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八卦】电视剧形象不靠谱, 818孙悟空的真实面目~

 

拜春晚所赐,86版《西游记》又一次成为了大家的回锅心尖儿肉,百事可乐实力沾光什么的就不提了,《三打白骨精》的...





拜春晚所赐,86版《西游记》又一次成为了大家的回锅心尖儿肉,百事可乐实力沾光什么的就不提了,《三打白骨精》的票房更必须错不了,谁让它是我们白衣飘飘(打滚吃屎)年代的最初记忆呢?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创票房奇迹,当时曾有一位睿智的作者(即历史八卦小编︶ε╰✿ )提出了一个惊艳的解读:因为人人都有大圣情怀啊!

动画片《大闹天宫》、86版电视剧《西游记》、《悟空传》、《大话西游》,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影视剧作把大圣情怀夯实。除了电视剧《西游记》外,其他三个更有太多浪漫悲情英雄主义情愫在里面,硬是将聪慧逗比的猴子形象改造为勇于反抗、追求自由、身怀绝技、内心细腻的悲情英雄猴子,直接把悟空的画风给扭转了。鉴于这些巨作流毒深远,故此大圣情怀就形成咧~~

但这些形象,是人家悟空本来的样子么?

以下高能预警,内文含大量掉《西游记》书袋的剧情。

猴子的本来面目: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石头接受了天地的精气受孕了(和炎帝黄帝什么的出生故事差不多),蹦出个石猴。这石猴乃是天地精华之孕育,天地精华是什么?是自然之气,健硕明媚无忧无虑生生不息。

恰如人之初生,无所畏惧,一派赤子之态。这位赤猴子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三五百年后,却渐渐生了畏惧。畏惧心代表了心性的发展。纵观孙悟空同志伟大的一生,其畏惧心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然后又有,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正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书里是这么描述猴子的畏惧心的: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就是怕死呗。

因为有了怕死的畏惧心,石猴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求长生不老,这是求道。这个阶段唐僧还没出世,也就没什么”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的谣言,否则,真心怀疑石猴大人会不会做出什么过激行为来。

因为想长生不老,石猴漂洋过海的去求道,十几年过去了好容易给他访到了——遇到了一名指路的樵夫。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灵台方寸,暗喻的是心;斜月三星,也是指的心。这里作者暗搓搓的说,猴啊猴啊,你此行是来问心来的,希望你能问到啊!从此以后,作者就一直把石猴叫做“心猿”,举个例子:

第014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030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041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085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可惜,此时的石猴还没有问心的觉悟,一心想着长生不老,先拜了菩提祖师。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这段真美好。当年赤子之心游乐山水,无功无名无嗔无恼,只求长生而已。无性就是无人性,免了很多修行的繁杂手续。祖师觉得很合格,就启动常规培训计划了。

祖师道:“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好乖么么哒。

但实际情况是:

“我教你*&#¥吧好不好啊悟空~”

“能长生不老吗?”

“不能呀……”

“不学不学!”

……

“我教你(#@%吧好不好啊悟空~”

“能长生不老吗?”

“不能呀……”

“不学不学!”

【无限循环状态】

哎呀人家就是想长生不老而已呀。

祖师也很萌: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其实祖师是走的五祖传授六祖衣钵的路径,约了半夜三更和悟空相会,偷教点东西。祖师是个好老师,教人先修心,长生不老也从心性下手,传的是法性根源。悟空也承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

后来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此间更无六耳”什么的,根本别信。

如果只是至此,那么后面就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了。孙悟空问道得道,保唐僧上西天取经的可能是另外的精怪了。坏就坏在,祖师溺爱徒弟,除了法性根源外,还教了一些术。而术是有魔性的,道性能否控制得了魔性,那就看哪个更强大了。

祖师先是为了让悟空防备着‘三灾利害’,教了七十二般变化;又觉得他跑的慢,教了筋斗云。有了这两样本领,悟空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只想着长生不老的灵猴了,本领大的人,都有更多的欲求而不满于现状,更何况是个猴?渐渐的开始人前卖弄,惹是生非了。在心山心洞,问心倒问出来个暴戾骄矜。此时此刻,菩提老祖搓了一肚子火,心想这小子是走入了魔道,以后是要给老子惹祸啊,赶紧划清界限吧。“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且去吧,两不相认。

孙悟空求道至此。心性虽开启,但不慎也开启了魔性。世间有本领的人,脾性都不太好,也不多他一个。至此,孙悟空最大的毛病也就是“卖弄”,而这个毛病几乎跟了他一书。

孙悟空自性的觉悟

入了道门,按照道家的上升途径,以后应该是先当个地仙,然后立了什么功劳,上天当个天仙。入了仙籍,才可安永自在。孙悟空被撵回家,也过上了幸福的山大王生活。本来也好好的,结果一方面欲望膨胀想要好兵器,得罪了龙宫;再没想到菩提老祖的长生不老之法出了故障,被引到了地府,趁着酒兴借武力大闹阎罗殿一笔勾销生死簿(看来菩提教他的法术才是长生不老的关键保障),又惹了祸,结果两次上天,大闹天宫。

此时的悟空,缺失的恰恰就是曾经驱动他远涉山水的畏惧心。他不再畏惧生死,“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本来是一件彻悟的好事儿,可以“究竟涅槃”,但问题是,悟空根本没有悟“空”,满心满眼的还是“色”,所以肆无忌惮的过任性生活了。

据爱因斯坦考证,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条件下,脾气和能力成正相关。对于没有任何自我约束力的人而言,没有外在的制约是件挺可怕的事儿,就像核弹一样,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引燃。而著名贤人袭人也曾经说过:“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与天宫兵戎相见到被压到五行山下这些事儿,固然有天上人浮于事行政冗余管理不科学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孙悟空的傲慢骄嗔,并太具破坏性。举两个栗子:

名利心和欲望: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在因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

臭脾气: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

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

这么暴躁……又一身本领,换做谁,想想都觉得挺闹心的。谁知道哪天哪句话得罪了这位爷,搞不好一棍子就抡起来了~

唐僧同志也并不容易。

果然骄矜而生磨难,一翻手就伏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每日渴饮铜汁,饿食铁丸,被观音和唐僧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脾气也就只好了几天,也没见有什么特别的感恩之情,被聒噪了几句(唐僧的话虽然没显出什么高僧的气质,但至少也是人情之言吧)就开溜了……

倒是人家东海龙王劝到了心坎儿:“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到此时此刻,驱动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的,并不是取经这项福泽苍生的造化事儿,也不是对观音、唐僧的感激之情,只是利益而已。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毕竟压出来点仙妖界价值观。

摆脱了赤子之心后,在天性和利益之间摆动的孙悟空,终于喜迎紧箍儿\(◎o◎)/

刚迎来紧箍儿这种束缚性情的东西,还是挺不爽的。当然啦,后来也一直没爽过~~

“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三藏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

至此,你还记得那个“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浑天璞地的小萌萌么?

紧箍儿带给悟空的,最重要的就是畏惧心。

跪下哀告道:“师父!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500年的山底岁月磨得服了个软,后来归了唐僧,一路上磨磨唧唧风餐露宿降妖伏魔还吃尽天宫卧底在人间的妖精的苦头,又受了几次紧箍咒,性情就慢慢平和,灵猴特性也显现了出来。佛性果然还是要苦难磨一磨~

若只是磨,恐怕也磨不出通透来,还需点拨下。点拨悟空的,是和诺一谈过话的观音菩萨。观音院擒熊罴,猴子耍滑,让观音变成个妖精,观音就变了,“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当然,顿悟也需渐悟铺垫的好。六祖也需听五祖的半年经。

至此,孙悟空已经蜕变为一个佛性不低于唐僧、武力高强、灵活机智的行者形象出现了。比之前天上的乱折腾时光,猴子显然对现在人间的岁月还是多少有点不满意,但是他已经能理解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并且认可取经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他还和取经小分队处出了感情\(≧Д≦)<有了感情这事儿,也就没办法了。

自性觉悟这种事情,还得感谢伟大的无产阶级所倡导的理念——经历苦难。秉持永远的赤子之心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一旦能力和欲望有了加载,很难再遵从那样朴素的规则。如果失去了赤子之心,那在走向成熟的路上,好的约束、良性的指引就很要紧了。悟空最后的解脱,得感谢我党、紧箍、观音和唐僧。观音菩萨的几次关键点化,不仅帮助了悟空找到了自性,也示范了“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大乘佛教要义。当然后者难度太高,对悟空这种起步是道教心修的心猿而言,自性的觉悟更方便。唐僧的帮助在于意志上的示范,和情感的黏合。看看他撵悟空走的时候猴子伤心欲绝的样子就知道了唉大家都懂得。

成熟也会带来负面小产物。猴子取经到中期的时候,就颇通人情世故。但凡是天上专门下放的妖怪,绝不努力,立刻折上天找妖主去;也凡是与仙界沾亲带故的妖怪,无论多大作恶,只是顺水人情让他们家法伺候。只有那无根无基无亲无故的妖怪or有点劣行的凡众,它就放心的一棍子打死了。比如!善良可爱“大王派我去巡山”的小钻风!比如!月下邀唐僧雅会的松竹梅杏!似如此风雅妖娆,你纵是不从,也犯不着一耙子令其香消玉殒吧心痛(☍﹏⁰)

还有六耳猕猴。至今许多看官猜测当时被一棍打死的是孙悟空,后来取经成正果的是六耳猕猴。悟空和六耳猕猴本是一脉相承形神具像,唯一的区别就是悟空(是主角)真真实实的吃了很多苦头,并且带上了紧箍儿,而有了畏惧心,所以没理由实实在在经过了磨难的考验和心性升级的悟空没休成正果,而一个半路杀出来蹭利益果实的六耳得了造化。六耳猕猴想走条快速的捷径,最后走向却是陨灭。可安排他死于悟空之手,这事儿细思恐。就像把过去的自己、贪享的自己、不成熟的自己亲手扼杀一样。

悟空的慈悲心:

佛语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所修行,旨在不要种恶因,贪嗔痴念念不忘,所生皆是恶因;而凡人吃斋拜佛所,只求不要应了恶果。一个治标,一个治本。整本西游记中,最有趣、生动的形象当然是孙悟空啦,但最高贵伟岸的形象莫过于观音菩萨。各种深邃浩瀚、慈悲温柔,还有美貌(●'◡'●)ノ♥取经路上,观音向悟空多次示范了大乘佛教的教义做法,最后悟空能get到几分,就要看他的佛性了。

行者笑道:“诚然是个救苦慈尊,一灵不损。若是老孙有这样咒语,就念上他娘千遍!”

菩萨道:“我今来擒此魔王。你与我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远近地方,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内雏虫,都送在巅峰之上安生。”众神遵依而退。遂把净瓶扳倒,唿喇喇倾出水来。孙大圣见了,赞叹道: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儿望山一倒,管什么禽兽蛇虫哩!

取下紧箍儿的那一刻,斗战胜佛需要依赖他觉悟的自性(感觉好燃)以及逐渐生根的慈悲心去匡助他未来的神佛路。因为畏惧心,再次离开了他。这次,他能“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么?当然啦,后来我们知道他帮助了沉香智斗二郎神,是报私仇呢还是大慈悲呢,戏里也没说:)

以上种种,便是从猴子到大圣到悟空的因果变化。而最感染我们的、能让我们自动带入的,毕竟是是大圣。
编辑:陈晓娟

↓↓↓↓↓ 
点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关注 旅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