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19岁演的这部青春片,是最纯真的校园剧

 

我们怀念青春,是怀念相信自己的岁月。...



知乎上有个问题:“日本、中国和美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点赞最高的回答如下:

美国——主角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然后顺便谈个恋爱,最后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抱得美人归,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精彩!”

——一段青春期奋斗史;

日本——校园热暴力、冷暴力,主角一开始被欺凌,然后在朋友、家人和梦中情人的鼓励下奋起,突然从小孩变成大人,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和梦中情人的认可,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值得奋斗!”

——一段青春期蜕变史;

中国——各种恋爱、各种花式作死、各种劈腿、各种约炮、各种堕胎,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最终输给了现实。”

——一段青春期堕落史。

青春在屏幕上的大规模堕落是从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的。虽然至今仍是大陆青春片最高票房,但影片所展现的“青春逝去,无人生还”无疑吹响了青春残酷号角——往后青春片一日千里,无所不哀,少的只是共鸣,不,少的就是共鸣。



不过,这丝毫不能阻挡它们来钱最快,风头最劲。三年过去,风头渐转,近日上映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谁的青春不迷茫》表现疲软,有人问,内地青春片是否已死?

青春永恒,青春片必定不死。只是,九姨怀念的青春,只有这一场最动人。

《十七岁不哭》,李晨、郝蕾主演,讲述十六七岁的成长与困惑。



那时候,李晨才19岁,第一次出演电视剧。扮演简宁,关键词是学霸,至今贴吧上仍有人回忆:“那是我小学到初中对帅哥的全部想法。”

是这样的学霸啊:

军训时教练问:“累不累?”他说:“还行。”“还行是什么意思?”“还行就是,累,但能坚持。”

考试总是第一,身边总是围绕着听他讲题目的人。行事自律,踏实,就是你们上学那么多年,总会遇到的认真的人。

女主是郝蕾,那年也是19岁,同样第一次拍摄电视剧。

扮演杨宇凌,正如名字,盛气凌人,不是傻白甜,大大咧咧没有脑子,而是你总会遇到的那一类女孩:聪明,骄傲,全身劲劲的。

郝蕾简直演活了杨宇凌的灵动和傲气,而她之后的角色无一不是这般,有棱有角。



也有多才多艺,什么都擅长,人缘好,就是学习不行的人,有阳光大男孩,也有给老师打小报告的人……这部剧不浮夸,你可以看到太多相似的影子。

17岁,那一年你在做什么?

他们刚上高一,军训第一堂课告诉他们“人活的是一股气”,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而中国学校里的成长,当然不只是学习和考试,却必定绕不过学习和考试。

“高中的作业少,但是难做;高中很少补课,但是老师每一堂课的内容量足够你拼命消化的。”

熬夜复习,因为太焦虑看不下书,因为考砸了哭泣和不甘心。那时候的时间,不是按照一天一天算的,而是按照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计算,在试卷中开始一天以及结束一天,那就是绝大多数人的记忆。



而这部剧拍得那么生动,备考前买个可爱多压压惊,下课铃响就想冲向饭堂。考试后的轻松,就是战争后的和平。

和朋友间的摩擦与谈心,月光下,草坪上,课室里,都有千言万语。



当然,除了学习还有社团啊。参加广播台,竞选学生会主席,出板报,踢球赛,所有的细节,都在写尽青春的磕磕绊绊,并最终告诉你:“一个人总强不能算强。只有在跌倒了之后,摔得很重,还能重新站起来,才是真强。”

当然,校园剧肯定少不了早恋。

而90年代的早恋绝对不是《致青春》里的一句神经病。那一年,他们说喜欢一个人就是“心会慌”。



而这部剧之所以能在央视上首播,是因为它最终拍得很符合国情。

早恋最终结束于自律,话外音中播了这么一段:“人生好比乘车前往目的地,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如果你的最高人生目标是目的地的话,那么你决不能中途贪恋美景而下车。假如你忍不住下了车,那车决不会等你。虽然你还可以登上下一辆车,但这辆车已不是那辆车,而且也不是到达原来的那个目的地了。”

哈哈哈,这是老师的原话,九姨感觉能套用很多场景。

博尔赫斯曾说过,坐在图书馆里的少年,哪一个没有想过浪迹天涯。

我们怀念青春,怀念的是那一年的自己。而青春所有的惊天动地,莫过于一次考试、一个喜欢的人、一场友情,是你和我之间,那种懵懵懂懂,却异常坚定,相信终有一天,足以顶天立地;是有棱有角,横冲直撞,却始终相信自己。

长大后,你就成为了你所讨厌的人——国产青春片日复一日告诉我们这个理,告诉长河漫漫人生终究只能妥协。但,这不是所有人的选择,这理当是——所有人的拒绝。

李晨曾经透露,他和郝蕾商量过,想重拍《十七岁不哭》,不过两人都不想操之过急,一定要等到时机成熟才会开拍。

确实不应该操之过急,九姨就怕你们会毁了经典。





撰文/九姨没有太



    关注 九号放映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