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文房第五宝

 

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都有个嗜好——装饰书房,竹雕笔筒就是他们案头不可缺的文房“第五宝”。竹雕不...



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都有个嗜好——装饰书房,竹雕笔筒就是他们案头不可缺的文房“第五宝”。

竹雕不易长久保存,故明清之前的竹雕笔筒极少见。竹笔筒这种雅致的艺术品向来是收藏、拍卖市场的主角,有的笔筒甚至拍出逾千万高价。

那么,竹笔筒为何会受到文人墨客的偏爱?小小笔筒背后又蕴含着古人何种生活情趣?听听马未都先生的看法。

这是一个清朝初年的笔筒,笔筒上主要的景物是一栋小屋,这种小屋在中国建筑形态里等级最低,叫卷棚式,没有房脊。

屋内住着夫妻俩,相伴在家里读书写字。外室还有一个小书童,或是一个佣人,大家各安其乐,生活显得温馨舒适。

笔筒背面环刻风景,有洞石、有梧桐、有竹子、有小桥流水,反映了一种田园式的风光。

竹笔筒刻画的,正是古人最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和谐宁静、纯朴自然。


中国在历史上擅长竹刻的艺术大师有很多,其中以朱鹤、朱松邻、朱三松和朱小松祖孙三代的竹刻最有名。
竹对古代文人墨客来说,是有着特殊文化意蕴的植物。它与“梅、兰、菊”一同被称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则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高雅的品格和坚贞的精神。因此,自古文人便对竹有一种特别的偏爱,他们常将竹笔筒搁在自己的案头,用以时刻提示自己要虚怀若谷、求知若渴。
竹笔筒知识补充


笔筒的前身为唐代的笔船、笔床、笔格,最早大约出现于宋代。《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称“笔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始见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状”。因小巧精致、使用方便,很快风靡社会,至明末清初时,竹筒逐渐成为文人墨客书房中的必备之物,至今仍长盛不衰。



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铜、水晶、端石、玉、象牙、料器、紫砂、翡翠和镏金等,以竹木笔筒居多。对其古制,明代文震亨在编撰的艺术鉴赏典籍《长物志》中称之“古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另载:“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笔筒传世很多,其身上精美的绘画图案,精湛的雕刻艺术,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
竹笔筒通常会有简单的竹雕装饰。竹雕也称竹刻,是以竹为材质雕刻而成的工艺品,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写道:“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

明代中叶以后,在竹雕文化极其发达的江南地区,形成了几大竹雕艺术中心。清代乾嘉文人金元钰所著《竹人录》记载:“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嘉定朱松邻。”其中所指的金陵和嘉定便是如今的南京和上海。


古玩鉴定,艺术交流,了解更多收藏鉴定知识,请关注公众号:wwjdzx

小编微信:2052078399
如果您也对古玩收藏感兴趣,可以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古玩文物鉴定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