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敢不敢和我一起读24本经典?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上篇文章「烂书识别手册」,介绍了一些“书皮学”的经验,希望可以帮你降低碰到烂书的概率。

但是一个悲惨的事实(或者说一个幸福的事实)是,就算你完全排除了烂书,还是有很多很多书等着你去读。我算是比较克制的,在豆瓣标记的“想读”也有800多本,有些友邻直接标记了好几千本,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

正因为时间有限,书又太多,所以很多人建议,我们应该去读那些更值得一读的书。

比如经典。

经典呢,很多人下过定义了,无非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好书。可是,经典又如何?就一定要读么?

我不相信“必读书”这种说法,世间浩渺,人各有异,哪里就有那么多必须如此不可呢?

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能多读一些经典。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我发现经典带来的乐趣更大,这就像吃货,吃着吃着,当然想要吃到更好的美味。

不过,我这个“吃货”其实也还在修炼中。

前阵子发了这篇《总结:今年看了200多本书,推荐50本》。有一条留言给我印象很深,大意是,一看就知道我小时候不读书,书单里很多书都是他初中就看过的,水平这么差,还好意思出来瞎BB。

言辞很有攻击性,我看着挺不忿。但也是事实,我确实是小时候没有读什么书。上回在北京和绿妖一起做活动,她也说到,像我们这种从县城、小镇里走出来的人,少年时大多都活得很囫囵,起点低,一开始看的书多是流行小说,没有人指引,凭着一息尚存的好奇,和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兴趣,自己一点点往外面探索,好容易才连接上了更大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但终究已经是这样了。过去不可追,未来还可为。对我来说,读书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条河。一开始水源贫瘠,但也不可思议的流出了一条小河,那么就慢慢地继续往下游奔跑,只要不断流,大海在等着我们。

是的,只要不断流。

如果你关注不止读书比较久,会发现从去年开始,我刻意加重了文学经典的阅读比重。从前,这些书被标签为“名著”,束之高阁,不懂欣赏。现在捡起来才发现,真的经典从不拒绝普通读者,它们都好脾气,你来也好,走也罢,它一直在那里。

2016年,我是自己闷头读,读完写一篇发到这里。

2017年,我会继续读一些经典,同时发起这个阅读计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大家一起一年读24本经典。之所以这样广而告之的发出来,拉上大家,也是一个“互相绑架”的意思,这样我们都不可以赖账啦。

数目上选择了24本,大概一月两本,应该是比较适当的数字。如果试验起来太困难,中间也可以调整为一月一本。当然,这一本,我会读得更深些,周边的书籍,也会多读,多看,尽量最后写出能够让自己满意,让大家有所收获的文章。

【一起读】的第一期,书目是《百年孤独》。如果你还没看过,可以现在找来看,如果你已经看过了,可以重看,当然,不是强制的,自愿参与。

为了让参加的同学能够感受到一起读的氛围,我开通了小密圈,大家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加入。

Tip:如果遇到跨号支付的问题,可以把这个图片保存到相册,再通过扫一扫扫码
这是一个收费的圈子,一年50元。收费是一种筛选,我希望进入的是真的希望完成这个一年读书计划,以及真的喜欢读书的人。

这个圈子有点类似于朋友圈,你可以发布读书的感受,可以推荐好书,可以打卡,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发言,留言,私信等等。当然,我也会发言,你还可以向我提问。总之希望营造一个比较纯净的读书圈子,大家积极参与,平常都是我一个人说,在这里大家可以彼此相遇。

本来也想过以微信群来依托,但是群的功能更少,互相交流的可能和各自表达的空间很小。所以最后选择了小密圈,我试用了一段时间,虽然功能简单,但也够用。如果你支付加入了,最好下一个APP,虽然他们也有小程序,但是APP里功能更齐全。

当然,不加入,也可以默默的参与这个读书计划(只是会少一些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振奋感,失掉遇见同类的可能)。我会在每月的15日和30日(当然不会这么准,大概就是月中和月末)发布我的导读文章(或者说读后感文章),并在文章中公布下一期的书目。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一起读。

恩,再说一遍,第一期的书目是《百年孤独》,关于它的文章会在这个月底发布。如果你有兴趣,现在可以开始读了。

Ps.关于下一期的书目,加入圈子的同学可以讨论。

Pss.最近年关,买书以及大家的时间安排上可能都有波动,如有不方便的地方,到时候再调整。总之计划先发布出来,要上车的,可以出发了。

PSS.虽说24本,但也不少呢。加油。
-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


    关注 不止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