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时代》

《大片时代》 《大片时代》

  • 书名:《大片时代》:冯小刚与华谊兄弟
  • 分类:中国
  • 作者:秋原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1-2
  • 售价:28.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240

《大片时代》 内容介绍:

《大片时代:冯小刚与华谊兄弟》以冯小刚和华谊兄弟这一电影界最为成功的组合延展中国电影近年的发展历程,围绕着商业电影、票房、档期、大片制作以及“冯王 组合”等来勾勒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局面。基于对电影的深刻理解、对冯小刚与华谊兄弟多年的细心关注,作者用有别于以往商业炒作和娱乐宣传的文字深度分析了 冯氏电影与华谊兄弟之间丝丝缕缕的紧密关联,除定格聚焦于冯小刚与华谊兄弟之外,还与我们共同分享了其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独到见解。

作者秋原介绍:

秋原,新锐的“学院派”电影人,深谙《集结号》、《南京!南京》等多部大片的摄制工作。1979年生于北京,纯属七十年代尾巴梢儿上的“70后”。自居为影视文化行业的晚辈,执著且冷静的电影工作者,顽童脾气犹在的电影人,有血有肉的文艺顽主。

《大片时代》 目录大纲: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
上篇
.
“狗怂”冯小刚
“狗怂”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老北京胡同土语,从词意表面上看,褒贬兼有。但在特定的语言空间中,字面上的嗔怪掩饰不了语气里由衷的喜爱和偏护。说冯小刚“狗怂”,其实也就明确他是个性情中人:感情丰富、性格外向、好热闹、自来熟、健谈,还有点爱诈呼事;心表如一,言行一致,喜怒哀乐与个人好恶全写在脸上。
.
双拼组合
1999年,对冯小刚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从影经历既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又明显带有一定制约效果的人登场了。这就是王忠军。
.
最佳性价比友谊
王和冯的关系,既是朋友,更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信任和理解,是同坐一条船泛舟于商海、在多年分工合作和互相帮衬的过程中缔造出来的。
.
中流砥柱冯小刚
华谊兄弟能四平八稳地一路跑到今天,而且还比别人走的远,探的深,多有赖于王氏兄弟为他们的方舟装上了一台性能优异的“冯氏引擎”。
.
醉翁之意,岂止在酒
从2001年的《大腕》开始,到2004年的《天下无贼》,三部冯氏电影票房数字逐年增长,无论是冯小刚本人还是华谊兄弟公司,他们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也都得到大幅提升,这就让人嗅到了其中的商业潜力……
.
2004,华谊“元年”
华谊兄弟在2004年前没有赚钱,但赚足了吆喝,赚足了名声。公司在2000-2004年的经营活动,就如同1997年之前冯小刚在影视圈的奋斗历程一样,既是一个积累和铺垫的过程,也是获取经验和人缘的成长期。
.
华谊兄弟的“三七岁”(上)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2005年到2009年这五年,是华谊快速发育的“青春期”。让同行略有诧异的发育速度、一向拔尖争前的“好胜”作风、时而让公众感到有些“叛逆”的言行和愈加趋进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是华谊兄弟在这一时段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
.
华谊兄弟的“三七岁”(中)
2001年,与此时的整个中国电影界一样,无论是华谊兄弟还是冯小刚,都感受到了《卧虎藏龙》从太平洋东岸产生的冲击和鼓惑。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冯小刚开始尝试其个人创作风格的“创新”和“转型”了。
.
华谊兄弟的“三七岁”(下)
对于冯小刚来说,2004年是他以“导演”身份完成自身一次“质变”的标志性时期。若是单以票房数字为判断标准,那么“野路子”出身的冯小刚在彼时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有“学院派”背景的同行们,成为仅次于张艺谋的大陆第二号商业电影导演。
.
《夜宴》和“盛宴”
对于冯小刚来讲,《夜宴》只能勉强算是他“差强人意”的一个导演作品;但放到华谊兄弟公司整体来讲,却是一次足以用“大功告成”去形容的商业“盛宴”。
.
华谊的“名片”《集结号》(上)
华谊兄弟到目前还没有自己的院线,他们看到了自身这一点不足,从2007、2008年起,他们在院线方面的动作就越来越明显。2009年10月上市之后,大王总向外界表示,从股市上圈来的巨额资金,将用于投资电影院和一揽子新片新剧的拍摄。
.
华谊的“名片”《集结号》(下)
《夜宴》的差强人意和《集结号》圆满辉煌,也让冯小刚和华谊兄弟都认识到了自身的优劣短长。经过2005~2007年创作这两部电影的锤炼,他们分别看清了各自的艺术定位和商业定位。
.
“手足”和“衣服”
若是站在华谊兄弟或者王忠军的角度上,去评判冯小刚和王京花对公司的贡献和价值,这其中的区别就可以引用刘玄德对张三爷说过的那句话,略施修改后加以概括了:小刚如手足,京花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
平静的“地雷阵”(上)
2009年10月的倒数第二天,华谊兄弟股票在多家媒体和各方机构的关注报道下于创业板正式发行,股价在当天上午就飞涨到近92元人民币的高位,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但这并不是华谊兄弟另一个传奇故事的破茧而出,而是一次风险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
平静的“地雷阵”(下)
以最近两年华谊兄弟运作的几部代表性的影视剧来说:2007年末贺岁档的《集结号》、刚刚在今年国庆档上映的《风声》,这些都是优质的项目;《拉贝日记》,这就是很糟糕的项目;《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是拔苗助长+弄巧成拙的项目。
.
.
下篇
“驭手”和“侦察兵”——我眼中的华谊兄弟和王忠军
王忠军善于驭人,更拥有让人振奋的进取意识。华谊兄弟为中国电影所作的贡献,不在于拍过多少部电影,也不在于支持过多少年轻而有才华的导演,关键在于其为中国电影产业实践出了一套全新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进而又让整个电影产业的存在形式发生了一种积极的变化。
.
从王宝强到张靓颖
华谊兄弟最大的优势,是它掌握的人才资源。华谊兄弟不仅要靠吸引更多的艺人来攒人气,还要靠把非著名艺人培养成知名艺人,把草根艺人打造成一线艺人,以此为“攒人气”这个目标锦上添花。
.
华谊与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
王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华谊兄弟在西欧电影市场上的拓展过程,反复提到一个“快”字,言下之意就是要趁热打铁,卖得少总比卖不出去要强。华谊兄弟的海外销售如果放到国外,实在不值一提,但作为国内片商,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
名导和明星的作用
中国电影从制作到发行的各环节都全盘向好莱坞学习。特别是商业电影,剧组里能拍板做决定的是制片/出品人,导演只是个“高级打工仔”。对导演的定位,应该是“剧组中整个创作团队的核心”,也可以简称“艺术总监”。
.
“档期战争” (上)
贺岁档和暑假档这种含金量颇高的档期,片商当然要大肆火拼。与电视剧的多轮播放不同,电影发行是一锤子买卖,放映档期只有一次机会,票房成败在此一举。
.
“档期战争” (下)
电影市场发展到如今,已经形成贺岁档一家独大、暑期档和秋季/国庆档紧随其后的格局,那么也就到了考虑第二季度这个相对比较冷清的档期之时。我有信心断言,2008年之后,“五一”会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档期。
.
我和华谊兄弟的“分歧”
站在中国电影的全行业发展角度,甚至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更高的目标上,华谊兄弟就是一块试验田,既要求它尽量高产,也会允许它有失败。但是“大田”就不能这样冒险,我于前文说了——恐怕把目前国内所有的民营娱乐公司加在一起,都没有中影一家的腰粗。
.
我的张涵予,我的集结号(上)
张涵予的经历和已故的傅彪相似:都是靠出演一部电影而走红;都在走红前经过了长期的蛰伏;都在寂寞当中坚持着自己的勤奋和追求;都具备憨厚而内敛的性格;都给身边人留下了好口碑,好人缘……
.
我的张涵予,我的集结号(下)
当年张涵予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发表获奖感言时,短短几句话里多次提到了“兄弟”一词。一口一个的“兄弟”,几乎成了他在随后两年与《集结号》有关的各种活动当中,张口即出的口头禅了。这些年里,我已经很少见到入戏如此之深的演员了。
.
“非华谊”人物传——葛优
《离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冲击,几乎瞬间就颠覆了人们对他“喜剧演员”的固有印象——葛优不再幽默,不再耍贫嘴,脸上也不再出现那种透着几分狡黠的笑,而是摆出一副沉重而屈郁的表情,他把旧中国国民政府统治下,官僚衙门里一个性格敏感又懦弱的小职员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
“非华谊”人物传——徐帆
但看完《冤家父子》,却能让人看到“演员徐帆”身上几乎非常完整的表现特征:她的京剧科班功底,她的幽默才能,她的喜剧天赋乃至包括她在戏里对冯小刚扮演的马林生的那种“感觉”。
.
“非华谊”人物传——范伟
在现实社会当中,极少有人能想到并做到像葛大爷扮演的韩冬那样的处世手法,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像范伟扮演的杜红军,只靠一个“忍”字去承受压力,艰难地念诵自己家里那本经。范伟扮演的杜红军,让观者看到了一种清晰的裂痕,真实生活的浓缩。
.
解读——“盛市”临凡了?
相比《阿凡达》,当年《泰坦尼克号》那次“冲击”,对中国电影业的“震撼”才更大。如果我们刻意去夸大技术流的影响效果,那么我们中国的电影就是一直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啃剩馒头的那群人了。中国电影人需要冷静地看清中国电影产业在中国社会环境下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在继续追赶外国同行、继续积累的过程当中,坚持走自己的路。
.
解读——不讲故事要讲理
华谊兄弟取得的成功和成绩,并非逆势而上,而是顺势而行,是在最近十年内,中国电影产业不断改革、调整、摸索,整体发展趋势积极良好的大环境下取得的。
.
我们怎么看待王忠军和冯小刚?(上)
王氏兄弟虽不是冯小刚最初的“伯乐”,但却是对他支持时间最长、支持力度最大的那位“伯乐”。王忠军说话直率、坦诚,这是他言行上的亮点和特点,但听者要想理解他的话,试图从他话里听出玄机,就不能顺着他的话意走,而是要逆向分析。
.
我们怎么看待王忠军和冯小刚?(下)
我领略过冯小刚那种很有“特色”的人格色彩——喜形于色,表里一致,天生热心,而且闲不住,做人没有架子。“看得远+看得宽”,是我最欣赏王忠军的地方,也是我给他的成功作的一种评价。此外,娱乐行业里还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人。这些公众认知度相对不高的人物和团体,才是娱乐产业当中的骨干力量。
.
穷导演、富演员
有一个现象,恐怕是身处娱乐圈以外的人不了解的,总结成六个字,就是“穷导演,富演员”——前者身份高而收入低,后者正相反。
.
分析“国十条”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电影不光是一个“事业”,而且被提升到“产业”。华谊兄弟,只是这个产业里一个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而王忠军和冯小刚,也是这个产业当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
.
附录
票房之王的转型之作
该到批评冯小刚的时候了——对《唐山大地震》的遗憾
.
后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电影语言的语法

《电影语言的语法》

[乌]丹尼艾尔·阿里洪(Daniel Arijon).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3-2

“★ 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 ...”

青年电影手册(第五辑)

《青年电影手册(第五辑)》

程青松,张献民,杜庆春,崔卫平,崔子恩,朱大可,郝建,陈凯歌.中信出版社.2012-5

“《青年电影手册(2012年第5辑)(华语同志电影20年)》是一本电影文化类图书,是一本秉持“深度、锐度、态度”,综合电影...”

独立制片

《独立制片》

高福安 编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本书内容涉及市场调研、剧本策划、资金预算、物色主创人员、监制拍摄、发行交易等有关独立制片的方方面面,是一本独立制片人必备...”

再一次相遇

《再一次相遇》

九把刀.朝华出版社.2012-1

“「谢谢你们对这个故事的喜欢,造就了这场精彩的旅程。我所有的勇气、爱与才能,都奉献给这场电影了。这109分钟的时光旅行,带...”

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什么?》

[法] 安德烈·巴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

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齐隆壬..2013-4

“”

审视中国 : 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

《审视中国 : 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

张英进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的理论文集,全书注重跨文化的视野,分别介绍了跨文化视野中的电影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文学研...”

如何写影评

《如何写影评》

(美) 蒂莫西·科里根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

“美国最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有章可循的初阶指南 路数纯正的深造秘籍【编辑推荐】对于希望写影评的人来说,《如何写影评》是一本...”

影视艺术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

吴贻弓, 李亦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影视艺术鉴赏》分两编:上编11章为影视艺术通识,包括影视艺术鉴赏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下编为名片鉴赏,精选了11部风格...”

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 : 当代中国影视流行剧中的女性呈现模式

《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 : 当代中国影视流行剧中的女性呈现模式》

吴菁著..2008

“《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当代中国影视流行剧中的女性呈现模式》从最受中国大众喜爱的虚构性叙事形态的影视情节剧中选取了四种...”

电影之书

《电影之书》

[美] 吉奥夫·安德鲁.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4

“《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作品》是一部生动、凝练的电影史,融汇了世界各大影评家对20世纪电影巨作的直接体验。...”

演播室与外景摄影

《演播室与外景摄影》

[美]彼得·沃德.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演播室与外景摄影》涉及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中的多机拍摄,针对电视摄像师在多机拍摄中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了探讨。教你在第一...”

影视评论与创作

《影视评论与创作》

崔斌箴著..2012

“”

最美的徒劳无功

《最美的徒劳无功》

九把刀.朝华出版社.2012-7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 我会鼓起勇气问,我们在一起,好不好?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 我会拿起电话说,对不起,是我太幼稚了。 时...”

罪与美 : 美国情爱电影

《罪与美 : 美国情爱电影》

张狂著.中国国际广播.2007

“美国电影,有暴力、凶杀还有爱,它试图用紧张与启动刺痛的虐待或自虐的赎罪过程来诠释一种罪,一种始于生命、终于生活的罪,但这...”

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 : 百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 a one-hundred years' hi

《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 : 百年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 a one-hundred years' hi》

胡星亮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一部中国电影艺术的百年探索记录,回归影像本体,挖掘中国电影创作的人学内涵,展现中国民族电影的精神特质,触摸中国电影人的成...”

众妙

《众妙》

李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众妙(阅读电影之美)》中,我们与绝色女子在电影里相遇,惺惺相惜;与天才男子在电影里邂逅,心灵相随;从电影出发、凭感性上...”

另一面镜子

《另一面镜子》

程远征.龙门书局.2012-4

“本书所选取的影片都是电影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品,即由女性导演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电影作品...”

关于电影

《关于电影》

(法) 让·科克托著..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