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如何运用童书绘本提升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为孩子选择英文故事书时,不但要依孩子的年龄,还要配合适合的故事型态来引导孩子。...

 

        因为身为外交人员子女,从小必须跟著爸爸“南征北讨”。也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遭受到许多的挫折。

从我们姊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有很大的“焦虑症”,一方面又担心小孩连中文都说不好,以后回国学业会跟不上;一方面又担心英文能力不足,会没有竞争力;记忆中每天下了课,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的时候,我们姐妹却要在家背唐诗、写日记,记得在当时,我们不但不了解妈妈的用心,反而在心中非常的不平,对学习语言更加的排斥。

后来,妈妈改变了策略,她订了国语日报,让我们为了能看懂里面的文章而去学中文;带我们去图书馆借英文故事书,一起和我们念故事说英文,每天睡前更有床边故事时间,让我们慢慢的养成了听故事、读故事、甚至是说故事的习惯。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中英文也因为这些阅读习惯而扎下了基础。
 

现在有许多的家长,因为希望孩子能学会英文,买了许许多多的英文教材,每天带著孩子认abc,或是背单字apple, bird, cat等等,期望自己的小孩能够把它全部都背起来。

其实,这样的方式,对于有语言天份的小孩或许有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小孩可能无法引起其兴趣,甚至学了很久都还只是在单字的阶段,无法实际运用。

因此,当爸爸妈妈在开始觉得孩子“朽木不可雕也”的时候,不妨试试说故事、听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觉得他们并不是在学英文、在上英文课,而是在参与一个有趣的亲子活动,一个和爸爸妈妈分享的时候,这样也能减低小朋友学习语言的挫折感,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
用英文来听故事的一大要点
        刚开始不要选择英文太多的故事书。

如果英文太长、太难,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为他们不但不懂,也无从猜起。

其实,“猜意思”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朋友会自己去猜测字的涵义,更近而去做归纳的动作,记下字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的初期,可以找一些有清楚图片说明的故事书,让孩子可以看图猜意思,或者是在为孩子阅读的时候,适时的指出图片引导,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英文书时,就能懂意思,增加他们学习的成就感,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有些家长或许对自己的英文发音没有信心,这时就可借助有声书来“代言”。

有声书的好处是家长可以一遍又一遍的放给小朋友听,顺便加强自己的听力与发音。孩子只要是多听,就一定会对特别一个音或是特别一个语调产生印象,有时甚至会因为觉得有趣而模仿著说。有时,故事中穿插著生动的对话,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对话,也会加深小朋友的印象,爸爸妈妈甚至可以试著只放出故事,而不看故事书,让孩子有专心“听”的机会。

听故事学英文是个有趣的经验,爸爸妈妈切忌把故事当课本来教,才不会失去爸妈说故事、孩子听故事的乐趣。
 

        因几年前刚回到台湾的时候,因为对说故事很有兴趣,就自告奋勇,在自己的侄儿的幼稚园开始了说故事时间。

在当时遇到了一群热心的家长,他们非常热衷的希望能够教孩子英文,由于有的小朋友才两岁半、三岁,我决定用说英文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能在第一次接触英文的时候,不会觉得是在上课、要正襟危坐的学英文。

在自己的故事工作坊中,看到孩子们每次都很兴奋的要听故事,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一些英文单字句型,整个过程中孩子对英文的感受是正面的,不会因为不会说或是说不出来,而觉得挫折,反而是想尽办法去表达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小朋友的听力更是明显的进步了。

当然,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刻意、有计划的在教英文字母、单字、句型,小朋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 “input”,把听到的英文累积一段时间才会有反应,也就是有所谓的 “output”,用英文回答,所以只能说是一个英文的启蒙班,让孩子对英文的印象是熟悉的、有趣的,在未来接触正统英文课程时能更快的进入状况。
 



对于想自己在家帮小孩加强英文的家长,我也常常鼓励他们用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接触英文。           一来是家长想要让孩子在家乖乖的上英文,通常都会有点困难;

二来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亲子感情,更可以教孩子一些价值观,其实是一举两得。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只要不排斥听英文故事、读英文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因为每个小朋友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需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都不一样,有的完全没有障碍,像鹦鹉一样,老师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但是也有小朋友一直很安静,需要听很久很久,才准备好开口说话,我的故事班的小朋友有的等到第二个月才肯开口呢!

另外,说故事的道具也是很重要的,坊间已有许多配合故事教学的一系列道具,可以让爸爸妈妈带著孩子做故事的延伸活动,藉由道具让孩子把故事再说一遍 (re-telling),不但可确认孩子会不会所学的英文,更重要的是可以检验孩子对故事理解了多少。

故事可以重复的说,如果有CD、录音带,更可以不断的放,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印象。

藉由一些道具的操作,小朋友更容易进入状况,例如制作手偶来演出三只小猪的故事剧情,小孩不但练习对话,还可练习操作手偶;讲到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时,带著孩子做水果的拓印画;讲到姜饼人的故事时,带著孩子去实际制作一个姜饼人或姜饼屋,最后再把他吃掉,那将会是小朋友童年最快乐、最美好的记忆。

有许多家长在说英文故事给孩子听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挫折。

有的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根本坐不住,或是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的是孩子很少有阅读的机会或习惯,一下子无法适应用英文来听故事。

因此,在为孩子选择英文故事书时,不但要依孩子的年龄,还要配合适合的故事型态来引导孩子。

例如:一到三岁的孩子小肌肉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却对翻书这个动作非常有兴趣,这个时候如果给他一般的故事书,可能读了几次下来,故事书不是缺页,就是被五马分尸了。因此,在这个阶段,其实可以准备一些厚纸板的硬书 (board book),当孩子状况好的时候,就逐页的念给他听。要不然就让孩子随意的翻阅,然后找机会对孩子说 “Look at the dog!” “Look at the boy.” “What’s this?”。当然,书中的字句要少要短,而且字体一定要又大又清楚。

四到六岁的小朋友对于故事的多元性,接受度就较高了。

爸爸妈妈们可以先从小朋友较熟悉的题材去挑选故事,例如:小朋友去上学、学上厕所、养宠物、有了弟弟妹妹、房间有怪物等等。

当然,因为是英文故事,在初期,书中的插图最好是越多越清楚越好,文字也是越精简越好。一来父母阅读时不会太吃力,二来小孩也不会有太多压力。如能找到有声书在旁辅助,增添一些音效就更棒了。

在上期的单元中,曾经提到故事教学其实是可以很多元的延伸活动。

美国哈佛大学的Howard Gardner 教授就提到每个孩子的性向发展都不一样,也就是所谓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

有的孩子是有语言(linguistic)方面的天份,爸爸妈妈可以说完故事后,和孩子玩一些语言游戏。

有的孩子有音乐 (musical)天份,则可以教一些和故事主题相同的英文儿歌。

对于有数理逻辑推理细胞(logical-mathematical) 的孩子,则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性推理性的游戏。

另外,也可以设计美劳游戏给那些较有空间感(spatial)、有美术细胞的孩子。

至于有一些需要靠身体触觉 (bodily-kinesthetic)来学习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妨运用体能律动,或是戏剧教学,来吸引孩子的学习动机。由这样的角度来带孩子读故事,就不会只是单面的付出,念完故事就结束了,而是双向的沟通与学习。
 

喜欢本文的亲们,别忘在页尾点赞


【声明】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络我撤销!
共享教育资源 分享育儿经验
感谢订阅“KLY悦读乐园”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我们一起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KLY童书馆


    关注 KLY悦读乐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