融时报中,最初的海外研究认为五月效应与季节和假期情绪有关,假期中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更多的会转移到玩乐上面。海外市场的“五月效应”几乎都很灵验,大家越默许越遵循,这谚语也就越流行了。

那么中国市场上的五月效应是否也如此灵验呢?因为1997年之前A股市场没有设置涨跌停制度,所以笔者回测了1997至去年五月上下的上证指数,1997—2009年间,五月上涨与下跌的概率基本持平,2010—2016年间,除开2015大牛市,就只有2013的五月有赚钱效应,其他年份的五月要么就在筑底要么就在跌途。







可以看到,sell in may这一效应在我国也逐渐明显起来,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金融经济联动性的加强,使得多数海外市场的下跌情绪影响到中国市场;从内部环境看,A股的五月效应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政策方面。国内五月开始到三季度末,除了公司半年报有一定关注点,其他定期可影响因素几乎都没有。

一季度的地方两会、全国两会和四季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都会有新公布的政策,不管是涉及行业还是地区,都会刺激到A股市场;而中间两个季度一般都是政策落实期,四月份左右宏观数据、一季报就会出来,到了五月之后就属于政策空窗期了。

2. 行业中看,制造业和消费类行业五月效应差异就比较明显。从05年至今中信一级行业指数平均收益率里可以看到,像建筑、交运、轻工这些周期性行业5—10月份的市场表现明显比其他月份差;

而像食品饮料、医药这类消费型行业不管什么时候,大家都会需要,所以效应不明显,继而在A股市场不怎么给力的时候,我们就习惯把他们当成防御性投资标的。

这一点上周开始笔者就提示过,大家的体会应该也比较深,上周白酒、家电、医药都是逆势上涨的消费类标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像sell in may这类的效应虽然存在,但都不是绝对的,大盘的颓势不代表所有板块都一蹶不振,重个股轻大盘,写下这样的规律,不是让大家从五月开始就不混市场了,而是想让大家在之后的投资中可以知道哪个时间段哪个板块的赚钱效应相比之下更加明显。

比如年初年末跟政策走,到大盘不是那么如意的时候,防御性板块有大资金异动时我们就可以跟着潜伏进去,而不是一味追高。今年的五月马上临近的5.14/15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否会打破市场sell in may效应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至少今年这个时间段的这个板块笔者是看好的。

(海量资讯,每日精选)


(海量资讯,每日精选)


    关注 今日股票精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