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招硕博连读,算不算一种另类绑架?

 

算。...




也希望值得读读

一些文字值得写写

人生,总觉得有那么

有事没事总会思考一下

原创文字
E


搬运 - Vol. 15

只招硕博连读,算不算一种另类绑架?

有一段时间,小E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很不够,打算回学校深造一下读个硕士学位,所以那段时间小E浏览了很多学校的招生目录寻找信息。

然后,小E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好多学校的硕士招生,都把“只招硕博连读”列为了第一要求。而且,这一现象在那些标榜为好学校里更为明显。

就比如离小E很近的魔都的某某大学的金融专业,就是只招硕博连读。小E的一个好朋友还正就读于这个专业,也有听过他抱怨说,“没得选啊”。

诚然,有些专业是必须要连读的。举个例子,医学专业,单凭本科的学识与经验积累,根本无法让毕业生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

但是,小E不大理解,为什么那些根本不需要连读的专业,也开始只招连读了。

学校所以要设定这样的一个要求,并不难看出其目的——留人。好不容易培养了三四年的优秀硕士,如果不继续读博,对学校来说太划不来了。

当然,学校是不需要考虑学生们个人感受的。还是金融专业为例,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即使是本科生也能成为职场上的即时战斗力,为何一定要框死了整个七八年的时间,让一个学生一直待在学校,从20出头变成30出头?

不可否认大学有这个能力,毕竟是发毕业证书的单位嘛!

这还是只从学生个人出发的。从学校的角出发,这个“只招硕博连读”同样不合理。并不是每个人都很契合自己最初选的专业的,即使是读到了硕士,也不见得他就百分百适合继续做学问读个博士。在让慢慢学生读上去的过程,学校要做的应该是观察发现他,选出最合适的人选继续读下去。

“只招硕博连读”这个要求的背后,根本体现不出学术人做学问要求的宁缺毋滥品质。

当然,现在的大学担负不起“宁缺毋滥”的巨大代价的。因为每笔上面的拨款,都要对应到相应的科研项目,然后对应到相应的研究人员上——没有足够的学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研究人员,就意味着拿不到足够多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得不到那么多的财政拨款,意味着学校的竞争力会一个劲的下降。

这个时代的大学经费,是跟各种指标一一挂钩的——研究项目数量,在校硕博人数,每年发核心期刊论文数,等等等。这所有的指标,最初的来源都是学生人数,有足够的留校学生就能有一切其他的。

所以,哪怕知道某个学生并不适合做研究,也得想着办法留下他来。“只招硕博连读”就是一个很好的留人方式,甚至都不是过程中的留人,而是在招生的一开始,就将学生你的退路完全堵死了——你进来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你只能以博士的身份毕业。

曾经听到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游戏充费广告:用我的金钱,买你的时间。同样的,如果套用这个广告词来宣传“只招硕博连读”的话,大概最合适的是:
用你的时间,换我的文凭!
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只招硕博连读”理解为一种绑架——绑匪是能给你颁发学位证书的大学,被绑者是学生,至于绑绳,就是那一纸文凭。
【番外】来自小E的好朋友zzl的评论:
"公平,应该是教育部门最要考虑的原则。本来,肩负着二次分配重要使命的的教育资源提供与分配,在这个教育体系里越发变成了不用考虑公平原则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大学保住自己的排名,保住大学中某些人的职位与薪水。唯一的代价,就是那些“心甘情愿”奉献了自己五六年时光的那些学生。我现在大概能理解,那些做学问做的很厉害的人,为什么都想出了国不再回来了。"

小E说


微信号:ETHANSTAL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小E说

码字不易,请多多支持


    关注 小E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