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自貿區通關進入讀秒時代

 

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掛牌一年來,深圳海關緊扣“智慧互聯互通、通關‘陸海高速’、制度創新‘前哨戰’”三大主題...

香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

香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是香港首家經特別行政區核准登記,由香港和內地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單位和個人自願發起之業界非牟利團體。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全球供銷、物流中轉方面已有相當的經驗和優勢;而內地近年在網購平台之發展一日千里,世界矚目,已成為進出口大國。隨著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與資訊跨越國界的大數據年代出現,跨境電商的興起正逐漸影響傳統的對外貿易及消費習慣,只有積極應對才能為中小企業帶來無限商機。

本協會致力推動香港、內地傳統企業和營銷文化轉型,使跨境電商業界在互動互利之下,發展得更專業、更規範和更具規模。

前海自貿區
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掛牌一年來,深圳海關緊扣“智慧互聯互通、通關‘陸海高速’、制度創新‘前哨戰’”三大主題,全力助推前海蛇口片區開發建設。2016年,深圳海關將在自貿試驗區繼續推進9項海關監管制度創新,包括提高企業通關效率,促進新興業態發展,打造國際港區等內容。目前,在自貿區“讀秒”通關已成為新常態。

互聯互通“無縫對接”

一年來,針對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區域分割、與口岸地理分隔的現狀,深圳海關打造以“智慧大資料”為核心的互聯互通系統,推動前海蛇口片區內、與各口岸間的“一體化”運作。

深圳海關首創了前海蛇口片區的“港區一體化”。深圳海關通過申報資料互通和查驗監管資源共享,將原本在兩個關區代碼下的保稅港區內外同類業務進行整合,實行同類業務歸口辦理,企業可自由選擇通關手續辦理地點。同時,該關借助GPS、安全智慧鎖等“物聯網”管理手段,以調撥取代轉關,以自動放行取代人工干預,使手續辦理時間縮短到2分鐘以內,目前跨港區調撥作業已實現了24小時運作和全自動調撥審批,進一步促進了自貿試驗區內各港區“數港如一港”。

此外,深圳海關實現了前海灣保稅港區與深圳各個一線口岸之間的“一體化”。依託深圳海關保稅物流平台,開通了前海保稅港區至皇崗、深圳灣等一線口岸的跨境快速通關模式,搭建了與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深圳出口加工區的區間調撥平台,實現“無縫對接”,進一步深化前海灣保稅港區與香港的經濟合作。

通關駛上“陸海高速”

深圳海關在自貿試驗內打造全程“快速無紙化”平台。區內企業向海關發送報關單電子數據,海關運用信息技術對企業聯網申報的電子資料進行審核、徵稅、驗放,其中審單環節通關已進入“讀秒”時代,辦完全部通關手續只需3分鐘。2015年,前海蛇口片區報關單全程無紙化率達95%以上。

2016年4月,深圳海關與深圳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台聯合開發的跨境電商企業備案模塊正式上線,電商企業海關備案時間由以往的兩周,縮短到2天內即可完成。

自貿試驗區內的蛇口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深圳海關出台各種便利措施,助推前海蛇口片區建設成為國際航運樞紐港口,採取的措施包括,實行“先裝船、後改配”制度,依託資訊化系統,實現出口已放行貨物可24小時改船作業;實現“自助申報、自動核放、自由配載”,平均每票貨物可節約8小時左右的物流通關時間,既提高了船公司的艙位利用率,也提升了港區運作效率。

打造創新“前哨站”

自貿區成立以來,深圳海關對跨境電商不斷創新監管制度,簡化操作流程,提高監管效能,跨境電商業務已逐步邁向“從有到優”,使深圳成為全國首個實現電商保稅出口實單運行的城市。

2015年底,深圳海關提出了以“供應鏈協同”促進跨境電商B2B出口的理念,有效解決了困擾電商出口退稅難、通關難、結匯難的問題,實現電商出口規模化、集聚化發展的效應。僅今年1月,前海的電商出口2169萬元,同比增長88%,出口主要商品向高精尖產品升級。

目前,深圳海關在自貿試驗區內不斷創新跨境電商特殊區域進出口理念,創新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監管模式,逐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鏈條,率先實現“三單”46條比對參數智慧比對,大幅提高通關監管效率,助推前海蛇口成為國際貿易集散地。

該關還在自貿試驗區內探索新業態疊加,打造全球保稅展示交易中心。支持企業O2O業態發展,分階段實現貨物出區保稅展示功能,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的覆蓋面。目前,華潤e萬家、羿百跨境購等跨境電商體驗店已在前海陸續開業。

對新興業態企業,深圳海關全力保障企業通關作業需求,延長作業時間至22時,實現全年365天通關服務、貨到海關監管場所24小時內辦結通關手續。支持企業區內貨物自由結轉、快速便捷退換貨等配套業務需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打造國際物流中心

深圳海關結合前海“保稅港區”、“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自貿片區”等“三區疊加”優勢,出臺“深港跨境快速通關”等多項服務措施,促進產業聚集,助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打造國際物流配送中心和製造業產品國際集散地。目前,Carter’s、飛利浦等傳統跨國製造業公司紛紛入駐,許多跨國企業也借此將前海作為其在東亞、東南亞生產加工產品的支點,前海國際物流配送中心雛形初顯。

據瞭解,在我國港口與陸地相融和的保稅港區中,前海灣保稅港區的區位優勢最為明顯,其在保稅物流層次、政策扶持力度、區域功能等方面在全國均位居前列。隨著自貿區的逐步開放,港區企業“港倉內遷、前店後倉、門店直配”的業務需求越來越強烈。

同時,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先後在前海灣保稅港區落地,大昌洋行、聚美優品等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紛紛入區,在深圳海關的努力下,前海灣保稅港區也逐步採取普通保稅貨物間的帳冊互轉,電商貨物間的帳冊互轉等便捷措施。

推進監管制度創新

深圳海關結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招商局集團等各界訴求,2016年將繼續推進9項海關監管制度創新。

新制度包括,積極推動在前海灣保稅港區實施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允許非保稅貨物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儲存,與保稅貨物一同參與集拼、分撥,根據國內外採購訂單最終確定貨物實際離境出口或返回境內區外,進一步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中的作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通關效率。

在跨境電商方面,該關將實施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的“先進區、後報關”改革。允許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的商品在一線進境時憑進境貨物的艙單資訊先提貨進區,貨物運至區內後,企業再在規定時限內向海關進行進境備案清單申報。支援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B2B模式的發展,該關在總結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B2C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訴求,以“供應鏈協同”和“互聯網+”為理念,繼續探索優化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B2B模式的監管流程,支援貨物先報關入區,再根據訂單分批出境,説明企業整合國際產業鏈條,促進深圳外貿發展。

深圳海關9項監管創新制度:

深圳海關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持續推出符合市場需求、可複製推廣的海關監管創新制度,重點包括以下9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前海蛇口片區落實“三互”試點,推進海關與口岸其他執法單位之間的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資訊互換。

二是大力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試點建設,儘早實現聯檢部門之間的資訊共用共用。

三是落實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允許非保稅貨物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儲存,實現貨物的集拼、分撥,進一步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的作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四是繼續推進保稅展示交易制度。加快推進汽車平行進口保稅倉儲、保稅展示交易等措施落地,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繼續推進進口消費品集散中心建設,力爭“以展促貿”。

五是實施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的“先進區、後報關”改革,進一步優化海關監管模式,提高跨境電商的通關效率。

六是以“供應鏈協同”和“互聯網+”為理念,繼續優化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B2B模式的監管流程,説明企業整合國際產業鏈條,支持企業“走出去”。

七是探索設立貴金屬現貨交易交割保稅倉庫的海關監管措施,研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海關監管模式,支援在前海設立貴金屬保稅交割倉和產業發展基地。

八是支持太子灣郵輪母港建設。研究太子灣郵輪母港隨船監管模式,設計配套旅客快捷通關資訊化監管系統,助推太子灣郵輪母港儘早發揮效用。

九是落實國際轉運自助通關模式,實現國際中轉貨物無紙化申報,系統自動審放,24小時自助通關,提升港區輻射力。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关注 香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