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社稷、农民,我的土地我的家

 

在一定意义上,《我的土地我的家》是一部微缩的我国30多年来农村发展的简史,具有生动的史学价值。...



江山社稷、农民,我的土地我的家

——光明日报评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

注: 本文系汇总  光明日报评论 及 宋连友网文

“社稷”指国家。社,指土神,稷,即谷神。社稷一词意味着土地与粮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利用土地种植粮食的人——农民尤其重要。

什么是农民?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范宁注:“农民,播殖耕稼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因此,农民,是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可如今,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却没有了土地,如何从事农桑?

大力发展经济,已使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的沦为工业、城镇用地。农村农民丧失了土地,成为没有土地的农村农民。又有谁会为子子孙孙万世后代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拿什么种庄稼?他们吃什么?

农民的土地在被间并、收购时,是给了点补偿。可那丁点补偿款能干什么?正如编剧仧縯在《我的土地我的家》剧中所质问的:“三年以后?三十年以后呢?一百年以后呢?”

工业化、城镇化,广大农民沦为无土地的农民,发展了一部分人的腰包,富了一少部分当权阶层。那点收购或租用农村农民土地的那点少得可怜的银两,不足维系农村及农民当下的生活,更不用谈若干年月以后,留给子孙后代的还能有什么?



正因为如此,《我的土地我的家》剧中以张老存、张二粮为代表的农民,为捍卫土地而不惧生死,与“发展派”斗争到底,他们才是真正的农民。

他们或许没有那么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但他们对土地质朴的情感和性格使得他们懂得何为小?熟为大?

大量的土地被拿出去搞工业化、城镇化,致使土地丧失了养育人民保卫江山社稷的功能,他们认为这就是罪过,他们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大量的良田。

虽然身为农民,可他们懂得,大力发展工业仅仅只是眼前利益,只取眼前利益而无视久远,这无疑于杀鸡取卵,是给自己以及子孙后代掘墓。

因为他们知道:土地没了,家还会在吗?家没有了,社稷何在?

这是小而言之。放大了点说,如果全国的农村农民都丧失了土地,都不种地了,土地全部都用来搞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所谓的“新型农村”,那么,谁来种粮食给我们吃呢?靠进口?我们国家人口16亿,要靠多少国家养活?而且一旦战争来临,你又能从哪里进口粮食?



当需声明的是:一,这不是危言耸听;二,更不是对抗土地政策。本文想要表达的是:保护农民!保护农民的土地!让农民有土种!向目前还有土地的农民致敬!

所以,在中央八套播出的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其实讲的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套用剧中张老存的一句话:“地最知道感恩呐!你糊弄地,地糊弄你肚皮。”

《我的土地我的家》这部良心之作荣获多项大奖:

 荣获第29届飞天奖一等奖;

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14年度电视剧“金鹰奖”二等奖。



另一方面,《我的土地我的家》是一部改革年代的农村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农村发展所经历的诸多环节:如种粮状元、卖粮难、农机入户、多种经营、科技种田、乡镇企业、农民工进城、村委会直选、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新型合作经济创建逐一纳入。

在一定意义上,《我的土地我的家》是一部微缩的我国30多年来农村发展的简史,具有生动的史学价值。

在《我的土地我的家》中,编剧仧縯把历史洪流中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追求,注入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主体(即角色),在个性中展现历史理性及其感性的过程。

张老存在土地承包到户后,下地时对三个儿子说:“你们还当是在生产队干活呢,偷奸耍滑的,现在是给自己干了。”这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经历了多年集体化,养成了“大锅饭心态”后,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认同。

再如,当二粮为实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而说破嘴皮子时,村民们,特别是老一辈村民对再次集体化的怀疑和抵制,也鲜明地将历史螺旋的曲折状态显示出来。因而,剧情所展现的历史大势因为有了感性的依托,而避免了图解的误区。



《我的土地我的家》以家庭为叙事空间,以张家祖孙三代建构起故事的时间跨度,在描绘三代农民的生活史中,渐次转移故事的中心,形成了在回望历史、了解现实的同时,也能让观众一窥未来农村面貌,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

剧中的农民以土地为本,以种粮为根,心无旁骛,这是张老存这一代农民的生存观。在解决温饱的故事段落中,他无疑是秉持家庭农业传统,讲求吃苦耐劳,精耕细作,用摔成八瓣的汗珠子来装满粮囤坛坛罐罐的时代英雄。那是当代中国农村尚处于短缺经济时代的英雄,他的光辉形象以受到县里表彰,披红戴花荣归太福村而告一段落。

接着,从卖粮难开始,太福村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开始踏上致富的道路,在这一阶段,沿袭父亲价值观的长子大粮有点跟不上时代了。他的弟弟二粮追求科技种田,三粮迷恋开矿发家,农村开始进入多样发展阶段的图景,经由这两个焦点角色而展开。

这部分是剧情的主体,二粮也成为绝对的第一主角。剧作者所赋予二粮的勇于创新、崇尚科学、坚韧刚强的品格,寄托着创作者仧縯对当前农村发展道路的价值确认,即将土地、科学、人才和产业结合起来,走新型合作化道路的期待。

这样剧情走到了第三阶段:即将由孙辈们来完成。本剧给张家两个孙子的戏份不多,但通过长孙考上大学、给祖父讲解网上模拟种子库的情节,将信息化时代农村发展的新颖前景透露出一角,并且通过长孙将来立志扎根农村的心迹表露,让这个灿烂的前景有了人才的依托。



在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能否描绘出农民的多重性格和性格的多个方面?是对创作者功力的考验。

在本剧中,编剧仧縯通过张老存、赵振和、二粮、马竣、关平、二珍、梅梅等,展现了不同的性格横断面。

编剧仧縯通过巧妙的设定,在每一个层面上,使角色的性格大致稳定,又通过横向比较和前后两代人的对照,鲜明地呈现出农民复杂多样的群体性格。

在老一辈农民群体中,张老存本分、执著也有心计,赵振和势利、自私且耍心眼,老马爱占小便宜;张家三兄弟中,老大一根筋,老二有眼光,老三图便利。而两代人相比,老一代喜欢稳定,年轻一代则好折腾,两类性格既有历史的因素在里面,也有年龄的因素在起作用。剧中每个人都是“这一个”,但合起来则是当代农民的群体性格。

编剧仧縯在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不仅描写了纯粹的农民,也描写了农民子弟的选择与分化。编剧仧縯并没有回避在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城乡对立中对农村和农民所处地位的习惯思维。

如剧中村支书一门心思让女儿玉杏考大学,就是为了让她将来成为城里人。而考上大学的马竣很快就鄙视起农民,即便是后来辞去公职回到太福村工作的玉杏,起初也有过对农村的歧视。

与考大学脱离农村相比,三粮选择的是当老板改变农民身份。但剧中着力塑造的是二粮这个在经过多次衡量后,决心当个优秀农民的农村青年。二粮的形象,集中地显现出编剧仧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成长的热切呼唤。



《我的土地我的家》专家研讨会发言集锦:

《我的土地我的家》是一部讲述中国农村30余年来改革开放历程的正剧。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我的土地我的家》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都对这部表现中国农民奋斗史的电视剧表达了由衷的赞许。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电视剧海报上九个微笑的主人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总有一天会笑着跟历史告别——告别过去的那些沉重负担,走向美好而自由的新天地。”

在李准看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核心任务就是表现人与土地的关系,而《我的土地我的家》正是一部深深植根于土地的作品。

“《我的土地我的家》着力表现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三位主人公,是三种不同类型农民的代表。父亲张老栓代表着老一辈的农民,他勤劳、朴实,把土地当做自己的根;老栓的二儿子张二粮与父亲一样深深热爱着脚下的土地,他高考失利后,走上了带领全村致富的道路,成为新一代农民的代表;而老栓的三儿子张三粮,则不断地向土地索取,企图榨干土地所有的价值,他是当今那种急功近利的农民的代表。”



父子三人鲜活的形象,构建了整部电视剧的发展脉络。著名电视评论家王伟国认为,编剧仧縯将张二粮这个人物塑造得最为成功。

“与很多急着离开土地的青年不同,二粮是一个愿意当农民的年轻人。与大学擦肩而过后,他选择留在农村,甚至因此与女友分手。张二粮们的留守,为中国的农村点燃了希望的火种。”王伟国说。

在剧中,极具市场经济意识的张二粮帮助自己的村庄从贫穷走向了富裕,由保守走向了开放。“但让乡亲们买得起冰箱彩电、住进新房,过上小富即安的日子,并不是二粮的终极目标。”

王伟国表示:“他组织乡亲们成立土地经济合作社,建立‘新希望’种子公司,让村里的农业生产走上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道路,这种眼光与胆识,值得我们敬佩。”

而王伟国更为看重的,却是张二粮这个人物的人文精神。“他不仅能够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还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与害农、坑农的行为做斗争,维护农民的利益。这样的新农民形象,是真实而丰满的。”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显和著名电视评论家曾庆瑞的认同。

张显认为,张二粮的形象集中地展示了创作者对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农民成长的热切期盼,是《我的土地我的家》的“剧魂”。

而曾庆瑞则表示,张二粮代表着中国农民未来发展的方向。“他最让人感动之处,就是永远不会自满。”曾庆瑞说,“一个总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的人,一定会不断前行。张二粮的‘不知足’,为观众带来了更大的信心——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中国农村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李准总结:“《我的土地我的家》中表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民遭遇的许多苦难,然而这些苦难所预示出的,却是中国新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如今很多影视剧都在表现‘农民只有离开土地才有发展’的观念,而《我的土地我的家》这部电视剧所要表达的,正是农民离不开土地这一永恒的真理。”

土地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国家也会在哪里。


    关注 编剧仧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