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不等于中国精神

 

近年来,随着好莱坞传统电影行业的全面式微,仅仅依靠原有的全球市场去支持一个夕阳产业已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中...





近年来,随着好莱坞传统电影行业的全面式微,仅仅依靠原有的全球市场去支持一个夕阳产业已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繁荣,让好莱坞把中国这一新兴市场视作下一个目标。

纵观近10年来的好莱坞大片,中国元素经历了从取景地、传统服饰、中国面孔到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成为叙事发展的源泉与推动力的转变,无论是《花木兰》中木兰替父从军的典故:

《功夫熊猫》里的国宝形象:
还是《变形金刚》中满天飞的广告植入:

《火星救援》里短暂的中国面孔:


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似乎给我们一种错觉,中国文化正在被好莱坞接受并向外传递。中国元素真能代表中国精神吗吗?

中国元素更多的只是一种噱头,是在中国市场大举吸金的常胜法宝。演员以参演好莱坞大片为荣,观众以中国面孔为观影由头,为好莱坞票房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更是多次成为好莱坞海外市场的票房大头。而好莱坞在尝到甜头之后更是毫无顾忌地向中国元素敞开大门,毕竟可能短短几秒就能换算成几个亿。

细细回想,在这些嵌有中国元素的大片中,你可有产生过情感共鸣?没有。中国文化的中空问题在这一轮的电影博弈中完败。

不敢多说,至少未来10年,中国电影市场将会被以好莱坞为首的全球电影工业、电影市场、电影资本和电影利润继续追逐。

去年的《好莱坞Report》封面文章是《我们要不要对中国人磕头?》好莱坞是要向中国人磕头吗?不是。是要向人民币磕头吗?是的。


    关注 人与媒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