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编剧发问:除了跪舔数据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微信号:diyibianju『干货分享协同成长』众所周知,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电影成败。如何最快速度抢到最好...

微信号:diyibianju
『干货分享 协同成长』
众所周知,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电影成败。如何最快速度抢到最好的剧本?一直是困扰着片方和资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2014年起,包括寡头BAT在内的众多互联网公司进军电影界后,尝试通过依靠网友行为并分析大数据提前预判电影票房,这其中也包括对于电影起始环节“剧本”的选择及优劣评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经多方数据比对,单纯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方式筛选电影剧本并不可靠。编剧人不禁发问:除了跪舔数据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编剧行业PK互联网影业公司
2015年末中国编剧们与阿里影业的一次PK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及编剧行业极具标志性的事件。事情源自于11月27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在某论坛上说了一席话,将互联网的大数据理论和传统编剧行业推至风口浪尖,他说:“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编注:品牌的改编权)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

根据他的说法,“阿里影业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而是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不是写剧本,而是从中挑几个人写故事,并不断淘汰,写得最好的人会给予重金奖励,并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此外,徐远翔还阐述了“屌丝购票心理学”观点: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这个现实决定了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即使故事很烂,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电影有没有概念和逆袭的可能性。

徐远翔放炮之后,中国电影编剧行业哗然,刘毅便是其中一员。

尽管刘毅的身份标签较为立体——国内知名的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喜多瑞文化经纪公司创始人,但他绝对更加在意自己的编剧身份。提到他的作品可谓无人不晓,电影《战狼》、电视剧《少年包青天》、《西游记》、《神雕侠侣》、金鹰奖获奖作品《中国1921》。

2015年11月28日,刘毅通过其喜多瑞文化经纪公司的微信公众账号“喜多瑞剧本观察”发布了原创文章《阿里影业,走好,不送》。文章一发布便在电影行业内引起巨大共鸣,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更有近200人采用现金直接打赏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其观点的支持。

众多编剧随即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己将“不和阿里影业合作”。其中不乏大咖,如:董润年(代表作《心花路放》、《老炮儿》、《厨子戏子痞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汪海林(代表作《铁齿铜牙纪晓岚》、《一起去看流星雨》)、余飞(代表作《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束焕(代表作《泰囧》、《港囧》)等。此事一度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
电影行业“跪舔数据”的悲哀
预测电影的好坏是从判断剧本的优劣开始的。互联网影业公司毫无悬念地将这个环节也注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流程——用数据判断。唯数据论。

刘毅对于这种唯一论的判断方式表示不满,并且他认为自己的情绪代表编剧行业。

由刘毅担任编剧的电影《战狼》上映前,制片方找互联网大数据公司进行分析,试图提前预测票房。

大数据公司分析的结果是:片子的票房将是1000万。刘毅震惊了,他猜测1000万票房的预测方法是简单的数据叠加,“主演吴京几年前曾拍过电影《狼牙》,这部电影跟《战狼》非常相似——吴京自导自演,动作导演李忠志。当时《狼牙》的票房是250万,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是100亿,而今年的总票房预计400亿,等于当年4倍,所以他们把250万乘以4,也就得出了1000万的结论”

对此刘毅嗤之以鼻:“不用大数据公司,我都能算。”——《战狼》的最后票房是5个亿多,与预测相差50多倍。

刨除数据真实度问题,刘毅认为单纯依托数据评判剧本优劣还有两个弊端:其一、是只会给编剧行业的老人、红人机会,但新人由于没有足够的互联网数据支撑,永远也得不到机会;其二、作品就低(众)不就高(寡)的结果是,作品品味逐渐下滑,观众审美越来越差。
点睛榜:用专业数据填补大众数据缺位
通过与周围编剧同行的探讨,刘毅认为,单纯出来宣泄情绪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5天后,刘毅再次通过“喜多瑞剧本观察”发布文章《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专业化的项目评估平台》寻找进一步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刘毅判断:“要打造一个专业的电影剧本项目评估平台。把包括有经验的一线编剧、导演、制作人、发行人、购片人、影院经理等业内专业人士聚合在一起,打造一个专业评价体系就能够解决问题。”他认为,之前,互联网影业公司跪舔数据,用户并不一定买账,现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专业数据平台去填补大众数据的缺位。”

2016年1月,刘毅与多位志同道合的圈内朋友开始动手落实建立专业的电影剧本项目评估平台的想法,取名“点睛榜”,其模式与好莱坞的“黑剧本”类似。

在电影界,说起剧本和编剧,必会提及被称为好莱坞电影风向标的“黑剧本”,它在整个电影界的价值不容小觑——11年间,共有987个剧本登上“黑剧本”,其中314个剧本被拍摄成了长片,全球票房252.5亿美元,拿到223个奥斯卡提名,43个奥斯卡。在最近的14个奥斯卡剧本奖项里,“黑剧本”拿到9个。而“黑剧本”的核心模式,说到底就是由专业的电影从业者对于剧本进行推荐、筛选并打分,通过对于评分的加权平均最终的得到当年的剧本排行榜。

 “点睛榜”立足于电影剧本的评分以及将电影剧本、编剧与电影行业及资方的各个环节进行对接打通,其亮点在于:

其一、它将平台划分为PC、APP和微信公众账号三端运营,PC端主要承载注册及剧本上传的工作;APP端则集看大纲、看剧本、点赞、评分、评论功能于一身,微信公众账号则负责对于剧本的推荐与分享;

其二、它将建立单位时间内剧本与片方、资方最大限度的直接对接,大大缩短此前的找剧本与看剧本周期;

其三、“点睛榜”将协助编剧解决包括版权登记、法务、分类整理、版权交易直至最后签约拍摄流程等问题;其四、建立“3+2模式”,即每期推荐5部作品,其中3部为当红或较为成熟的编剧作品,2部为优秀的新编剧作品。

据了解,首批登录“点睛榜”的剧本作品包括:知名作家赵赵的《王招君》、知名编剧王力扶的《呼兰河传》以及年轻编剧郑晓阳的《第三种可能》等。另据“点睛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点睛榜”一期将建立80人的专业评委团队,其组成主要为各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主要负责人、著名导演、著名编剧等。

4月15日“点睛榜”一期将上线开始试用,首批推荐5个剧本,先采用邀请码方式小范围试用。“点睛榜”二期计划于5月中旬上线,将采用半封闭式的用户自行注册+点睛榜邀请码,以便通过宣传途径希望加入到平台的业内人士。

谈及到“点睛榜”的终极形态,刘毅认为最终还将是面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的,将坚持以专业人士的评估体系为主,普通用户的评价也会被作为参考。

刘毅并不认为做“点睛榜”是在挑战资本:“不是要和资本对抗,而是要把资本和编剧进行更加便捷的嫁接,更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采访中,刘毅不认同一些互联网人的看法“他们总喜欢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太浮躁。飞起来的猪终究还是猪,专业人士是老虎,当老虎站在风口上时,猪再飞起来,就会被吃掉。”

版权声明

来源:编剧帮

第一编剧”协同编剧成长,对接影视投资
更多成功机会,敬请关注大热网


    关注 第一编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