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设计基础 , 色彩构成》

《二维设计基础 , 色彩构成》 《二维设计基础 , 色彩构成》

  • 书名:《二维设计基础 , 色彩构成》
  • 分类:色彩学
  • 作者:张建中, 郑筱莹, 江滨编著
  • 出版年:201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色彩设计基础

《色彩设计基础》

郑筱莹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色彩的基础理论及体系入手,到色调构成与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训练,再到色彩的解构与重组以及对形与色彩...”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王卫军, 王靖云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作为基础课程的色彩构成课,不仅是单一视觉学科纵向的基础,更是多个横向学科的基础,具有极强的兼容性。本书共三张,分别为色彩...”

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

胡天君, 王志远编著..2010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设计色彩》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色彩概述、色彩知识、设计色彩的艺术特征、设计色彩的表现步骤...”

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

周建国编著.龙门书局.2014

“国际最新设计案例专业解读教程,最具创意的潮流作品分析,揭示完美配色方案的秘密,掌握色彩原理和色彩表现方式,分析近千例精美...”

色彩构成基础教程

《色彩构成基础教程》

江波, 周彤编著..2009

“”

品牌的色彩设计 . [2], 协调色

《品牌的色彩设计 . [2], 协调色》

善本图书编著..2013

“有时单凭冷色或者暖色的应用,无法满足设计产品的表现。于是,协调色应运而生。协调色具有色彩审美的多面性。与单色设计中的冷色...”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文涛.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1

“构成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初,后为广大设计院校接受,成为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色彩构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是理性的...”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

(韩) 金容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色彩不只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更是传播情感的途径。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第2版)》针对设计中的色彩心理进行探索和讲述,阐...”

色彩视觉艺术

《色彩视觉艺术》

白芸编著..2011

“《色彩视觉艺术》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崇尚“视觉革命”到“观念革命”的时代风貌。通过对色彩视觉艺术相关理论知...”

色彩构成设计

《色彩构成设计》

刘宝岳, 董雅编著..1999

“”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约瑟夫•阿尔伯斯.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2012-4

“《色彩构成》是约瑟夫·阿尔伯斯在色彩感知的研究与教学方面独特实验的成果,囊括了阿尔伯斯的主要色彩理论。《色彩构成》自问世...”

色彩基础与实践

《色彩基础与实践》

田丽艳主编..2013

“《色彩基础与实践》是作者田丽艳从事色彩基础教学以来的总结性文献,是对色彩基础的全方位概括和探讨,为色彩基础教学提供了全面...”

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

Designing编辑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

“《色彩设计》主要介绍了色彩、配色及色彩管理的相关知识以及在软件中如何实现,通过将具体的配色案例进行Before与Afte...”

双色设计 : 无局限的设计解决方案

《双色设计 : 无局限的设计解决方案》

(美)特姆普林·布里恩克设计公司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这是市场还是唯一的一本专门有效针对双色印刷的设计书籍。它探究了在双色印刷的基础的拓展预算的方法,并且不受风格限制。它以“...”

我最想知道的色彩心理学

《我最想知道的色彩心理学》

(日) 木下代理子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我最想知道的色彩心理学》内容简介:当下,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压力超载,病痛不断,甚至患上了焦虑症或忧郁症。这些都是来自身...”

情景配色手册

《情景配色手册》

(英) 维朗妮卡·琳,朱琳珺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色彩的美丽,已经成为生活中无法抗拒的魅力。而正确色彩的配色利用,又常常让设计师伤透了脑筋,面对斑斓的色彩世界,仿佛阳光灿...”

设计基础之色彩构成

《设计基础之色彩构成》

万萱, 房开柱著..2010

“”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2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2》

梁景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2:色彩怎么选,设计怎么做》内容简介:色彩不仅仅是感性思维的展示,也可以通过理性认知来发挥它。《写给...”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黄丹编著..2009

“”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黄缨主编.华中科技.2006

“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设计教学经验,主导编写思想为:以色彩设计原理为基础,以设计要素为中心,以实践应用和创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