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课》

《影像中的生死课》 《影像中的生死课》

  • 书名:《影像中的生死课》
  • 分类:心理学
  • 作者:陆晓娅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6-8
  • 售价:57.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421

《影像中的生死课》 内容介绍:

【推荐语】 死亡往往是我们生活中的禁忌话题。陆晓娅老师的这本书,却将一束强光打到了死亡身上。通过一门课,数十部电影,陆老师将死亡雕刻得惊心动魄。但是,与其说她是引领我们坦然直视“死”,不如说是邀请我们纵身跃入“生”。因为死亡只能是“自己的”死亡,所以生命也必须是“自己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死亡是关于自由永不熄灭的启蒙。——学者刘瑜 陆晓娅在暌违出书20年后,推出此力作,涵盖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美学等多个领域,记录了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开生死学讲堂的过程。她将这一深邃严峻的终极命题,以精挑细选的国内外影像学资料为向导,旁征博引,作了深入浅出精辟入理的阐释。——作家毕淑敏 陆晓娅的《影像中的生死课》就是一道穿透现代性困顿的灵光,它不是胡克大夫的《周一清晨》,也不是莫里教授的《相约星期二》,自成一格,别有一番风景。她不追逐体系感,只追求思想的光辉;不在乎成绩,只在乎学生抵达神圣的生命状态;伴随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引领一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影视剧的长镜头中探寻生死的本相,体察生命的雄浑与厚重,责任与担当;开始从人生知识到生命信仰,从知识积淀到精神发育的蜕变。——医学人文学者王一方 【内容简介】 《影像中的生死课》是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优秀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作者陆晓娅介绍:

【陆晓娅】 “斜杠老年”(心理人/教育人/读书人/写作人/公益人) 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青春热线创办者,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首届邹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全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退休后和朋友创办公益机构歌路营,服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近年来关注衰老与死亡,为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理事、养老院志愿者。于2012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影像中的生死学”公共选修课。

《影像中的生死课》 目录大纲:

目录
引言:一场未知的教育探险/
我不想把这门课上成一门教授“知识”的课,不想把这门课上成一门我唱主角的课,不想以一种我拥有标准答案的姿态来上课。我知道,当我以上面三个“不想”作为基线来设计课程的时候,我就开始了一次未知的教育探险。
起始课:通过电影直视骄阳/
《时间规划局》用绿色的倒计时和脉搏跳动的声音,将生命的过程外化,将不知不觉的流逝变得可见可感——在一秒一秒减少的数字中,在有节奏感的轰鸣声中,生命的有限性变成一种焦虑。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或许生死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减轻死亡焦虑,恰恰相反,是适度引发死亡焦虑,让死亡焦虑成为引导人去思考生命意义的起点。
教育课:生命能否承受之重/
《小猪教室》展示了我理想中的生命教育过程:孩子们不仅在养猪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体验,理解了什么是生命,如何对生命负责,更重要的是,老师把选择权给了孩子。一次次的讨论不断启发着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们倾听不同的声音,逼着他们面对艰难的选择。正是思考、讨论与选择,让这些孩子对生命、生命的责任和权利有了深刻的体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精神上的成长。
家庭课:危机中的成长契机/
通常,人们会觉得死亡对于每个家庭、每个经历它的人而言,是悲伤、痛苦和无法挽回的丧失,但在《阳光小美女》中,每个角色都似乎因为爷爷的死亡而有了不同。死亡带来的痛感,或许是一剂成长的催化剂,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意识到爱的重要,意识到存在的有限,从而努力去活出自己。
自我课:激情与绝望的对决/
在《死亡诗社》中,尼尔自杀了,基丁老师也被开除了。这场因死亡而突然中断的教育实验,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选择死亡,是勇敢还是懦弱?以生命为代价做抗争是否有意义?面对理想的破灭和现实的冲击,死亡是唯一的选择吗?影片的结束,是思考的开始。
团体课:归属与宰制的吊诡/
人们面对死亡焦虑时,有两种主要的防御方法:“凸显”与“嵌入”。“凸显”即相信个人的独特性,努力活出自我;“嵌入”即相信终极拯救者,努力将自己融合或嵌入到自身之外更大的力量中。《浪潮》中的学生们,在文格尔的操纵下放弃了自我,让自己嵌入、消融在“巨大的事物”中,臣服于“终极拯救者”。表面上,他们似乎找到了归属感和方向感,但最终他们却发现“浪潮”是如此可怕。
历史课:荒诞岁月的死与生/
这个死亡谱系,曾引起我长时间的思考,因为我发现,有些死亡是非常复杂的,将其归入这个谱系中的某个类型,可能会模糊了真实的死亡原因。是否该将电影《活着》中有庆的死亡归入“意外死”,将凤霞的死亡归入“疾病死”?这样归类,是不是改变了什么?
逆境课:绝望中的希望之光/
能拍出《美丽人生》的人,一定相信在令人绝望的黑暗中仍然有光明存在,他们让想象力在这份“相信”之上驰骋,因此才能够表现黑暗中的光明,展示绝望中的希望,发掘人的可能性和力量。“力量”,与生命中的逆境相对抗的力量,就是我们要在教学中寻找的。
伦理课:每个人的生死权利/
假如你是《姐姐的守护者》中的一个角色:决心挽救女儿凯特生命的妈妈莎拉、担心家庭随时可能崩溃的爸爸布莱恩、身染沉疴的姐姐凯特、有诵读困难但不在父母“优先名单”中的哥哥杰西、被“制造出来”挽救姐姐生命的安娜——当安娜如果不将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姐姐,姐姐就会死去的残酷现实被摆在面前时,你会怎样做?
医学课:临终的选择与尊严/
《心灵病房》描述了一个成年人的死亡——死于癌症,死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样的景象似乎没什么新奇,但问题就在于“没什么新奇”:我们以为医学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病痛和死亡,却很难接受医学的有限性。当死亡绑定医疗技术,当人们视死亡为医疗的失败时,死亡的景象就被深刻地改变了。让我们跟着女主角的独白,去到临终者的床头,思考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
礼仪课:葬俗的慰藉与联结/
入殓是动作,是程序,是过程,是仪式,然而当这一切都包含着庄重的情感时,它就变成了美,变成了心灵的安慰,变成了家族历史的传承。仪式,原来充满着心理、文化的内涵。《入殓师》展现了“仪式”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东西与人性的联结,与人类生命传承的联结。
哲学课:死亡是最棒的发明/
死亡焦虑,是一种原始的焦虑,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都会存在这样的焦虑。但一些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死亡焦虑会因生活失败而大量增加,欧文•亚隆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式:死亡焦虑与生活满足成反比。在黑泽明的《生之欲》中,那个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句废话”的公务员,要用什么去战胜自己的死亡恐惧呢?
结束课:困惑是思考的起点/
导演卡梅隆离开罗丝和杰克的爱情主线,不惜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调动各种视听手段,去展现在海水涌入、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际,各色人等的不同反应和选择,演绎出生死关头惊心动魄的人生大戏。这是一段被压缩在有限时间中的无限思想空间,阶层、性别、年龄、职业角色、宗教信仰、人生经历、个性特质,人与人的关系,都在被“死亡”拷问。
附录
后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

《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

“《一种幻想的未来》探讨了宗教的实质及其发展,指出宗教是一种幻想,是人类必须摆脱的一种强迫性神经病阶段。《文明及其不满》是...”

转化抑郁

《转化抑郁》

戴维H罗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1

“戴维.罗森博士为抑郁的个体、其家人和治疗师们提供了通过创造力治愈心灵的持续一生的课程。《转化抑郁》是一本关于把抑郁转化为...”

心理学之旅(第五版)(万千心理)

《心理学之旅(第五版)(万千心理)》

[美]库恩(Coon,D.).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1

“★ 经典教材《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的全彩精华版。 ★ 美国心理学畅销作家丹尼斯库恩博士与约翰米特雷尔博士...”

冯小青性心理变态揭秘

《冯小青性心理变态揭秘》

潘光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2

“书名实在太冷了。。。”

洞见孩子的灵魂

《洞见孩子的灵魂》

伯特·海宁格.世茂.2015-6

“序 这本书为你讲述一些故事,一些真实的故事。透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灵魂,我们自己内在小孩的灵魂,以及我们孩...”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

..2011-2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主要内容简介:积极心理学(Psyclaology 504)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

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与你的生活(原书第5版)

《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与你的生活(原书第5版)》

乔希·考夫曼(Josh Kaufm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2

“本书涵盖了了解人类心智的所有基本问题,例如我们如何感知他人、事件及各种事物,我们如何记忆以及我们究竟记住了些什么,我们如...”

咨询室的秘密

《咨询室的秘密》

斯蒂芬·格罗斯 (Stephen Grosz).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14

“本书详述了咨询室里发生的动人故事,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散落在只言片语间的智慧。对于不了解心理咨询过程的人来说,读这本书能给...”

变态心理学2

《变态心理学2》

隋岩.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12-1

“《变态心理学2》是《变态心理学》的系列读本,并非增订,而是一个全新的变态心理学世界。和《变态心理学》相比,这本书在内容上...”

APP一代

《APP一代》

霍华德•加德纳凯蒂•戴维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1

“现今一代年轻人是数字媒体的一代,没有人能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深深地被卷入数字媒体的漩涡。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和凯蒂·...”

实验心理学(上、下册)

《实验心理学(上、下册)》

伍德沃斯 (Wood Worth R.S.),施洛斯贝格 (Shlosberg H.).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1

“《实验心理学》是伍德沃斯几十年来在教授实验心理学过程中陆续搜集材料逐年充实写成的,作为那个时代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它促使...”

认知心理学(第六版)(万千心理)

《认知心理学(第六版)(万千心理)》

斯腾伯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

“本书从认知神经科学、视知觉、注意与意识、记忆模型、记忆过程、心理表象与命题、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语言与语境、问题解决...”

缠绕的意念

《缠绕的意念》

【美】迪恩•雷丁(Dean Radin).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9

“他看这个世界的方式,无人能够想象 贝尔实验室、硅谷智囊团、普林斯顿大学首席心理学家雷丁最具颠覆性的作品 揭开困扰爱因斯坦...”

人生要逆转 幸福需看见

《人生要逆转 幸福需看见》

潘平中.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5

“贫与富、败与胜、逆与顺,都存在于观念的差异。 忘了过去,给自己一个机会。 本书是剑桥、牛津、伦敦等罗素大学集团名校所开设...”

自我教练:迈向自我实现之路(精装)

《自我教练:迈向自我实现之路(精装)》

戴钊.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

“自我实现是一种充分活出自己的潜能,并且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状态。实现自我实现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本书透过自我教练--即一...”

社会冲突

《社会冲突》

[美]D,G,普鲁特,[美]金盛熙.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5

“狄恩•普鲁特和金盛熙合著的《社会冲突:升级、僵局及解决(第3版)》向读者呈现了冲突整个发展历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既剖析了...”

谦逊的探询

《谦逊的探询》

Schein,E. H..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5

“”

亲爱的,我把心都画在纸上了

《亲爱的,我把心都画在纸上了》

金善贤.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5-3

“【编辑推荐】 ★随书附赠《神奇的曼陀罗疗愈画册》1本; ★全彩图纸,高档印刷,保留自然手绘的触感! ★充满静心能量,让读...”

痕迹识人

《痕迹识人》

王新宇,梁微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1

“销售中的闪转腾挪,谈判中的斗智斗勇,面试中的抽丝剥茧; 恋爱中的一颦一笑,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家教中的沟通互动; 人心莫测...”

精神分析研究

《精神分析研究》

霍大同.商务印书馆.2015-12

“《精神分析研究》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精神分析杂志,在其周围凝聚着中国精神分析学界的各种有生力量。本刊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