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推荐:父母是不是真的都是祸害?

 

上周周末,堂北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公众号组织的心理学工作坊。其中有一个工作坊的主题叫《如何解决与父母相处的困扰...



上周周末,堂北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心理学工作坊。

这个工作坊的主题叫《如何解决与父母相处的困扰》

一位非常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带领20多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和父母相处。

令我非常惊讶的是,20多个陌生人,有各种年纪,一开始就纷纷吐槽自己的父母。

比如其中有一位男士,年纪已经不小了,说自己离开家乡的原因就是为了离开父母,讲述了父亲如何粗暴地对待自己。

还有一位女士,说自己如何得不到父母的爱,于是幻想自己拥抱自己,如何满足心里那个没获得母亲的爱的自己。

就好像另一个工作坊的老师提到的那样,大家似乎都在说“父母是祸害,祸害了我们的人生。”

在讨论快结束的时候,老师提了两个问题:

“如果你们的父母都不会再改变了,你们该怎么办?”

“真的经济独立了,离开父母了,问题都解决了吗?”

今天推荐的这个记录片就是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

我国最好的高中应该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这所中学为了放映这部纪录片,特地停课半天。



这部纪录片叫《镜子》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是什么样的片子让人大附中为此停课半天?是什么样的内容让学校下通知要求学生家长一起观看?

这部刚刚在央视教育与法制频道分三集播完的纪录片因何引起教育界的强烈讨论?

我们这里选取的是这三集的合编版。

来感受一下

《镜子》


这部片子的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想离开家或死去时,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以逃家、重病、发生意外危险等方式反映,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幻想着:“我代替你走,这样你就可以留下来”或是“我会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片子在人大附中放映完毕,一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问:“我对片子中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人生不止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能选择其他路吗?”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也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

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都爱孩子,爱的方式决定了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而这些不一样的互动方式成为了孩子不一样的内在解析,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信念与价值观,孩子的人生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轨道,你准备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呢?

这部纪录片与其说是探讨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教会了双方如何去和解。就像孩子们在培训结束时,为父母朗诵的诗:“我是一面镜子,我将用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在本片中有一个段落,问这些父母爱孩子吗?

答案显而易见。

希望通过观赏这个纪录片,让我们都学会用更合适的方式去表达爱,表现爱。

“让爱不再是伤害”


    关注 堂北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