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之第四节“听着披头四默祷”之解读

 

书友会上针对这章分享的一些精华部分...





这是一个纠结和选择的故事,我们很多同学说看到第二章的时候心情非常难过,对我来说,看到这章是心情最难过的时候。这个是一个有关信任和背叛,犯错和忏悔的故事。

东野圭吾璀璨的文笔,让我再看故事的时候被带进去很深,在今晚,主要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家庭的故事。

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原本家境很显赫,可以说是高富帅的一个少年浩介的成长故事。他家境原本优越,父母生活奢侈,在他喜欢披头四的时候,可以给他有钱收集所有披头四的唱片,买的当时最先进的音响去鉴赏。当别人问起他怎么花这么多钱来追星的时候,他只是淡淡地说:艺术就是要舍得花钱。(这句话也是他父亲经常说的)

然而在浩介的父亲生意破产之后,他的生活毫无征兆地被切割成两段。他骤然之间,就面临要和父母踏上讨债的不归路的抉择。但是他不是很情愿,于是写信投递到牛奶箱,询问浪矢爷爷要怎么办?浪矢爷爷首先询问他对父母的看法,然后建议他尽量去改变父母跑路的想法,但如果无法改变,那就支持父母的决定,因为一家人应该在一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生活再回到正轨。

他原本是打算这样做的,但是因为心境的变化,特别是看了披头四的纪录片《let it be》之后,他开始怀疑家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早已经破裂了,表面之间的维系太脆弱了。于是在逃亡的半路上,因为一个对话的激发,他决定要离开父母,不要再维持这个家庭的船只。

他用新的身份生活了很多年,他也一直确信自己做出的是正确的决定。然而多年以后,在他略有些得意地回复给浪矢爷爷,写下对当年的选择的感觉后,他突然从居酒屋老板娘的对话中,发现他看似美满的生活,背后原来寄托了,他所看不起的父母两个人的生命的代价和牺牲。

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我在看整个故事的时候,心情非常难过和沉重。这种难过不像第二章里,克朗追求梦想受挫,最后在梦想中死去的那种悲伤。那个结局至少很圣洁和温暖,而这篇故事,在我看的时候,很多地方我都忍不住心里要说“为什么?”“怎么可以这样?”“居然这样?”所以我想里面应该出现了很多挑战我价值观的地方,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方面。

我们来看浩介的家庭发生了什么事情, 表面上看得到的变故是很明显的。他的父亲大概是做炒股啊,或者其他的什么投机生意,前期很成功。所以故事的前面部分,我们看到作为富二代的浩介,是个众人眼中羡慕的孩子——爸爸有钱,有气度,手上总是带着金表,嘴里叼着雪茄,车子经常换,妈妈雍容美丽,很注意生活的品味,把自己打扮的又美丽又有格调。他自己想要的所有的东西:游戏、模型、唱片……只要他想要的,父母都帮他买,甚至他作为一个中学生,不太需要的东西,像昂贵的衣服,手表那些,父母也都帮他买了。

他的父母除了形象之外,还非常地敢于创新。比如他要接收堂哥(披头四粉丝,玩机车时出意外身亡)的旧唱片时,大家都反对,觉得是学坏,估计也怕带来不详。这个时候他的父母说的话很有代表性:爸爸的观点是“听流行音乐未必会学坏”,妈妈说“我家的孩子不会有问题”看起来浩介不但在物质上得到了父母的鼎力支持,甚至在精神上,父母也给他很多自由和空间。

看到这里的描述,我会很容易想到贾宝玉,他甚至比贾宝玉还要自由,因为他不用背八股文,不会因为调戏丫鬟被打屁股,他只要享受父母给他的物质就行了。要是换成现在,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交网络上,搞不好能算个什么四大公子,被一群人留言说国民老公的那种吧!如果他的生活能一辈子这样,可能他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会一直像刚开始他感觉的那样,他觉得“自己的头顶是蓝天,随时都有太阳照射”

那么在浩介爸爸开始破产之后,他家庭之船怎么会这么快地涣散和解体呢?

我们回头看看,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浩介,他真的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含着金钥匙出生,踩着红地毯长大吗?这种头顶上永远都是蓝天的环境,真的能让浩介这棵树长得枝繁叶茂,高大强壮吗?

我们看看当他的家庭刚开始有点出现破产迹象的时候,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故事虽小,但却有很强烈的预示性:浩介想在春假的时候参加万国博览会,之所以这么早不是因为他很想去,而是早去可以和同学炫耀。而之前在他的任何物质上的事情,都没有让他失望和拒绝过他的父母,这次反应很让他意外。爸爸跟他说没空,而且还脸色不太好看,好像他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事情,而事实上这件事明明是他以前就答应他儿子的。妈妈呢,不但拒绝他的要求,还带着挖苦的语气讽刺他:说你都已经中学了,还去那种地方吗?

我们看看此刻浩介的感受是什么:他觉得面子挂不住,沉默不语。

我们来看看这个反应有没有一些奇怪的地方:

1、父母第一次拒绝他的物质请求,他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像个溺爱的孩子那样撒泼和寻根问底,比如说:为什么不能去,你不是答应过我吗,为什么你们这次突然拒绝我?

2、他的感受仅仅是在考虑自己,要怎么样在同学面前交代;

3、他明明很愤怒,却只是用沉默表达。

这些反应会让你想到,他们家庭之间的沟通模式是什么样的?

再后来当他发现他视为偶像的披头四,背后也有他难以接受的行为时,他的内心世界也在慢慢坍塌。

我们看到两件事加在一起,作为一个中学生,一个是同伴的评价,一个是对偶像的崇拜,这两件事他都是非常介意和重视的。当这两件事恰好在一起发生时,其实他很痛苦和需要帮助的,可是偏偏这个时候,上天给他安排了一次更大的打击:他的父亲破产了,他们全家必须跑路。

我们看到浩介的父母在和他说起这件事时,是怎么表达的。他们不是直截了当地说,而是用了很多比喻来绕弯,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故作轻描淡写地安慰他,说一切都会跟以前一样的。可是对浩介来说,他原本已经处于焦虑状态,现在又被这几句闪烁其词的话,刺激得想更多了。于是他一直都在追问:我们是要跑路吗?我们家到底怎么了?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家这么穷吗?可是父母却什么都不肯跟他说。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基本上还能了解他的父母这么说,是不想吓到他,也不想让他因此而成熟,一起来分担家庭的压力和责任。可是对浩介来说,却完全不能体会这种感受。

然后家庭的生活继续崩溃,不但心爱的音响卖掉了,还无法和同学说,在这种难受的状况下,他给浪矢爷爷写了一封信。

我们可以看到当他写信时,他其实是知道信有可能被公开的,但是他还是写了。他甚至还想,也许这件事公开了闹大了,父母就不会跑路了。我们看看这个年轻人,他是多么莽撞和天真啊!他所想到的这件事公开的结果,只是父母不离开这个城市,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潜在的严重性,比如激怒债权人可能给全家带来生命危险。他只是莽撞地赌一把,还好此时浪矢爷爷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赶紧把这件事保密。

浪矢爷爷给他的信,提的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那就是她对父母的评价如何?浩介在家里想了很多,我们有没有发现他想到的更多的都是父母的行为,他很难直接有感受,比如他们很令我失望,我不爱他们,我恨他们,我很担心他们,他想的都是我不喜欢他们干涉我的行为,我不喜欢他们现在跑路的做法,实在太low了,我不信任他们能处理好这件事情。有没有发现他针对的都是事情本身,而很难回答,对父母的直接感受?

浪矢爷爷的信写得很智慧,大意就是:你可以不赞同父母的行为,但是精神上你要成为家庭的一份子,和父母一起度过难关。

此时其实浩介已经被浪矢爷爷说动,可是当他看到荧幕上的披头四,根本就貌合神离地在一起演奏时,他感觉到梦想坍塌了,于是卖掉了所有的唱片。当他带着心碎去告别他的梦想时,父亲却只关注他卖了多钱,是不是亏了,以后有的是用钱的地方呢!现实的窘境猝不及防地出现了。于是有了后面关键时刻,他决心要和父母决裂的那幕。

每当看到决裂的那一幕时,我就觉得很难过。因为此时的浩介并不莽撞,他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次一分开,就永远不会再见面。他的父母必须要接受和孩子生离这个事实,而且还没有办法找到他。他是明明白白知道这会令父母痛苦的,而他决心还依然要这样做。

浩介的父母真的不爱他吗?我们看到在跑路时,他们除了带必需品,就只带了浩介的书本,因为儿子就是他们的希望和动力。他们还在期望着努力一把,把生活回到正轨。我们也知道故事最后是他们为了成全浩介新的人生,自杀了,把生离变成了死别。浩介所谓的新的更好的人生,其实都是父母的成全。

可是这一份爱,为什么浩介感受不到,每次在关键的时刻,他从来没有问过父母,你们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我做些什么?我和你们一起分担!而是都在说:那我的学习怎么办?我的唱片怎么办?我的音响怎么办?

我们也在浩介与父母的对话中,看到了这个家庭,在沟通中是没有感情沟通的。浩介的父母在不缺钱的时候,只是跟随自己的喜好,把他当做一个宠物一样去打扮。在浩介面临人生的各种崩溃时,他们确实做到了给他安排后路,却没有安排他的感受,甚至没有安排他的参与,只是希望他能继续像个宠物一样听话,照办就行了,其他的都我们自己来。他们其实对浩介也不缺爱,但是却只用华丽的物质和冰冷的语言去对待他。浩介的自私中,也有父母本身的责任。

这也是我看到后面,越看越难过的一个原因。自私的父母培养的一个自私的孩子。甚至在悲剧最后,浩介发现全部事实的真相时,也没有嚎啕大哭,只是静静地用中年的视角,重新看那部《let it be》,静静地缅怀着双亲。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他的痛苦和忏悔是什么样的?他的未来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心安理得?我们不得而知,浩介的故事 ,到这里已经结束了。

整个故事里,我看的时候充满了悲伤,里面唯一的温暖恐怕是唯一看的清醒、也曾给出过告诫和提醒的浪矢爷爷吧!

各位朋友们,从刚才的那个故事里,你想到了什么?你对浩介的评价是什么?

这个故事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家庭里面,在彼此付出的同时,照顾对方和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是,我很想吃一个苹果,你却给了我一个香蕉,不断地给,一车一车,倾家荡产地给。而且是不断地告诉我,你为了这个香蕉,你付出了多少。

那如果再展开一点想呢,给香蕉的人,有没有好好了解,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真的无法了解,是不是可以问一下,或者别的途径去打听?拿到香蕉的人,有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建议:我很感动你费这么大力气给我拿了一个香蕉,把你认为最好的给了我,可是我真的只想吃苹果。

我们平时和孩子的互动中,有没有尽量去确认,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你给的是什么,有没有可能达到一个双方都平衡的目标呢?

你如果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那你有没有给孩子去表现责任心,表现爱的机会呢?在不断地给孩子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也需要付出获得满足感呢?有没有剥夺孩子力所能及的能力,替代他做很多事情呢?

上周我家孩子在用马桶时,因为奶奶忘记给她拉下内裤了,于是她委屈地坐在马桶上,尿在裤子里。她非常的羞愧和郁闷,因为当时画面实在太搞笑了我和奶奶忍不住光顾自己先笑了。事后,我意识到自己有犯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在孩子感觉羞愧的时候,我自己大笑的反应给了孩子一些误导;第二个就是,孩子的羞愧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她已经具备了自己上马桶的条件时,我还是一次次地代劳,以致让她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无法做到。

回到浩介形容他自己生活环境的比喻,他觉得自己的头顶永远是阳光灿烂。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永远不会下雨,永远不会阴天,太阳永远都在头顶的地方,是不是也是挺奇怪,挺恐怖的?我们的小船,漂浮在社会的海洋上,就是会有时会风平浪静,有时候浪花汹涌,这一次次的体验和感受,把我们塑造成心理有弹性,经验丰富的成年人。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如果你需要做一件事情,让孩子体验到付出的快乐,为你服务的快乐,你觉得那会是什么?

让我们知道做到,知行合一,去行动吧!


    关注 花解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