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 书名:《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 分类:心理学
  • 作者:戴维·珀金斯 (David Perkins)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15-8-1
  • 售价:CNY 54.90
  • 装订:平装
  • 页码:260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内容介绍:

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作者戴维·珀金斯 (David Perkins)介绍:

戴维•珀金斯 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和顾问。 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与霍华德•加德纳一起,作为“零点项目”的负责人共同工作超过25年。从最初成立至今,50年来,零点项目致力于研究智力、理解、思考、创意与人类的学习等相关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老师,尤其是美国诸多专业人士、国际学校的教师等参与其中,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推广研究成果。  曾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国等国家研发和讲授关于思维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目录大纲:

前 言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引言 为未知而教
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普及性教育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代代相传
◇尴尬的“应当知道的好知识”
◇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
◇第三类接触,让更多知识在生活中有价值
◇为未知而教,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
01 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
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
我认为,在教育中始终应该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寻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缪斯女神。通过广泛的安排课程内容来培养业余的专家,不要只盯着学术知识的奥秘,而要把眼光放远,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
◇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
◇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
◇从迟钝的层级结构到灵活的网状结构
◇有丝分裂之舞与设计一条鱼
02 学习即理解
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有哪些?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让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
多么不一样。
◇全局性理解,理想生活必知的“业余的专业知识”
◇全局性理解在维度上有何差异
◇宏观选择,繁杂的教学内容中究竟应该“教什么”
◇宏观保留,拯救经典的了解性知识
◇内容超载?向语文老师学习巧妙地抽样教学
03 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
如何超越即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
传统教育中,问题常被归结为方法,而答案被归结为内容。而开放性问题改变了这个局面。问题也可以是内容,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普利策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 拉比(Isidor Rabi)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开放性问题,获得闯荡世界的激情与力量
◇带着好奇心去发现,学习更要知其所以然
◇“有生命力的问题”由谁来提
◇“假如不是呢?”设计问题包扩展理解的界限
◇“那么,答案呢?”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技巧
04 真正的学习
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只是学习了民主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你的理解就足以支持你读懂一篇有关“新的民主形式似乎倒退回独裁体制”的报纸文章;只是学习了概率论的知识,也不意味着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在需要选择医疗方案时了解手术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将不同知识联系在一起,并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
◇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
◇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
◇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
◇学习即融会贯通,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
05 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斯》也放进去
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
也许,有必要将现实的实用性与超越现实的实用性区分开来。现实的实用包括修理轮胎、准备面试、检查你打算购入的房屋有没有闹白蚁等等。而超越现实的实用则涉及我们如何投身于世界之中,包括接触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人、历史、未来、最大的不幸与希望。超越现实的实用影响了我们大半的人生,并且关乎生活的质量,所以,它似乎也不那么“超脱”。今天,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往往都超越了传统的分科,那么传统的学科划分能不能带来令人终生受益的学习呢?
◇学习诗歌有什么好处?
◇学习代数有什么好处?
◇学科A to Z,最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主题有哪些?
◇让小孩子学习“悲剧”主题?有何不可呢
06 像X 一样思考
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
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积累信息或解决代表性的问题而已。在如今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已经无法在单独的某个学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相反,只有靠跨学科的对话,才能获得解答。
◇不同学科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
◇让隐性知识浮出水面:促进学习的基本认知方式
◇牛顿式认知
◇修昔底德式认知
◇认知方式的“兔子洞”与“全局式思考”
07 绕开教育中的“兔子洞”
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须深刻钻研具体细节,那么,学生就再没有机会从整体上熟悉一个学科中最好的那片广袤天地。为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这种单元体系或者有助于在广泛的分类中鉴别值得学习的知识,或者能够指明学习者即将接触的内容;或者可以突破学年的界限,跨学年地组织教育活动,或者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盟。
◇什么是新的单元体系
◇更新传统学科的知识内容,建构新交叉学科
◇将各学科融入到广泛的主题中
◇跨学科单元体系为教育注入活力
◇建立更好的单元体系
08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
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需的?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和人际技能我们称它为综合能力。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还包括家庭、公民角色、工作等。如今的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只是循规蹈矩已经不足以支持人们保住饭碗。那么,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融合了综合能力的知识内容学习什么样?
◇你认为,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有助于闯荡未来?
◇什么原因使综合能力成为“狭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
◇巧妙的抽样教学使综合能力的学习更有意义
◇颠覆还是逆转?综合能力唤起传统课程的动摇与苏醒
◇教育的初衷,源于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教授知识,通达智慧
◇在“为未知而教”的“独木桥”上巧妙地探索前行
结 语 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致 谢
译者后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

《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

[美] Milton H. Erickson,[美] Ernest L. Rossi,[美] Sheila I. Rossi.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7-1

“虽然已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已故的艾瑞克森博士的工作,艾瑞克森编著的《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Ⅰ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

反洗脑Ⅱ

《反洗脑Ⅱ》

艾瑞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8-1

“这是一本探讨如何避免被谎言洗脑的大众心理学书籍。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无处不在,从政坛精英到市民百姓,从商...”

隐秘心理学

《隐秘心理学》

袁飞.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3-1

“去趟巴黎就抑郁,看个艺术品就头晕,连仰望星空都能精神崩溃。日子那么长,可我只能记住今天的事情;世界那么大,我却走到哪里都...”

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

《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

愛麗絲‧米勒 Alice Miller..2014-11-13

“心理學大師愛麗絲‧米勒 獻給現代亞當和夏娃的啟蒙之書 「他們必須像亞當與夏娃一樣,為了父母的愛全然地去服從,盲目地去信賴...”

实验心理学(上、下册)

《实验心理学(上、下册)》

伍德沃斯 (Wood Worth R.S.),施洛斯贝格 (Shlosberg H.).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1

“《实验心理学》是伍德沃斯几十年来在教授实验心理学过程中陆续搜集材料逐年充实写成的,作为那个时代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它促使...”

错觉心理学

《错觉心理学》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6-1

“”

有益的父母,有害的父母

《有益的父母,有害的父母》

(日)河合隼雄.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9-1

“★ 一本畅销20多年、影响日本几代人的全球亲子家教经典! ★ 世界级教育心理学家、日本当代心理学奠基人——河合隼雄,给父...”

注意力

《注意力》

让-菲利普·拉夏 (Jean-Philippe Lachaux).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5-1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对周遭环境的感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一扇独特的窗口——注意。注意是记忆与思考的必经之路。然而,人们...”

青春期大脑风暴

《青春期大脑风暴》

[美]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Siegel).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6-1

“青春期既是人生中一段令人困惑的时期,也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时期,它大约从12岁持续到24岁。在各种文化中,青春期都被视为一个...”

我和他,和他的前任

《我和他,和他的前任》

艾贝尔·基奥..2014-12-1

“你正在考虑和某个男人约会吗?他什么都很好,只有一个问题,他有个前任,对他影响太深。你的新恋情将会面临独特的挑战,这与你和...”

变态心理学(第12版)(万千心理)

《变态心理学(第12版)(万千心理)》

克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1

“本书作为变态心理学领域中历久弥新的经典教材,历经四十余年修订,在一代又一代心理学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下与时俱进。 本书第12...”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6辑)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6辑)》

主编 张一兵,执行编辑 胡大平.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

“本书由多篇题材各异的中短篇组成,分成三个专题:1.批判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多位学者在这个方面的文...”

惊讶心理学

《惊讶心理学》

塔妮亚·露娜,莉安娜•伦宁格.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6-1

“★心理学领域首部关于惊讶学的重磅之作,中英文版全球同步上市。 ★本书作者塔妮亚·露娜是TED著名演讲者,同时还是全球唯一...”

色眼识人

《色眼识人》

乐嘉.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11-1

“《色眼识人》是乐嘉FPA性格色彩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奠基石。一切性格色彩的研究和发展都是由此而生。更是性格色彩入门必读的基...”

上脑与下脑:找到你的认知模式

《上脑与下脑:找到你的认知模式》

(美)斯蒂芬 M. 科斯林(Stephen M.Kosslyn),G.韦恩•米勒(G.Wayne Miller).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

“四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史蒂文•平克、丹尼尔•吉尔伯特、霍华德•加德纳、杰罗姆•卡根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

心理学改变生活(原书第11版)

《心理学改变生活(原书第11版)》

[美]史蒂文·J.基尔希(Steven J.Kirsh),卡伦·格罗弗·达菲(Karen Grover Duffy ),伊斯特伍德·阿特沃特(Eastwood Atwater).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

“”

对立的天才

《对立的天才》

[美] 珍妮弗·B. 康维勒(Jennifer B. Kahnweiler).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4

““人格研究之王”继《安静的艺术》后又一力作 简单五步让你的讨厌鬼搭档变成即时上线的神助攻 畅销书作者赛斯·高汀、丹尼尔·...”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11-1

“到底什么是性变态? 儿童会有性欲吗? 为何女人越“坏”,男人越爱? 我们对于性对象的选择会受到哪些影响? 本书集结了弗洛...”

谁在误导你的决策

《谁在误导你的决策》

盛思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30

“《企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新思维》 在我指导过的学生之中,思鑫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海归派,他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一流...”

精神分析与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与精神分析疗法》

[英]戴夫默恩斯,[英]索恩,[英]约翰迈克李欧.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2

“在《精神分析与精神分析疗法》中,杰里米•D.沙弗安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过去一百年来精神分析取向(或弗洛伊德取向)在概念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