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讲座婴幼儿过敏知识(一)

 

过敏现状婴幼儿是指年龄段在0~3岁的儿童。在正常人群中,婴幼...



过敏现状

婴幼儿是指年龄段在0~3岁的儿童。在正常人群中,婴幼儿期为过敏性疾病发病的高峰期,以食物过敏为主是婴幼儿过敏的重要特征。2011年,M. A. Tejedor Alonso等发表的文章中证实了这一观点,2004—2005年巴西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0.34/100 000/年,不同年龄段中以婴幼儿为发病高峰(约31.35/100 000/年),且以食物过敏为主,男性患儿好发。

近14年来,发表在各期刊中关于我国儿童过敏原流行性调查的文章指出,吸入性过敏原占大多数(61.25%),其中以尘螨和动物皮毛居多,而食入性过敏原约占38.75%,主要有牛奶、海鲜和鸡蛋类;在不同年龄组中,过敏原有所不同,3岁以下的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3岁以上儿童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为牛奶和鸡蛋白,与西方国家报道的一致;但是在中国,海鲜较坚果过敏者多,与国外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统计数据多来自沿海地区,或由于国内坚果检测种类较少;婴幼儿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为螨虫和动物皮屑,可能与中国过敏性哮喘患儿增加存在着正相关。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以男性患儿居多。



致病因素

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与过敏性疾病的交联起于生命伊始,早期的生活环境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学是多因素的,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遗传、基因和分子因素

遗传是导致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父母双方无过敏史的婴幼儿存在20%的致病风险,单方存在过敏史的婴幼儿患病风险增加至50%,双方均过敏的婴幼儿患病风险高达66%。国内研究数据显示,具有家族史的婴儿患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均高于无家族史患儿,其中以湿疹的发生率最高。双亲双方均过敏者,婴幼儿发生过敏的概率均高于其他组;母亲有过敏史的婴儿,以发生湿疹为主;父亲有过敏史的婴儿,以荨麻疹和湿疹为主;双亲均有过敏的婴儿,以反复喘息和湿疹为主。此外,婴幼儿过敏发病存在着性别和种族差异。在分子机制研究中,HLA、STAT6、IL10、IL13、CD14等基因及丝聚合蛋白功能缺失与婴幼儿过敏相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孕期环境和婴幼儿环境因素

孕期环境对婴幼儿过敏发生概率的影响主要为分娩方式、分娩年龄等。有过敏史的孕妇采取剖宫产分娩,将增加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婴幼儿肠道菌群生成有关,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母亲的肠道和阴道,而剖宫产分娩的婴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种植要晚于自然分娩婴儿。Eggesbo M等对2 803例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状况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分娩方式、婴幼儿及产妇抗生素使用状况和其他混杂因素纳入研究范围,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有过敏史的孕妇通过剖宫产分娩的婴儿发生鸡蛋、鱼或坚果过敏的概率增加了7倍,对鸡蛋过敏的概率增加了4倍,无过敏史的孕妇采用剖宫产分娩不会增加患病风险,其他研究因素均不会增加婴幼儿患病风险。孕妇分娩年龄是婴幼儿过敏另一个危险因素,分娩年龄高会增加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美国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具有过敏史的婴幼儿,其母亲分娩年龄高于30岁的概率(78%)要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55%)及人群(53%)。

婴幼儿自身因素包括胃肠道内环境、膳食营养、化学物质等。胃肠道内环境包括pH值和肠道菌群。Untersmayr等发现,使用抗酸剂治疗消化不良后,患者过敏性疾病风险增加。婴幼儿出生后体内的胃酸水平低,直到2岁时才能达到正常成人水平。婴幼儿消化功能低下导致食物蛋白残留形成过敏原,导致过敏疾病发生。微生物刺激不足将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过敏性婴幼儿肠道菌群存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形成延迟现象。可能机制为肠道菌群产生的IL-10和TGF-beta对过敏性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或益生菌对肠道防御屏障加强作用及减少肠道抗原负载。膳食营养策略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但是食物引入时机对婴幼儿过敏影响还存在争议。AAP提议对于高过敏风险患儿,1岁内勿添加普通配方奶粉,2岁内勿添加鸡蛋,3岁内勿添加坚果、海鲜。






    关注 拜敏过敏专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