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渊:梁启超在“公车上书”之后,展开鸿篇巨制的传奇人生

 

阅读,让你的人生无限可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化学者罗志渊...





渊书房:你的专属书房 》》长按二维码 识别 关注



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命运“正如转巨石于危崖之上”。此时,梁启超说过一句名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之败“猛然惊醒”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王师溃败、举国哀号的时刻,他们希望通过变法图强的呼声,来唤醒依然沉睡的中国人。

1895年3月,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准备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正聚集在京应试的各地举人无比激愤。梁启超奉老师康有为之命,连夜到各省会馆鼓动举人们上书都察院,反对签订和约,割让台湾。梁启超首先代表广东举人起草上书,各省举人亦相继分别上书,尤其是台湾举人最为气愤,“垂涕而请命,莫不哀之。”



然而,各省上书后朝廷不予答复。举人们更加群情汹涌、怒不可遏。康梁决定把大家团结起来,联名上书,由康有为连夜起草《万言书》,梁启超与麦孟华当即修改誊正,并聚集众举人于“谏草堂”,宣读《万言书》,激发了与会举人们纷纷签名。可是,当以康梁为首的600多名举人在清政府的官兵威胁之下,毫不退缩地联名上书,要求清政府拒和、迁都、实行变法,清廷却无理地拒绝接受《万言书》。

这场中国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举,并未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22岁的爱国青年梁启超不禁忧愤交加,拍案疾书:

年轻的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斤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才年心事,强半为消磨。愿替众生死,稽首礼维摩。

这次大规模的上书,如同千年沉睡的狮子猛然发出怒吼,首先冲破了清代士人不得干预政治的禁令。《万言书》虽未能上达皇帝,但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各地民众“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实起点于斯举”。由于我国古代举人入京参加会试由公家车马送行,举人也便被称为“公车”,所以这次举人联合上书,在历史上称为“公车上书”。

举人联合上书
“公车上书”使康梁师生开始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间接使梁启超在会试中被“弃而不录”。然而梁启超的文章文笔优美,议论酣畅,使副主考官李文田大为欣赏,最后不无遗憾地在其试卷末尾批上:“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而这颗清末“明珠”再不愿暗投于腐朽的封建官场,结束了学子生涯,投入到爱国救亡的维新事业当中。自此,梁启超一生传奇,发生在其身上的任一历史事件,皆能成鸿篇巨制。





【致读者】阅读,让你的人生无限可能!——罗志渊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选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


    关注 文化学者罗志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