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庄子 . 1》

《我读 庄子  . 1》 《我读 庄子 . 1》

《我读 庄子 . 1》 内容介绍:

《我读 ·1》对《庄子》进行重新分段解读,以哲学思辨为重点,把握“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原则,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如道、德、天、性、情、自然等)及价值判断作了清楚的说明,希望借此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庄子的生活与一般百姓无异,有妻有子,努力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差别在于他博览群书,深通人情世故,领悟高明智慧,自有一套人生哲学。通过《我读 ·1》,进而省思庄子何以能“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不难得知答案在于对“道”的领悟。认清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与他一起逍遥而游了。

作者傅佩荣介绍: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群言出版社.2013

“《林语堂文集:老子的智慧》讲述的是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

时显群著..2010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先秦法家...”

道纪

《道纪》

李航著.同心出版社.2007

“从霍金的"时间是从大爆炸开始"到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条由道...”

庄子闲吹

《庄子闲吹》

流沙河.中信出版社.2010-12

“本书是根据流沙河先生在成都图书馆解读《庄子》的系列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老先生运用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对文字学的深刻研究来...”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林语堂著..2009

“”

论语 : 做人明事的智慧宝库

《论语 : 做人明事的智慧宝库》

(春秋) 孔丘原著..2014

“”

孟子

《孟子》

.中华书局.2010-6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

漫画论语

《漫画论语》

周春才编著..2013

“”

中庸的智慧

《中庸的智慧》

修平编著..2006

“”

论语全解

《论语全解》

李小龙注解.人民文学.2010

“《 全解》主要内容简介:“国学基础读物·插图本”是一套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国学读本,它专为初学者或初具国学基础知识的读者...”

管子四篇诠释 : 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

《管子四篇诠释 : 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

陈鼓应著.商务.2006

“《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译与诠释是《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的...”

老子译解

《老子译解》

张玉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老子译解》是作者张玉良先生十几年潜心研究的结果,作者收集老子古今注译本百余种,经过十多次修改补充,力求作到深入探索老子...”

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

《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

(日) 福井文雅.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

“《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内容简介:作者认为,在研究中国思想和宗教以及日本文化时,要注意与欧洲文化进行...”

儒之说 : 人生哲理与中庸之道

《儒之说 : 人生哲理与中庸之道》

方德岩著..2009

“《儒之说(人生哲理与中庸之道)》讲述了: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和谐”能促进新事...”

中庸的思想

《中庸的思想》

陈赟著..2007

“”

墨子全书

《墨子全书》

原著墨翟..2009

“《墨子(全书)(最新双色图文版)》主要内容:墨子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集墨家思想之大成的《...”

庄子

《庄子》

叶志衡点注..2009

“”

墨子说

《墨子说》

蔡希勤编注..2011

“《墨子说》内容简介:俗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家走的路多,吃的饭多,看的书多,经的事多,享的福多,受的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