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封面图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 辑.中华书局.1958-12-1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

近思录详注集评封面图片

《近思录详注集评》

陈荣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01

“本书“集评”部分采自《朱子语类》、《朱子文集》、《四书集注》、《四书或问》等朱子书的资料达八百余条,又从中国注释本18种...”

菜根潭封面图片

《菜根潭》

翟文明.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1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

内证观察笔记封面图片

《内证观察笔记》

无名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内容简介: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

庄子校诠(全二册)封面图片

《庄子校诠(全二册)》

王叔岷.中华书局.2007

“该书简介:本书为王叔岷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本为底本,参验《庄子》其他写本及刻本。在引用郭象的《庄子注》...”

化书封面图片

《化书》

谭峭.中华书局.1998-03

“《化书》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

文字学概要封面图片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08-01

“此書是做文字學的人必讀的書,繞不開的。明白曉暢,又有深度。”

人物志封面图片

《人物志》

刘劭.上海三联.2007-6

“《人物志》一般中国人谈人力资源,都是奉西方管理学为至臬。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与悠久的...”

金克木集(全八卷)封面图片

《金克木集(全八卷)》

金克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5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举世罕见的奇才。先生中学一年级就失学,但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

人物志封面图片

《人物志》

[魏] 刘劭 著,[西凉] 刘昞 注,杨新平,张锴生 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4

“古人云:人才兴邦,得人才者得天下。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中国传统艾化,特别重视对人的评价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发现和...”

道藏(1-36册)封面图片

《道藏(1-36册)》

.上海书店.1988-3

“    明正统《道藏》收道书一千四百二十六种,合五千三百零五卷,按三洞、四辅、十...”

尔雅封面图片

《尔雅》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是“近...”

明儒學案(上下)封面图片

《明儒學案(上下)》

[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中华书局.2008-03

“本书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所著,共62卷,前有“师说”,后有附案,搜采明代“讲学诸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为此书”。凡...”

论语集释(全四册)封面图片

《论语集释(全四册)》

程树德.中华书局.1990-8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

韩非子集解封面图片

《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中华书局.1998-7

“《韩非子集解》讲述了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

国学概论封面图片

《国学概论》

章太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9

“《国学概论》讲述章太炎早年潜心“稽古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他讲授的《国学概论》,比较系...”

三字经封面图片

《三字经》

(南宋)王应麟..

“”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封面图片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

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团结出版社.2011-7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封面图片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李渊庭,阎秉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

“围绕《论语》一书,梁漱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把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

日知录校注封面图片

《日知录校注》

顾炎武,陈垣(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8

“日知绿是顾炎武一生学问和思想的结晶,自言「平生之志舆业皆在其中」。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是援庵先生学术、教学与思想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