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民国也不错》

《活在民国也不错》 《活在民国也不错》

  • 书名:《活在民国也不错》:有趣有料有种的重口味民国史
  • 分类:纪实
  • 作者:林怀青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2013-3
  • 售价:32.8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295

《活在民国也不错》 内容介绍:

《活在民国也不错》内容简介:民国范儿是怎样的一种范儿?看这样一本书,足以满足您对民国生活、民国人物的了解欲。原来民国人买房不是难题,舌尖上的味道恣意流溢,衣着发型与国际接轨,而下岗潮波及皇帝与首富,性意识在压抑中渐渐萌动,人们爱得理性又纠结…… 在那样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日子里,生活却如此斑斓多彩,时代拥有着一群高山仰止的学术大师、热血单纯的青年、粗野有笑的武人,生活风气与今日千丝万缕又迥然不同,或许,活在民国也不错? 衣食住行读书行路职场钱途,晒一晒民国兄弟的幸福时光,秀一秀民国人物的雅致范儿。《活在民国也不错》,一本你不翻不甘心,拿起就放不下的重口味民国史书。

作者林怀青介绍:

林怀青,中年大叔,骨灰级历史扒皮手。拿历史当饭吃,写点字换酒钱。论坛上拍过砖,博客上耍过宝,微博上卖过萌,自称“搁在民国也能混个脸儿熟”。出书不多,就此一本——四十岁的处男作。请您笑纳!

《活在民国也不错》 目录大纲:

第一章 住在民国:从鲁迅买房说起
1. 公务员鲁迅买房记 // 002
2. 胡适:租套房子也不错// 007
3. 六万块钱买下未名湖// 011
4. 公务员鲁迅二次买房记// 014
5. 老北京城的气味和声音// 019
6. 胡适的私家车// 023
7. 民国人怎么穿衣服// 027
8. 发型是政治// 033
9. 退休公务员鲁迅上海租房记// 038
10. 小城保定的百姓生活// 041
11. 民国头号钉子户// 049
第二章 从会馆到公馆:民国名流的励志传奇
1. 绍兴会馆的“虐猫”人// 054
2. 绩溪会馆的高考考生// 055
3. 湖广会馆:给宋教仁两记耳光 // 059
4. 最美丽的监狱:宋子文公馆// 062
5. 汪精卫公馆:馆如其人// 064
6. 溥仪:从皇宫到公馆// 066
7. 段祺瑞公馆:躲进小楼成一统// 069
8. 奉天大帅府:搞笑又憋气的张公馆// 071
第三章 民国富豪排行榜
1. 到底谁是首富// 076
2. 卢作孚:正能量最多的富豪// 079
3. 艺人的财富// 083
4. 张学良:集首富和头号落魄富豪于一身 // 086
5. 下场最悲惨的富豪——孙传芳、张宗昌// 088
6. 死要面子的落魄富豪:吴佩孚// 095
第四章 舌尖上的民国
1. 贵族和冷烧饼// 102
2. 史上最美味的大学食堂// 105
3. 下饭馆儿// 110
4. 填鸭和烤鸭// 113
5. 北平小吃// 115
6. 老吃货的三种境界// 118
7. 齐如山和大厨的“范儿” // 125
8. 鲁迅和竹笋// 127
9. 胡适与酒和徽州锅的故事// 128
10. 猪血与三民主义// 131
第五章 民国娱乐圈
1. 流行歌曲// 136
2.“实验”京剧// 141
3. 梅兰芳和神坛上的“梅兰芳” // 143
4. 斯大林看京剧// 147
5. 命运多舛的第五名旦// 153
6. 娱乐明星霍元甲是怎样炼成的// 155
7. 阮玲玉:生如夏花,逝如秋叶// 162
8.“怕老婆”群相// 167
9. 鬼故事// 171
10. 民国的百家讲坛// 177
11. 新文化运动:一场娱乐化的革命// 181
12. 天津:一座专门用来娱乐的城市// 185
13. 马三立的拜师仪式// 190
第六章 民国的“性”事
1. 郭沫若和胡适的接吻风波// 196
2. 一场撼动民国的同性恋命案// 202
3. 冰心的“特殊演讲” // 207
4. 妓女和嫖客// 214
5. 一个香吻五十元 // 224
6. 闻一多与“红色保肾丸” // 226
7. 郁达夫:性的苦闷// 227
8. 裸模风波// 230
9.《性史》:一本人人喊打又人人爱看的书// 234
第七章 在民国谈恋爱
1. 民国美女有多美// 240
2. 20 世纪40 年代的一场选美比赛// 249
3. 胡蝶:非典型美女的典型生活// 253
4. 四大美男情史// 260
5. 姨太太是一种文化// 269
6. 集体婚礼上的伴娘大战// 272
7. 徐志摩为谁而死// 275
8. 胡适:头号证婚人 // 278
9. 吴宓:一场永远谈不完的恋爱// 285
10. 钱钟书和杨绛:恋爱可以这样精致// 29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

《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

高耀峰.国家.2009年04月01日

“在這個世界上,你相信「靈魂」的存在嗎?人類不能片刻不呼吸,但有誰看到空氣?對著山頭大喊能傳來回音,不過有誰見過聲音?無法...”

远征路上话今昔-中国远征军老兵在缅甸

《远征路上话今昔-中国远征军老兵在缅甸》

禹志云.云南大学.2006-7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云南滇西保卫战、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正面战场中的著名战役。此役经历艰苦之剧,付出牺...”

独生子女宣言

《独生子女宣言》

陈丹燕.南海出版公司.1997-03-01

“空前绝后的一代人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我们,即将成为或者正在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一代人,我们了解吗?”

我的抗战2

《我的抗战2》

《我的抗战》节目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1-12

“如果《我的抗战I》是前哨、序曲 那么《我的抗战Ⅱ 》就是更艰苦卓绝的战争史实、更加残酷而警醒的历史记忆 口述者身份更广泛...”

尘封的历史瞬间

《尘封的历史瞬间》

马鼐辉,王昭武,庄文骏.四川民族.2005-1

“这是一本展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摄影集,无论是眉目俊朗的康巴青年,还是纯真无邪的嘉绒少女,无论是神思...”

文坛风云录(增订本)

《文坛风云录(增订本)》

黎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7

“”

北京旧城胡同实录

《北京旧城胡同实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0-1

“胡同是有别于实体建筑的街巷空间,是构成市廓街坊的基本架构,具 有不可或缺的编织经纬和空间组织功能。深深的胡同里埋藏着老北...”

Holding the Man

《Holding the Man》

Conigrave, Tim.Penguin Books Australia Ltd.1996-7

“I reached out and touched his hair. He turned and kissed my ...”

剧组日志

《剧组日志》

花前说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

“本书是作者跟随剧组的一段艰苦日子,以日记录的日志形式记录的见闻感受,文笔流畅幽默,这些文字记录的原生态人物、事件、场景较...”

巴蜀旧影

《巴蜀旧影》

山川早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

“《巴蜀》一书虽然是游记,但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流水账,不像清代一般的国内游记多以记载沿途古迹名胜为主,而是在记载沿途的地理地...”

远去的人

《远去的人》

薛舒.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2-1

“本稿为纪实作品,通过记录父亲老年痴呆症之后的两年时光,从一个老人最初的失忆,一日日走向完全失智,从一个健全的老人,直至成...”

揭开真相

《揭开真相》

谢春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2-1

“我尊重这张报纸,并不是因为他代表了媒体标杆,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某种内心的渴望;我尊重这张报纸工作的所有同事,并不是因为他们...”

点燃理想的日子

《点燃理想的日子》

张洁,梁碧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5

“《点燃理想的日子》中的访谈者,进栏目时的年纪都不一样,有的至今留在电视圈,有的已转战其他领域,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取得了...”

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

《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

徐稚.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10

“《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打开高考黑匣子》(增订版)一书的出版,在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引起广泛的影响;北京四中网校将它推荐...”

摇滚年代

《摇滚年代》

(法)迪斯特.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06

“本书是法国出版的畅销世界的文化类丛书“发现之旅”中的一本,介绍了摇滚年代各音乐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经历。”

丽嘉则拉

《丽嘉则拉》

陈庆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

“穿过泸沽湖,再翻过十三座大山,在天边,在地平线下,有一个叫丽嘉则拉的地方。这里是最后的母系氏族社会,造物藏在世间的最后一...”

桃花源妇女

《桃花源妇女》

林茨.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

“一部关于河谷的游记,它们长年被苦干地理奇观及其伟大显赫的名字掩盖,没有古迹和名胜,在类无邪的面孔是其中最美丽的风景。 霞...”

如果能长大该多好

《如果能长大该多好》

[英]汉娜·琼斯.沈阳出版.2011-5

“2007年12岁的患有白血病与心脏病的汉娜决定不接受心脏移植,她的父母愿意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决定尊重她的选择~ 汉娜 4...”

怒海征帆

《怒海征帆》

(英)查尔斯·诺德霍夫,(美)詹姆斯·诺曼·霍尔.万卷出版社.2010-1-1

“《怒海征帆》,叙述布莱等十九人被逐出“本特”号后,坐上一条敞篷小船(干舷高度还不到九英寸),食物淡水都少得可怜,手里又无...”

来自中国社会底层的报告

《来自中国社会底层的报告》

叶照青.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

“这部书稿涉及到农村问题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形象的描绘,也有具体的数字,是我们研究与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特别是大别山区农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