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理论》

《经验与理论》 《经验与理论》

  • 书名:《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 分类:社会学
  • 作者:黄宗智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07-11
  • 售价:49.00元
  • 页码:551

《经验与理论》 内容介绍:

本书汇集了黄宗智先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全书经作者亲自校阅,是比较权威的版本。 书中介绍了黄先生一贯强调的从经验证据到理论概念到经验/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及著名的黄氏“内卷化”、“过密化”理论。在翔实的经验证据基础上,论证了小农在人多地少的客观环境下所做的抉择,尤其是长时期为递减报酬而做出的高密度劳动投入,亦即作者之所谓“没有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总产出上升)” 以及“过密型商品化”。其影响可见于近年来“内卷”和“过密”两词在各社会科学学科的广泛应用。其后,黄在《规范认识》文中对中、西方研究作了整体性的反思,突出中国经验(从西方现存理论理解)的悖论性,引起众多的讨论。 此后黄宗智的研究主要转向法律史,再次在发掘 “诉讼案件档案的基础上”,打出新颖的分析概念,区别清代法律的官方“表达”与其司法“实践”,强调两者既背离而又统一,由此形成清代法律的基本性质。此后“表达、实践”两词的对立也在国内众多论著中广泛使用。黄提出了清代法律体系中的“第三领域”概念——亦即国家正规法庭与社区非正式调解相互作用的中间领域。后又进一步说明了该领域中的“半正式”治理方法(即对准官员的依赖以及国家惟有在涉及他们的纠纷中方始介入)。黄把清代的这个治理模式称作“集权的简约治理”。 在新近的四篇法律论文中,黄进一步指出,现代西方的实践历史同样不同于任何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建构,尤其是西方现代影响最大的形式主义理论传统。他强调,中国从传统延续至今的“实用道德主义”思维方式与现代西方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今天,中国固然需要吸纳形式逻辑来建立理论,但也应建立既是中国的而又是现代的现代性,包括法律体系和社会科学。 面对中国当前的“三农问题”,黄既强调其过密化的历史延续,也指出在当前的“三大历史性变迁”中,中国农业终于面临“去过密化”的历史性契机。有关的论文揭示的是过密化“理论”本身的历史性,自始便与特定历史条件相连。 紧密连接经验与理论是黄教授学术生涯的一贯研究方法。本集最后一篇论文是他近年为国内研究生开办的研修班的说明,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学术方法的一个总结性介绍。

作者黄宗智介绍:

黄宗智 美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自1966年毕业起即供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并因其在中国农村经济史研究方面有卓越贡献于1991年荣升“超级教授”。其后,转向法律史研究,再次发表两部开创性专著。1975年创办季刊《近现代中国》(Modern China),乃美国研究中国首要学术刊物之一。2003年在国内创办《中国乡村研究》学刊。2005年受聘为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同时,担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最近几年多用中文写作,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及此集所收论文。

《经验与理论》 目录大纲:

第1章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探讨的问题
第2章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导论
第3章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几点思考
第4章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
第5章 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
第6章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表达与实践》:导论
第7章 介于民间调解与官方审判之间
第8章 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
第9章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第10章 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
第11章 发展还是内卷?18世纪英国与中国
第12章 离婚法实践
第13章 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
第14章 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
第15章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第16章 集权的简约治理
第17章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第18章 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
第19章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
第20章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
第21章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第22章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我们扭曲的英雄

《我们扭曲的英雄》

李文烈,譯/盧鴻金.大塊.2005-2-1

“在這種世界,嚴錫大一定又會擔任班長──我敢這樣斷定。功課的名次、打架的名次都由他操縱,他的欲望可以隨時得到滿足。有時候,...”

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

《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

钱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4-1

“《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驻华外国记者研究》通过考察驻华外国记者这样一个流动的职业人群,试图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观察...”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

甘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中国在八十年代展开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空前活跃,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敏锐深思的青年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以探...”

Classical Soci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ety

《Classical Soci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ety》

Edward Royce.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15-1-22

“”

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

【美】胡其瑜.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7

“讲述全球化进程中,华人移民在拉丁美洲、加勒比、东南亚等地区迁徙与谋生的曲折故事。这些流离播迁的人们,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女人包袋

《女人包袋》

[法]让-克洛德·考夫曼.花城出版社.2014-8

“包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数个自我的小缩影,也是我们多个身份的转变工具;是我们的惯常行为而不是装扮游戏。它同时也是理性的安排...”

邁向公民社會?

《邁向公民社會?》

王信賢.五南.2014-7

“在後社會主義與威權轉型研究領域中,公民社會的發展及其與國家的互動一直是引人關注的議題,特別是對中國這個同時擁有這兩種特質...”

皇权与绅权(增补本)

《皇权与绅权(增补本)》

吴晗,费孝通 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

基督教如何創造西方世界

《基督教如何創造西方世界》

橋爪大三郎,大澤真幸.如果出版.2014-11

“無論你是否信仰基督教,我們都不可避免會受到它的影響。 榮獲日本新書大賞,暢銷熱賣突破二十萬冊! ˙為什麼基督教所建立的西...”

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

赫伯特·斯宾塞.商务印书馆.1996-11

“序 这部著作于1850年12月出版时,按其原来形式,名为《社会静力学:或,人类幸福基本条件的说明,及其中首要条件的详细论...”

生生不息的车轱辘菜

《生生不息的车轱辘菜》

吕慧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

“二人转是生长在东北的一门“土得掉渣儿”的艺术,自诞生以来,虽屡遭禁止,却以其亲民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东北人的喜爱,它就像车轱...”

近代都市公园史

《近代都市公园史》

[日]白幡洋三郎.新星出版社.2014-11

“公园是19世纪在西方产生的都市装置,是由西方特有的思想、制度孕育出的 “文明的装置”。作者认为日本都市公园的建立是其近代...”

中国新工人

《中国新工人》

吕途.法律出版社.2015-1

“这本书,讲述新工人的故事,他/她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选择;讲述工人在工厂打工的日日夜夜的体会和感受;讲述新工人如何在现今...”

回望集体化

《回望集体化》

行龙.商务印书馆.2014-7

“本书主要取材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多年搜集的农村基层档案,结合相关文件、报纸,时间为序,事件为类,从海量文献中选取...”

媒介即生活

《媒介即生活》

[美]查尔斯•斯特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

“我们生活在由媒介构成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受媒介的影响。 从印刷媒体的兴衰到新媒体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本书带领读者穿越大众传媒...”

现代性的碎片

《现代性的碎片》

戴维·弗里斯比.商务印书馆.2003-12

“”

昏迷不醒

《昏迷不醒》

张族权.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1-1

“一次意外,让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丁邵峰结识了孟小凡,孟小凡辛酸艰难的生活使丁邵峰同情,二人逐渐相识、相爱。这段不该发生的...”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弗兰克·富里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知识分子是个危险的种群。在罗素、雷蒙德·威廉斯及汉娜·阿伦特等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关注公共话题的知名学者看来,如今我们只...”

Hand to Mouth

《Hand to Mouth》

Linda Tirado.Putnam Adult.2014-10-2

“”

被遺忘的古巴人

《被遺忘的古巴人》

魯多.曼德斯(Ludo Mendès).商周出版.20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