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 书名:《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死亡
  • 分类:存在主义(生存主义)
  • 作者:[美]谢利·卡根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年:2014-5-10
  • 售价:48.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360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内容介绍: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终结吗? 如果死后不再存在,死亡就是全然的坏事吗? 永生是值得期待的吗? 在某些情况下放弃生命是否可能合理并符合道德? 对死亡的恐惧是明智的吗? 如何面对“终有一死”这个无法违背的事实? 死亡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编辑推荐】 ★ 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总点击量超过数亿次。 ★ 最像顽童的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和大家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明星教授”。 ★ 死亡是“生的局限性”,是生命的参照物,唯有了解死亡,生命的可贵才能彰显。直面死亡、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死亡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指向终点,我们每一天都离终点更近一些,这是在所有形式的生命体中,最为确定无疑的事。 但死亡又不是个令人愉快的话题,我们会试着把它抛诸脑后。有多少次我们会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短暂停留,离去后就不再复返?我们惯常把自己置于“不死的幻象”中,或用一些未经深思的观点来作为慰藉或者避风港。 作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谢利·卡根教授的《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就是一个挑战,挑战习以为常的观点,挑战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对死亡视而不见的习性,挑战看似有道理实则未经论证的逻辑,挑战思考上的舒适区,邀请我们系统而理性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真相。 理性的死亡意识能带来积极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作为哲学史上第一位医治“死亡创伤”的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要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地活,当死亡到来时好好地死: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不死的渴望中解放了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作者[美]谢利·卡根介绍:

谢利·卡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Clark Professor of Philosophy)。198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1995年到耶鲁大学任教之前,他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 谢利·卡根教授在耶鲁大学教授的课程《哲学:死亡》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也是网易公开课最早的人气课程。 在公开课视频上,卡根教授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课桌上,坐在讲台上和一班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手舞足蹈,状如孩童,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被称为“大仙”,因其缜密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倍受追捧。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目录大纲:

第 一 章  思考死亡
第 二 章  二元论和物理主义
第 三 章  灵魂存在的论证
第 四 章  笛卡尔的论证
第 五 章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不朽
第 六 章  个人同一性
第 七 章  两种理论之间的选择
第 八 章  死亡的本质
第 九 章  关于死亡的两个惊人言论
第 十 章  死亡的坏处
第十一章  永生
第十二章  生命的价值
第十三章  死亡的其他特征
第十四章  面对死亡而活
第十五章  自杀
第十六章  结论:寄语
致  谢
推荐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在工作中悟道

《在工作中悟道》

(美) 麦克尔·卡罗尔著..2010

“《在工作中悟道》简介:没有任何一张薪水支票,没有任何一笔退休资金,没有任何一次晋级提升,没有任何一个仁慈的老板——总而言...”

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研究

《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研究》

王伦光著..2011

“任何社会理想都必然内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价值追求的不同构成了各种社会理想的根本区别。本书《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研究》从价值...”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曹玉涛著..2010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内容简介:分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于英美地区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主...”

生而为人

《生而为人》

克里希那穆提.九州出版社.2011-8-1

“《生而为人》汇集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对于生命形式的主要言论和观点,他以深沉博大的智慧告诉心灵正日益困顿、...”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高清海主编.朝鲜外文出版社.1985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

张建映, 张跃滨编著.<br />.2005

“本书是针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要求编写的“两课”教材,也是用以提高学生哲学素养的一本通俗读物。它以十六大和2004年10月...”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

孙利天著..2010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是作者自选的一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它大致表现了作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杨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及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力图在...”

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

《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

朱振林著..2009

“《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内容简介:辩证法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从远古到今天,从两方到东方,对辩证法、辩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

倪志安等著.人民.2006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的规律性学说和理论体系。本书的立足点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进行...”

哲学问答

《哲学问答》

李 克主编..1983

“”

作为范式的辩证法的历史建构

《作为范式的辩证法的历史建构》

陈明著..2008

“《作为范式的辩证法的历史建构》根据当代时代特征,从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把辩证法的对象定义为以价值理念为导向...”

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真相》

慈诚罗珠堪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3

“本书通过佛法与科学多方面的比较说明,一方面找到它们的相异之处,一方面又挖掘出二者可互为印证的地方,并最终从科学与佛法互不...”

生命从来不肯简单

《生命从来不肯简单》

高伟.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11

“人总是欲望自己并不欲望的东西,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的东西。我们常常需要依赖身外之物,如财富、权力、健康、爱和快乐,方能获得幸...”

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

《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

张志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本书凭借语言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双重方法,立足于重要经典文献和当前研究现状,独创性地提出了因果关系、因果描述、决定论描述、概...”

哲学视角中的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

《哲学视角中的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

王维著.东方出版中心.2010

“《哲学视角中的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内容简介: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受一方战胜另一方的“零和...”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Thomas Cathcart,Daniel Klein.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

“两位哲学家从哲学、神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死亡和永生,揭开了死亡的棺材盖,让我们正视生与死。叔本华、尼采、加缪和萨特依...”

直觉力 : 打开灵感和创造力的心理学 :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increasing you

《直觉力 : 打开灵感和创造力的心理学 :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increasing you》

(美) 彭尼·皮尔斯著.中信.2012

“《直觉力:打开灵感和创造力的心理学》内容简介:直觉,每个人天生都具备,每个人天天也都在使用,尽管你可能常常都意识不到。直...”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美)威廉·詹姆斯.重庆出版社.2006-5-1

“《实用主义》是一部塑造美国气质的书,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 本书提供实用...”

走出死亡

《走出死亡》

霍韬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走出死亡》从生命入,从生命成长的资源——历史文化入,选取中西历史上的典范人物,如苏格拉底、耶稣、孔子、佛陀、老庄、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