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的行为合理吗?

 

前面讲过魏国最悲催的皇帝曹髦,成济当街刺杀曹髦致尽灭三族。 有读者说了,曹髦的行为太不合理了,终得杀身之祸...



前面讲过魏国最悲催的皇帝曹髦,成济当街刺杀曹髦致尽灭三族。

有读者说了,曹髦的行为太不合理了,终得杀身之祸。但是曹髦真的不合理吗?回到甘露五年的四月,面对司马昭咄咄逼人的压迫,曹髦有什么选择呢?曹髦的目标肯定是阻止司马氏对曹魏的篡夺,尽管失败,却一定程度上停滞了其进展。

曹髦于甘露五年被害,我们先来看看从他登基开始,司马氏代魏的节奏。

正元元年冬十月壬辰……癸巳,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

二年春正月乙丑……司马景王薨于许昌。二月丁巳,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甘露元年……夏四月庚戌,赐大将军司马文王兖冕之服,赤舄副焉。

二年……甲子,以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乙亥,诸葛诞不就征,发兵反……

三年春二月,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春城,斩诸葛诞。……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

四年春正月,黄龙二见宁陵县界井中。

五年……夏四月,诏有司率遵前命,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

从正元元年开始,基本上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每年都作出新的举动来加大自己的权势。这一举动在甘露二年和三年有所停滞,因为诸葛诞造反了。后来司马昭杀了诸葛诞,当年就有诏议晋封他相国和晋公,加九锡,但是被司马昭推辞了。

这次晋封司马昭的推辞固有其道理,因为诸葛诞被杀是一件牵扯曹魏内士族权力的巨变,更别提司马昭的弟媳妇还是诸葛诞长女。

杀死诸葛诞是一件很有必要,但是不讨其他各大家族喜欢的事情。其本质对巩固司马氏的权威有所帮助,但同时也必然丧失一部分士人的好感。于是这时候辞让晋公,不以诛杀诸葛诞为功德,至少能表达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挽救舆论。这和司马氏此后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是一致的,针对反抗其的个人施以制裁,对其家族依然示好。

司马氏和曹氏的纠葛,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内的禅代,绝非两个集团的厮杀。魏晋禅代的过程中充满血腥,整个政治局势很紧张,但事实上仍然维持了一个大环境的平稳。

当时很多士族对这场曹氏与司马氏之间的博弈,是持作壁上观的态度。司马氏诚然有自己忠心的打手,同情曹氏者也不乏其人,但大部分人更关心的是自己进退的空间。

看看西晋时宗庙里配飨的名单,会发现几个很眼熟的名字,郑冲、荀勖、羊祜、裴秀、王沈……这几个人全部都曾经被曹爽征辟过,郑冲更曾经是曹髦的老师,教过他《尚书》。因为曹魏内各家族复杂的关系网络,所以司马氏这场政治斗争的配角们成分很有趣。

举个例子。诸葛诞的长女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次女嫁给了王凌的儿子王广。王凌有个外甥叫令狐愚,和他一起密谋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氏,而王凌有个妹妹嫁给了郭淮。这就是在魏晋禅代初期的人际关系,司马懿、王凌、郭淮,三人事实上互为连襟。

如此这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曹魏既有利益集团无法分割的原因之一。而且魏晋之际,各个家族经历过曹魏建立的旧人大多数都已退出舞台。

此时在担当重任的二世们,都是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一起成长的太子党。这批二代士人们,得利是来自对上代资本的继承,并非曹魏建立的福泽。他们之间的交往时间很长,感情也肯定是有的,对彼此的认同,恐怕还要超过集团领袖的曹氏。

魏晋之际的士人们,要面临的是一场利益集团内部领袖的替换,这其实就是一场家族式的站队。为何司马氏没有将这个利益集团分裂开来?因为其无法分裂,各家族牵扯甚广,早就同气联枝。

诸葛诞事件仅仅让司马昭消停了一年,到了甘露五年,旧事重提。结果是什么呢?四月提议司马昭进位相国、晋公、加九锡,曹髦五月就拼命了。曹髦拼命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不妨看一下司马昭如愿要等到什么时候。

曹髦死后,司马昭消停了四年,至少在表面上对名位的争取是停滞了的。不能说曹髦死的没有意义,他其实给曹魏争取到了一个缓冲。

毫无疑问,这吓坏了当时的很多士人,令他们产生了犹豫。一个如此丧心病狂的人是否值得他们背弃目前的领袖曹氏呢?如果在这个事件上依然支持司马昭,将要面对的是可怕的非议,基本可以宣判其人道德卑鄙以及名节的丧失。

在这种压力下,司马昭进入了一个很窘迫的境地。魏晋禅代的停滞时间越长,司马氏苦心经营的局面越容易瓦解。于是绝境中刘禅帮了他大忙,由于季汉内部益州豪族与皇权的轻率举动,给了司马昭可乘之机。钟会适时地提出了伐蜀计划,其初衷未必是要获得什么军事进展,而仅仅是寻找政治上的突破。

看看司马昭的举动,他进位晋公在什么时候呢?景元四年十月。

季汉什么时候灭亡的?卫将军诸葛瞻死于景元四年十一月,此时钟会还在剑阁耗粮食,并琢磨着退兵。司马昭这个心急火燎迅速进位的德行,充分暴露了伐蜀作战的本质,是一场政治上的破冰之战。

考虑司马昭死亡的时间,有理由相信他的焦急不仅仅出于对局势的紧张,也有对自身隐隐约约的担忧。如果魏晋禅代没有在他这一代完成,以下一代人的能力,成事的可能性有多高是个疑问。

景元四年对司马昭进位爵赐的提议有两次,第一次在二月份。五月份就开始了伐蜀作战,有理由相信就是因为二月的失败,促使了此次行动。这些就是曹髦之死造成的影响,并非蝴蝶效应不易察觉的推动,而是显而易见的余波。因曹髦的死难,导致司马昭进位困难,为此必须发动伐蜀作战,重新博取舆论支持。

曹髦一死,天下震惊。不过,也就是震惊了。
更多精彩内容

曹操的大智慧

魏国最悲催的皇帝?

诸葛亮的儿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四大名著”微信


    关注 四大名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