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给孩子泼脏水了”,缪可馨妈妈的万字长文泪目……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缪可馨坠楼13天后,澎湃新闻给出最终调查结果:

“涉事老师承认曾掌掴坠楼小学生,官方证实教师存在办辅导班、体罚及收红包等行为。”



报道下的第一条留言是:“前几天骂跳楼小孩家人污蔑老师的在哪?”

第二条高赞留言写:“坐实了,可以开骂了。”

看似完结的案件,其实还有很多疑点:

曾掌掴和这次孩子的坠楼有多少直接关系?

如果真如老师之前所说“修改符号是学生自己划的”,那跳楼的导火索又是什么?

01
缪可馨事件,还要从那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说起。

再普通不过的作文课上的一篇任务,只不过这篇读后感,后来被打满红叉和批注,结尾处还被老师指摘:“传递正能量。”
6月4日下午,11岁缪缪上完作文课后坠楼身亡。

采访里,妈妈声嘶力竭:“孩子早上还穿着新裙子和我比耶,下午上完作文课就躺在了殡仪馆。”

“暴力批注和孩子的失控无关,我不信。

妈妈爆出语音,称袁老师曾掌掴女儿,还私下开补习班,所有的批注就是恶意报复。

而事件持续发酵的根本也是这两件事:

明明报补习班时,缪缪妈妈还和另位家长一起商量“要不要上袁老师的课”,缪缪妈妈选择了不上,案发后知情家长却不愿作证。

明明老师有掌掴学生的黑历史,缪缪家长一个一个求助同班同学家长时,大家纷纷回避。

警方调查,袁老师到底有没有打缪可馨,缪可馨到底是怎么跳下去的,所有学生都说:“不知道。”

那一刻,“沉默”成了最可怕的金子。
02
为什么集体不敢发声?我想到了5月31日,广州警方的那个通报:

关于网传自己女儿哮喘,被体罚到吐血事件,系家长故意编造的谎言。
5月30日“哮喘女孩体罚吐血”事件引发众怒,妈妈在微博无力求助:

“6岁的女儿本就有哮喘,多次叮嘱老师孩子不能剧烈运动。

老师依然罚孩子跑操场,还是10圈。

接到孩子时,女儿车上剧烈咳嗽呕吐,一度持续高烧到40度。”

动态下还配上醒目的沾满血迹的校服图。
无助的呼声,加上持续更新的医院就诊图,大家纷纷“占边”,声讨“不良”老师。

这还不够,该妈妈又爆出重锤:涉事老师收受过贿赂6万元,还在半夜围堵殴打自己。

虐童,受贿,恐吓,单拎出一条,老师都逃无可逃。
结果呢?动态真被转发100万次后,反转扎心,是妈妈在撒谎。

为什么事件发生,舆论一边倒。

大v的一句反思很真相:“不是没有其他声音,而是不明真相的较量里,我们习惯相信‘弱者’。”

即便有不一样的质疑,也会被瞬间污名化:“她都那么惨了,有必要撒谎吗。”
03
大反转背后无以名状的落差,带来的更是无止尽的沉默:

“老师太难了,孩子太难了,家长也太难了,所谓的真相都可能反转,沉默就是最优解。”

缪可馨事件发酵,一位疑似同班级家长的留言印象深刻。

“在这种事件中,我能做的就是什么也不说,如果这事会影响到我的孩子,请原谅我做不到那么无私。”

(缪缪妈妈发万字长文哭诉无门)
因为只有沉默,自己的孩子才不会被牵连。

“不说就不会被针对吗?”被追问时,该爸爸又说了这么一句话:

“说出真相倒不难,关键是没用啊,我说了就能解决问题吗?老师没被“处理”,最后还不是我的孩子被穿‘小鞋’。”

他怕孩子被针对,更怕杯水车薪,即便一个老师“下马”,还会有李老师,王老师。
04


17号,缪可馨妈妈更新微博:“不想再多言,今天只想安安静静陪完缪缪最后一程。”

老师作风不端正已实锤,孩子也要火化了,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孩子的妈妈以后怎么办?

还原殡仪馆再相见那幕时,缪缪妈妈讲自己的不敢,不能:“不敢摸,因为伤痕累累无处下手,不能哭,因为泪滴在尸体上对孩子不好。”

老师呢?同班的孩子呢?

一位妈妈曾给孩子寄语:

“多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她能用眼中的光彩引领你前进,她能用灵魂中的爱促进你成长。”

老师和家长本该是最能互相理解的人,家长在孩子心灵播下梦想,老师启发孩子,助其启航梦想。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味?

以后呢?再发生类似案件呢?

旁观者以为沉默是明哲保身,不过是认定下一个悲剧与自己无关,但真的会那么幸运吗?

“到底发生怎样的冲击,才会让所有人明白时代变了,一种声音,注定悲剧循环。”

(曾手绘为武汉加油的缪缪)

写在最后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这句话还记得吗,吹哨人李文亮被平反时说的话。

转眼他去世已经132天,前几天他的儿子出生,最记得报道出来时,下面的一句留言:

“是他让我们懂得了透明的力量,虽然北京疫情又突发了,但我们一点也不怕。”
(李文亮妻子的朋友圈)


一场灾难就是一本教科书,面对历史,必须吸取教训,面对死亡,谁也没资格“置身事外”,更不该“明哲保身”。

最后,我们在此,诚心呼吁:

“别再等所谓的‘反转’了,也是时候好好掰扯下‘身为人师’的标准了。”

欢迎不一样的声音,让子弹飞得更久一点。


    关注 ahaschool第二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