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在“丧茶”来一杯混吃等死奶绿,品味这属于年轻人的“丧”文化

 

在成功公式仍未改变的当下,年轻人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之前,上海的网红奶茶“喜茶”,因为排队时间超长而吸引了大批黄牛排队。但是相比“喜茶”,我们更喜欢“丧茶”

于是一大波网友跟着开脑洞:

在“丧茶”,你可以选择中悲、大悲和超大悲。店员员工都是凶巴巴的扑克脸,“爱喝喝,不喝滚。”
店内滚动播放日本致郁系电影集大成者“生而为人对不起”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最后还要明确告知顾客,喝完不要在本店自杀。
虽然以上都是网友太闲yy来的,但台北有一家奶茶店,真的跟丧茶一样负能量满满。这家奶茶店和网络插画家“消极男子”合作,推出了 4 款“消极杯”:
这扑面而来的负能量,各种扎心。

除了这种一言式的毒鸡汤,我们平时还喜欢把“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什么都不想干”、“想躺尸到死亡”这种颓废气质爆棚的话挂在嘴边,这也是所谓的“丧(sàng)文化。”
什么是“丧文化”?
“丧文化”是指一些90后的年青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方向,陷入颓废的泥沼而难以自拔。他们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减退,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

除了上文的“丧茶”、丧言丧语,丧文化还有很多表现方式。
日剧丧
前段时间的日剧《四重奏》各种刷屏。这部剧乍一看是音乐剧,其实是讲四个普通人的情感、梦想、生活。剧情直面生活中的琐碎和梦想的残酷,向你脆弱的内心开炮,不在工作上戳你的痛,就在情感上扎你的心。
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都是三流。当不了一流,梦想也不一定有价值。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有远大目标和上进心。



你要看的生活中的小确丧,它都有。

《四重奏》里的四个主角,他们很平静地接受了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好像也丝毫没有追求成功的欲望,甚至还很享受这种吃饭聊天拉拉琴的咸鱼人生。

这剧里的人生太真实,透过它你仿佛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它像是讲尽了你的悲伤、无力、挣扎,却又让你感到自己并不是孤零零的。相比隔靴搔痒的安慰,我们更想要同样痛苦的共鸣。

既然仅凭努力不一定能成功,那为什么不能偶尔躺下来歇歇呢?
表情包丧
丧剧你可能没看过,但丧表情你一定用过。

去年“葛优躺”的图片传遍大江南北,里面的葛大爷穿着碎花T恤,满脸胡茬、双目无神,瘫在沙发上,让年轻人们大呼“是我!”。“葛优躺”迅速成为新一代的颓废代名词,这一躺也成了新时代颓废人的标配姿势。
随后,大量颓丧而绝望的表情包涌现出来。这些主角大家都熟悉:悲伤蛙长腿儿咸鱼马男波杰克懒蛋蛋等等。
这些个丧脸丧表情,时刻传递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的信息。我的所有负能量,都能用这些表情包来抒发。生活本身太沉重了,所以先让我丧一会儿。
丧文化为何在年轻人中如此流行?
1、穷得买不起,累得不想动。

一样东西能被一群人所接受,无非就是这群人从这样东西上获得了认同,或者共鸣。年轻人从“丧文化”里获得的情感共鸣,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以及与房价相比越来越微不足道的工资。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有1/3的白领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而对工作环境满意的白领仅占两成。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

我们一直被工作的重压推着前进。而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房价却仍在藐视着你。之前那个清北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的段子大家还记得吗?
虽然这是个戏谑的段子,但现实就是这样荒诞,北京的学区房据说可以卖到45万一平

去到大城市谋生的人,一部分是因为家乡的经济、教育、环境等各方面都不如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相比落后的家乡他们当然更愿意在人均收入高、教育资源好的大城市谋求生活。而另一部分可能拥有高学历高收入,他们想要在一线城市立足、落户,以此完成自己的阶层跃升。

一个来自外地的精英,聪明、努力加上机遇,在大城市立足最后完成阶层跃升可能并不难。但如果他想让他的子女也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资源和福利,他需要把自己的社会阶层稳定下来并传递下去。然而现实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只靠自己很难买得起房,凭借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迁越来越难

就像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刊文指出的,“对于大部分的中国青年而言,在高速增长、急速前进的中国,成功的公式仍然未变:刻苦学习、努力赚钱、成为‘房奴’、尽早结婚,最后生养子女。然后看着这个循环重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目标难以实现,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也许是唯一的——生活下去的办法。”



身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也许成长过程中没吃什么苦。但长大后,房价、单身、退休延迟、贫富差距、二胎等种种问题,通过各种渠道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年轻人认同“丧文化”的背后,是他们日益深刻认识到阶级的鸿沟,承认“奋斗”的谎言,承认先天的、制度性的贫穷。

纵使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几个买衣服不翻吊牌、出国旅游不计次数的土豪,但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房租水电费,一边面对迷茫的未来一边谋求生活,才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现实。

2、我都承认我是个废物了,你还要怎样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

热衷“丧文化”,可以说是苦中作乐的解压方式。

选择了“丧”的年轻人,对成功没有兴趣吗?恰恰相反,这群天天呼喊着“不想上班”的年轻人,并非完全不想付出劳动,他们甚至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总会给年轻人带来挫败感。久而久之,人就会焦虑。

而“我很丧”式的自嘲,不仅能降低对自我的过高预期,还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武器之一。

自嘲,是指通过幽默的语言或行为,嘲弄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既是一种言语策略,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手段。

因为害怕他人的嘲笑,主体率先对自身展开“攻击”,所使用的的带有攻击性质的自我评价,要么放大事实,要么避重就轻,往往都是不客观的。而主体认为通过这样的表层自我否定,可以起到“堵住他人之口”的效果,这样可以减轻或免受他人攻击,避免更大的痛苦。
人生都这么操蛋了,那我就自甘下流,不抱希望就不会有失望。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

这样来看,“丧”其实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保护,他们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缓压力。就算失败了,他们也不至于那么的绝望。

所以说,那些致郁系的内容同时都伴有治愈系的疗效,调侃、吐槽只是跟生活和解的一种手段。

那些说好了要一起丧的病友,说不定哪天突然就痊愈了呢。


文章参考:

《丧文化:穷得买不起,累得不想动》/土逗公社

《“葛优瘫”代表的丧文化,是年轻人对世界的温和反抗》/澎湃新闻

《丧文化科普|你的身体到底被什么掏空了?》/废物招待所

《还留在北京的,都是没有退路的》


    关注 华师UTips校园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