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趣童情】新老一代共研创文新童谣

 

4月15日上午,“创文”新童谣创作研讨会在汕头市图书馆三楼共享图书室举行,三位资深潮汕儿童文学家和音乐家、民间文艺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引发大家关于“提倡普及潮汕方言,传承潮汕传统文化”的共鸣。...



“鸡母生卵咯咯啼,面仔红红头低低,我生鸡蛋个个大,哺出鸡来真趣味”……


4月15日上午,在汕头市图书馆三楼共享图书室,童谣的朗诵声和听众的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吸引了不少阅读爱好者的围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由汕头市创文办、共青团汕头市委作为指导单位,特区青年报主办,汕头市作家协会、现代人诗歌协会协办的“创文”新童谣创作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三位资深潮汕儿童文学家和音乐家、民间文艺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引发大家关于“提倡普及潮汕方言,传承潮汕传统文化”的共鸣。
杨群勇


林锦城
蒋声欣

一起追溯潮汕童谣历史

“童谣是潮汕歌谣的一种形式,既是潮汕丰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早在童谣出现之前,居住在潮州的畲族就已经有了他们的歌谣,那时的畲族歌谣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后来,畲族歌谣和中原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潮汕歌谣。20世纪初,歌谣不仅仅是流行于民间的文化,更是不少文学青年的创作热点,可见,潮汕歌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深厚的基础。”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汕头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杨群勇向大家娓娓道来,“童谣的特点是内容充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有趣,所以‘创文’新童谣创作既要迎合‘创文’的主题,也不能忽略童谣自身的特点,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创作出合格的童谣。”

趣谈新童谣创作



作客研讨会的汕头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林锦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经40多年了,其创作的童谣作品已有一千多篇,被大家广为传唱,可以称得上儿童文学创作的专家。但他却谦虚地调侃道:“我所认为的作家,就是创作多了就叫作家(潮汕话“做多”)。”

林锦城认为,童谣创作讲究单纯而不单薄,含蓄而不含糊,像‘鸡母生蛋’是一个单纯直观的现象,‘个个大’一语双关,既形容母鸡下蛋时‘咯咯啼’的声音,也形容母鸡下的蛋很大,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更有趣呢?

“新童谣即要创新,只有同时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才能称得上新童谣。就像吃番薯,有的喜欢蒸的有人喜欢煮甜汤,各有所好,但如果你做成炸薯条,那就几乎个个喜爱了!这就是创新,就是广为人喜欢之所在。”林锦城诙谐的讲解戳中了大人和小孩的笑点。

汕头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蒋声欣现场播放他和林锦城合作创作的儿歌音频《鸡母生卵》和《同细爱唱歌》,让现场的观众陶醉其中。他说:“以儿歌的形式将童谣演唱出来,可以让童谣的传播范围更广,但童谣的谱曲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声音特点,在特定的音域内进行创作,这样才能让孩子易于传唱。”


小作家现场大PK

“林锦城老师,我今天带了我和妈妈分别创作的2篇‘创文’新童谣,我想朗诵给您听,您给我提提意见好不好?”特区青年报小记者赖致远举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得到林锦城的鼓励后,赖致远朗诵了自己的作品:“汕头吹响创文号,时代广场展新貌。公园亭子已重修,骑楼装修不将就。公园景区保洁好,美丽风光无限好。共享单车推广好,出行绿色又环保……”话音刚落,三位专家纷纷点赞,“流畅,符合童谣的特点,而且把汕头‘创文’后焕然一新的西堤公园、时代广场、小公园亭等等都提到了,写得很好。”林锦城点评说。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自澄海汇璟实验小学张悦新也分享了她的新童谣作品《创文一路伴我行》。他们的表现让现场的家长、老师、长者们十分感动,杨群勇说:“特别难得,在青少年学生中看到这种争先恐后创作童谣,展示童谣的热情,希望这份热情能延续下去。”

“创文”不应该只是环境变好了,道路变宽了,更应该是每个人心底里文明意识的觉醒和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力的提升。借由这场活动,我们看到了文明意识正在一点点地觉醒,文化的力量正在慢慢地深入人心。


特区青年报小记者赖致远分享自己和妈妈创作的新童谣
文:本社记者 张 琪
图:本社记者 张春华


关注我

了解更多,请关注今日《汕头都市报》1、订阅此号:搜索stdsbxw;点击本文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加关注;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2、互动探讨:可在微信上留言发图,报料、投稿;或者拨打热线电话:0754—88239146。
3、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网络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若相关著作权人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关注 汕头都市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