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航标】觉远:云思维的表面现象和背后本质

 

运用“云思维五步法”它最核心的目标是培养我们进行云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我们运用了“云思维”运用为小组模式之后,它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呢要以小组的形式...



非常感谢主持师兄!能够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云思维”的,尤其是“云思维五步法”的一些直接体会,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因为呢确实就像师兄讲的最近呢我们发展很迅速,出了很多新东西,这里面呢既有整合了过去我们很多工具,甚至工具系统;又有啊在过去的基础上呢有很多崭新的理念。这些东西提出来以后啊,确实对于我们如何修行、如何发心、如何做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近呢,我们也可以看到网上关于“云思维五步法”的培训、“圆满成长”的培训,还有相关的导师认证啊都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充分说明啊大家在这方面是有非常深切的需求的,而且呢在跟我们交流、接触的师兄那里,我们也都得到了很多正面、积极的反馈,大家都认为啊像“云思维五步法”、像“云成长模式”对于我们解决现在和修行的很多问题,确实非常有帮助。但是同样在运用和具体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疑问和问题,这里面呢大家有一些集中的反馈,总体起来呢,可能啊有这么几点:

第一呢,就是啊现在对于“云思维五步法”它的运用模式,大家呢还没有一个具体落地的一个标准。往往呢,我们接触到的同修啊,大家都感觉呢运用“云思维五步法”梳理,尤其是第一次梳理,时间呢都比较长,有的呢长达啊四、五个小时,有的呢甚至要梳理一天。但其实呢如果我们真正了解这个“五步法”它的作用原理,我们就会明白:运用“云思维五步法”其实啊从某种程度上讲,跟我们做功课有“异曲同功之处”。什么“异曲同功之处”呢?我们啊要多用,而每次运用的过程不要扯得时长太长,每次量少一些;但是呢重复地去使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要了解,运用“云思维五步法”它最核心的目标是培养我们进行云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我们运用了“云思维”运用为小组模式之后,它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呢要以小组的形式,现在看呢比较方便而有效的小组形式呢就是我们的“五人小组”的形式。人多了呢可能容易七嘴八舌,人少了呢有的时候观念、观点不容易充分,拆墙的过程呢不容易彻底,基本上用在“五人小组”这个范围和规模上的是比较合适的。

那么大家提出了问题以后,首先呢我们是做从5%可见的部分,向95%不可见或者说深层次的部分来出去和拆墙。这个过程里面啊,其实我们通过实践,大家都会认识到:往往最开始我们关注的那个问题,和通过上升95%拆墙之后,形成问题线索所指向的那个问题门它不是一回事儿。这个啊,相信参与过咱们“云思维五步法”梳理的同修们啊都会有很深刻的体验----往往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啊内在真正地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是一个契机,只是一个啊着力的点,通过对这个点的拆墙、生发、提炼,我们再经过一个静坐的过程,涌现出来的啊才是我们真正问题门的线索。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可以知道,前面5%到95%的这个生发过程,它只是一个前奏。通过这个前奏,通过大家的共同的这种拆墙过程,再加上静坐把心安静下来,那种和缓的呈现、涌现,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啊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门。那既然如此,那么前期从5%到95%,我们啊其实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通常呢我们的经验呢这个阶段呢如果有个半小时左右,就已经很充分了。因为即使你问的时间再长,问的问题再多,往往呢也是在5%的层面上在打转;真正的这种深入的问题线索的呈现,还是要通过大家积极拆墙之后的静坐、映现来产生。所以啊说到根本上,我们运用“云思维五步法”大家一定要明白:对于这个方法而言,什么是最核心的要素?通过我们这段时间的实践呢,我们理解最核心的要素第一是小组共同拆墙;第二是静坐、映现,这两个是它的核心要素。

当然后面具体的规律门、实践门的落地也是很重要的,相对来讲,产生和发现问题是我们这个“云思维五步法”它要关注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呢,我们啊了解了这个核心的理念之后啊,就要知道解决问题:一靠小组,二靠方法;时间并不是必须的要素。当然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啊真的很用心、很诚挚地帮助问题陈述者,我们把心打通,那么这个拆墙和梳理的效果显然是最好的。所 以就是“小组+方法+用心”是这个“云思维五步法”的关键,而时间或者说是发问的强度往往那不是关键。

如果我们每一次的梳理搞得时间都很长,大家都很疲惫,即使说达到了一定的梳理效果,那么必定在运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大家会觉得很不方便。因为你用一次就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半天,那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怎么能够方便地去开展这种“云思维”的梳理呢?

同时这里也体现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执着!我们发现啊这个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每当一个方法提出来,每当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提出来,大家就容易啊陷入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就容易跟风。跟风的过程之中,实际上是把所有的问题它的解决都寄托于这种新出现的方法,认为凭借着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我们的所有的烦恼、问题就可以得到化解、消弥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修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活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方法是帮助我们理清脉络、梳理三门,但绝不是说有了这个方法就等于我们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最终问题的解决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梳理清楚、去具体落地、去努力实践,也就是我们过去经常跟大家强调的要“老实、真干”,而不要啊总是寄托于一些外在的东西。好像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这种想法既容易令我们对这种方法产生不切实际的这种想法,也容易啊令我们实际上反应出内在的这种偷心----就是偷、懈。不是老老实实地修自己,而总是寄托于啊某种快速解决的捷径,这是有问题的。

虽然说“云思维五步法”、“圆满成长”模式是适应时代、适应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特点它一个根本性的、颠覆性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但是大家也要了解,最终解决问题,除了说要运用好的方法、好的工具,我们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老实、真干也是必须的,并不是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天然的就没有问题,或者问题就都好像可以啊一蹴而就地得以解决,这种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我们也跟大家交流,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决心,要有坚持下去、百折不挠的这种勇气。先要有这个,那么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我们才能够啊勇于去面对,这也是我们“圆满成长”模式里面所提到的,讲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修行、通过圆满成长的过程,把我们的身心凝聚在具体的点上,化成“螺丝钉”,甚至“金刚钻”,真正地从这个点上扎下去。这才能够啊让我们得到真正圆满的成长、螺旋式的上升!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总是觉得啊今天出来一个什么方法,明天出来一个什么平台,我们啊就跟着跑了,我们的问题就不成型个问题了,你这种想法啊很可能会给自己这种修行啊产生新的障碍。所以呢,我们建议大家一方面要努力地学习、运用“云思维”,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地去开展自己的修行。

我们有了这种先进的工具,有了五人小组这样牢固的“团队勇士”,有了平台稳固的大后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帮助我们坚持修行、坚持突破自己的问题,实现圆满成长的助力、助缘。它们不能够取代我们自身的努力和付出,这点大家一定要明白!

再一个呢,在运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谈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往往在从5%到95%拆墙的过程之中,为什么时间会拖得很久呢?往往也是我们被问题陈述人啊给带进去了----本来是要帮助他拆墙的,结果啊被他给“绕”进去了,被他的问题给“绕”进去了。那这样一来,等于大家啊都“掉”到一个坑儿里去了!那怎么能够帮助他“爬”出来呢?那所谓的“拆墙”是什么意思呢?拆墙就是要帮助问题陈述人打破他的执着、打破他对某些问题固有的、固化的思维模式。



这里面往往体现出来的是我们过去经常讲的一个故事叫《盲人摸象》。往往从某个个人的角度来讲,他看待问题啊是片面的,那如果大家都是按照这个片面的角度去看的话,是没有办法帮助他从问题里面抽离出来的。这个时候要“拆墙”,拆墙意思啊是帮助他打破一切执着,没有什么是必须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改变、不可替代。如果说来说去大家还是绕着老的问题在转、老的思路来转,那就错了!那你这个墙不但没给他拆掉,就是像刚才说的,反而大伙儿呢都“掉”到同一个“坑”里去了。

所以我们在拆墙的过程中,一定有一种体会,什么体会呢?就是怎么做这个事情?方法是要找到问题背后的东西,要找到形成产生他这个问题背后的那个固化的思维模式,但是我们又不直接地给他进行建议,这点也很关键。拆墙的过程是我们通过提问题,帮助陈述者找出自己思维的不足、找出自己欠缺的这些要素;而不是替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去给他提建议,甚至指责,那你这个过程里面就没有形成他自己去拆墙、去打破他的固有执着的这个效果。

所以呢尤其是在从5%到95%呈现问题的这个阶段,大家呢不要提建议,要多问问题;不要进行判断,而要多进行引导。最终的目的是帮助陈述人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用我们的见解去替换他的见解,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往往啊只不过是用这个盲人摸到的象去替代那个盲人摸到的部分,恐怕啊帮助是不够的。

当然了,在经过前期的拆墙和后面的涌现之后,真正的问题门浮现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该去映现规律门的过程中,大家呢可以啊陈述一些自己感悟到的线索、自己的一些体会,这个是可以的。在形成规律门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后面实践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一些建议供陈述人进行参考。但在问题形成阶段,尽量地我们还是不要去提建议,更不要指责;而是要尽量地呢让陈述人自己去找到那个点。

同时呢我们也有师兄啊很关注,说这个“涌现”呢、“塌缩”啊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你光是理解这个词啊,你可能不容易明白。那么过去实际上我们经常讲,在心理学上吧它有一个术语叫做“延迟效应”。就说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我们拼命思考,但是思考过程本身可能会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或者遗漏一些要素,或者呢无法形成一种啊系统的、全局的这么一种思维模式。这个时候呢,反而是把这个问题放下来,大家呢去做点儿别的事;回过头来再看原先的问题,往往这个解决方案自己就跑出来了,而且跑出来的这个解决方案呢,并不是在过去的那种思考的基础上它嘣出来的,而是完全可能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显现出来的,这个是一种相对比较普遍的现象。



遇到问题想不出办法,说明什么呢?说明解决的机缘可能还不成熟。这个时候我们先把问题放下,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个场景、一个刺激,我们心中就像那个成语讲的----灵光一闪,办法就出来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呢在这个方法里面,我们的“云思维五步法”里面,又加入了一种小组的模式,大家共同来拆墙,来加速这种要素的提取,让这种要素的表达更丰富。

同时又有静坐的过程,这实际上啊也是我们用一些类似禅定的方法,让我们的意识暂时地平复下来,不要纠结于这个问题,而是逐渐地趋于一种平静、安静,好像呢那个思维的水面在静坐的过程之中逐渐地平静下来,不再受一些因素的干扰。这个时候随着水面的平静,那么相应的这些影像啊、水底的这些东西啊它就会映现出来了,所以这里面它也有一定啊禅定的要素在发挥作用。这样一来,我们解决问题呢就会迸发出很多新的思路,这个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涌现。

那至于说“塌缩”,我们理解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化身,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因缘具足的时候那它自然就会涌现。而当各种条件,这种合和所需要的这种缘不在的时候、消失的时候,那个事物自然就转向坏空、转向消亡,这个就是“塌缩”。比如过去我们看待问题很执着,考虑的角度不全面,那么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来就摆在眼前,但是我们却视而不见,这个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塌缩”。什么“塌缩”了呢?本来应当呈现出来的那个内涵、那个维度由于我们固化的思维,使得那个维度塌缩了。

这个正像我们如果要了解咱们眼睛啊的结构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视觉的盲区。它这个盲区对应的是什么呢?对应的就是这个眼球后面视神经穿出去,它要有一个通道,有一个小孔,那么在这个小孔上面,就没有啊去感受这种感光的视觉细胞,所以在这个点上就是个盲点。不论你眼前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在这个盲点里面的,你就看不到;那相应来讲在这一点上你的视觉就塌缩了。

同样我们在看待其他的问题、在解决其他的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头脑之中的这种盲点,那么解决的办法也就塌缩了、视而不见。当然了,还有一种塌缩是什么情况呢?当我们通过共同的这种努力,在小组的帮助之下,拓展了我们的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改善、提高了我们思考问题的这种模式。那么很可能最后产生出过去我们想象不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新的办法一旦产生,新的模式一旦建立,旧有的那套模式它也自然而然塌缩了。我想这一点大家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像过去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交流的呢?那我们可能啊像古时候,距离隔得远,点点狼烟或者呢用这个鸽子来传递;但是随着比如说无线电的发明,那我们可能就改用发电报了,甚至打手机、打电话,那过去的那种信息传递方式自然就塌缩了,被新的所取代了。这也是类似的比喻吧!通过这些呢,我们就能理解这个“涌现”和“塌缩”的含义。



至于说到呢,我们现在“圆满成长”模式里面提到的我们学习的“三条线”----人文线、管理线、教化线,具体的含义呢是什么?其实啊,我觉得在这方面呢也是大家啊比较关注的问题。应该说这“三条线”基本涵盖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论是个体的自转成长,还是团队的公转成长,我们学习的这种内涵里面,都要包含这“三条线”。

管理线,它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我们对于资源的配置、对于一些流程方面的掌控的能力。就我们个人而言,这种管理那它可能包括时间方面的管理,我们个人时间方面的管理,个人啊、家庭方面的管理,事业方面的管理,这都在里面。怎么安排我们的时间?平衡我们各方面的关系?怎么样来运用好各种各样的资源?这是我们个人的管理。

对团队而言,那么它可能就会涉及到平衡、团队成员之间的需求。就像我们大家可能在一个群里面共修,那么有的人喜欢拜得慢一点,有的人喜欢拜得慢一点,有的人喜欢拜大忏,有人喜欢拜柔忏,这方面怎么去平衡、协调?让大家都满意,这也需要一种管理。

当然这种管理呢大家不要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它,认为这是一种控制,或者是一种强迫性的东西,也不见得。完全这个管理可以是和风细雨的,可以是根据大家需求的一种安排,所以呢,真正先进的管理呢,我们说了是一种自运转、自组织,不是靠别人来约束、别人来提醒,而是我们自发、自动地形成的一种规律、模式,这是比较先进的管理,最先进的管理就是不管理,这也叫“无为而无不为”。

那这个教化线又是指什么呢?它实际上啊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化要达到的目的。第一是要呈现出规律,我们自己是去学习规律,从古人的经验里边,从我们自身的实践里面,我们去学习、总结、归纳出规律。从团队的角度呢,我们共同地进行学习,在大家的实践中相互碰撞、相互了解、沟通,也来找这些规律。这是一个层面,呈现规律。

但是教化更重要的是什么?它不是简单地去做一种复制。说:你看,今天我找到了一个规律,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它。这还是最基础的,而真正教化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每一个人都具备自我寻找、生发和运用规律的能力,这是个根本的。就像啊我们每一个年代,当社会问题变得尖锐、当大家的生存遇到危机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圣贤出来进行引领。作为圣贤来讲,他不是说把自己脑子里的一套东西硬塞给别人,而是说建立一些啊先进的、鉴于当时先进的模式帮助大家来成长、来换思维,你看过去孔子也好、耶稣也好、佛也好,他都是做的这个事情----给大家换思维。让大家啊知道如何去适应变革了的新时代,这种教化是最深刻的,尤其是在公转的转化里,我们要多去体会这种教化的深刻含义。

而说到人文线呢,它就很丰富了。人文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啊就是教化在具体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落地。比方说我们每天衣、食、住、行,我们的柴米油盐里面都有文明、都有文明,甚至包括我们总结过去有很多传统的文化,这些传统文件的观念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像孝的观念,像这种相互之间这种邻里之间与人为善的观念,这都是文化的影响,还有这种和谐的观念。这些观念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怎么样去跟别人打交道啊?涉及到的这些礼仪啊,甚至是吃饭的时候谁坐哪个位置啊?这些啊都是人文教化在日常生活中国中的体现;它同样呢也表现为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生活中国的方方面面,像是各种音乐啊、艺术啊、建筑啊,甚至包括我们的当时文明所承载的一些具相的东西、一些古迹啊、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东西,甚至像军事啊、一些器物啊,都可以反映人文的东西,它是深入人心,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这是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这“三条线”呢,我们往往啊过去在没有提出来作为学习的线索之前,是容易忽略的。现在正式提出来之后呢,我们就知道啊,具体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去梳理这些要素呢?比方说我们最近呢,在广泛地开展文明线索的梳理,这里面天然也就包含了三条线。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去,接触一些新的环境啊,或者出去旅游、云游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这三条线的了解。所以说我们到了一个景点,我们天然地就会要去思考,这个景点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景点?它体现了哪些管理方面的作用?这个教化是如何体现的?代表了什么样的一种文明?具体的像这里面的一些景象啊,这种组合啊,有什么特点?反应出背后的什么样的一种95%的存在?这样啊,我们啊每一天过得就会啊很丰富,而不是像行尸走肉一样。让所有的东西在眼前呈现之后就消失了,化为云烟,那样的生活呢可以说是千篇一律的、枯燥无味的。

而把这“三条线”贯通了以后,我们就会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每一处都在对我们进行着无言的教化。就像经里面讲的,不仅仅是菩萨化现成各种人的形象----什么大长者啊、什么出家人啊、什么国家的领袖,不仅仅是这样,他也可以化现成具体的山水的形象、河流的形象,甚至像这种具体的一些自然的建筑啊,都在对我们进行教化。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宇宙的设置,所以从我们身边的一切,我们都能体会到这种“三条线”的作用,我们要学习这“三条线”所代表的文明、演进的规律,以及佛菩萨创设这个世界,引领我们成长的规律,这样我们自己呢不论是自转也好,公转也好都能得到最大的成长。

这些呢都是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些最近的一些实践方面的体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希望大家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这个步骤啊尽量走完,走完的意思就是除了前面的从5%到95%的这个拆墙的过程、静思的过程到涌现,到三门,到最后的实践门、落地、天地盘的绘制,我们尽量地呢都把它每一步走完整。其实前面讲的五步法很重要的呢是小组的模式、涌现的方法以及呢我们在这里面的用心程度,但其实最后面的画盘、落地也是很关键的。

我们跟大家交流过程中也发现,现在大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实践、落地方面普遍比较差。问题涌现出来了,规律也提了很多,但是到具体怎么去改?怎么去形成我们这种实践运用的时候,往往大家啊办法不多,做的过程中容易反复,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个比较周密的地盘来落地,就会变得很关键了。当然这里面我们说也不是说画了一个盘就完事了,真的得啊老老实实地去一步一步地去做,我们不做,光是找一堆人梳理,费了很多时间,画了很多很漂亮的盘,不解决问题。这个就像《楞严经》里边阿难讲的:以为表面上这个事干完了,佛说的一切自己也都听进去了,这事儿就算完了。那恐怕啊还差得远!最终这个方法发挥作用靠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最开始跟大家讲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啊,借助这个方法的帮助,最终要老实、真干。没有这个过程,以为画好盘、搞搞“云思维五步法”,事情就自然结束了、烦恼就自然消除了、自己就不痛苦了,这啊恐怕都是不靠谱的事情。那最终落地很重要,不仅仅是画盘,最重要的是实际行动。既有学习又有反省,最终落实到改过上,没有改过一切都无从谈起。

对于落到大家有反映说是落地的时候做不动,方法出来了、计划制定了,落不下去,那说明什么啊?那说明啊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很可能还是忽略了一些要素,或者我们这个计划订得不够实际。这时候怎么办呢?那当然要调整啊!实事求是进行调整,也可以呢再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地再去进行这种云思维的五步法的梳理。这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讲的“千锤百炼”,你这一件事情,我们这种梳理啊,大家不要觉得说做一次就完事儿了,往往不是;问题会反复,成长啊是螺旋式的循环上升。你遇到了问题,它会以方方面面的形式来影响我们----我们发现了这一面,可能呢那一面又需要解决了。这个时候呢,我们要耐心,遇到这个问题不要想着一下子就把它给克服掉了,而是说能有长期地去抓住这些进步过程中的关键点,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长期挖掘,真正把自己背后的这些封闭的、落后的思维模式,做事过程中的这种落后的个人管理,以及呢我们跟大家人和人相处的过程之中这种心灵的封闭性,把这些东西要打破,才能真正进步、才能圆满,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它可不是说我们搞一次云思维的五步法梳理,或者说我们弄一次圆满成长模式的梳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不是。所有呈现的问题,只是内在问题的一种表现,是内在95%的5%的显现。我们不要盯着这5%,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内在的这95%的问题,随时有这种意识,才能不断前进。而不会啊被一些表面的成功啊、表面的一些进步所陶醉,觉得自己不错了,觉得自己啊已经做得很好了。可能往往啊内在的95%分毫未动,还是在一团漆黑里,那样就错了。

所以呢,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吧,发现大家的问题,总得来说方法是普遍有效的,但是最终要和大家长期地去坚持、去落地。所以我们也开玩笑地说,一个问题啊你可能啊反反复复地要弄上个八九回,这个事情才算是能够解决彻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弄上这八九回之后,你可能真正得到提升的就不是说这个表面上的这些问题,而是内在的这95%,是自己啊在去解决问题时候的思维的提升了,这个时候我们想达到的目标。

简单地就跟大家交流这些,下面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再梳理梳理。
↓ 近 期 法 讯 ↓
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1
【近期法讯】(更多法讯请留言咨询)
2
【网络共修】功课、学习海报

老实、真干

清净、平等

宽容、随缘

调柔、谦恭

慈光道风

慈光晨思妙语

回复X月X日可查看近三个月已发布内容

例如:输入“1.1”并发送,将收到

本年1月1日所发布内容。


    关注 慈光晨思妙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