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辑 烧烤店里“魔术师”的影像纪实

 

美味背后的“魔术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点单之后
食物如同变魔术一般
转眼间变成美味出现在我们桌前
但是美味背后的“魔术师”
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炭烤生蚝是很多人的最爱
但是在后厨洗生蚝
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小林长期负责在后厨处理生蚝
双手需要长期泡在冷水中
把生蚝反复的
冲洗、摆盘、传菜
简单的动作 
一天要重复几百次


最难熬的是冬天
本来就已经粗糙的双手
沾染上冻疮后 又红又肿
生蚝的腥味很难祛除
每次到了这种时候
那双手仿佛已经不是手
像是嫁接在人类躯干上的海参
而他们的脸庞明明还那么年轻
小黄日常职责是烤生蚝,
烤生蚝的操作间,
位于餐厅后门的室外
一盏大风扇,
一排烤箱,
就算是“顶级”配置了
昏暗的光线,
呼呼的风声,
烤炉上滋滋作响的生蚝。
很难想象日复一日面对这种工作场景
他们理想中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风景
对于洗生蚝的人来说难熬的是冬天
而对于厨房里烧烤师小叶而言
最难的却是夏天
本就油腻、燥热的后厨,
在夏天这个天然烤箱加热后,
更加难忍
油烟刺激着眼睛和喉咙
脸虽然有口罩做“盾牌”
但七八个小时的持续“桑拿”
谁也吃不消
汗珠随着侧脸的轮廓
一滴一滴砸到地板上
衣服也一直湿漉漉的紧贴身体
过年回家,阖家团圆时
他们很少把这样工作状态
告知家人家
来往经过的食客,
最多只是好奇的隔着玻璃
向后厨看两眼
玻璃这一边究竟有多少辛苦
玻璃那一边的人很难明白
服务员小玲的一天
是这样开始的:
在整个餐厅里停停走走
穿梭在每一张餐桌之间
尽管她那么可爱
很少有人还能回忆起她的脸庞
大部分人的印象中
只有这样一个朦胧的定格:
一个穿着黑色制服的身影
他们的青春
在一步又一步路上
一张又一张餐桌之间
匆匆流逝了
面点师黄阿姨的主要工作
是负责扯面片儿、切馒头
角落里三尺大的砧板加一个小柜子
就是她每天的工作场所
安安静静地在角落
虽然被来往的匆忙员工经过
也很少被注意到
烤生蚝的小黄和面点师黄阿姨
其实是一对母子
之前父亲也在同一家店里打工。
因为老家有事需返乡
所以暂时留下妻儿在珠海
一家人,
如此艰辛的环境,
因为相互支撑,
所以坚持了下来。
合照的时候,
两个人都很难挤出一个笑容。
大概是长期的工作,
让他们已经很难真心的笑出来。
当我们示意合照时小黄最好搂着妈妈
一开始小黄很羞涩的拒绝了。
不过在我们的执意坚持下,
小黄终于把手搭在了母亲的肩膀上
但表情却依旧生硬。
或许,
他们虽然长期一起工作生活,
也未曾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
由于烧烤店的营业时间特殊
工作人员们通常结束工作后
已是凌晨两点
真正回到寝室
洗漱完毕躺在床上
将近凌晨三点
起床时候多半已经到了第二天中午
吃饭 整理内务 休息
转眼间就又到了该上班的时候
每日如此。
他们业余生活是什么?
其中某个人坦诚且无奈的回答:
没有业余生活
好不容易熬到休息日,
当然是安心休息,睡觉
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已
趁着工作中
两个不到十分钟的间隙,
躲到后厨的走廊里,
给亲人打个电话,
玩会儿手机,
已经是最大的放松
他们
就是隐匿在珠海餐厅每一个后厨里
不舍昼夜,
默默奉献
为我们“变”出美食
“魔法师”
再一次,
尽管隔着玻璃
让我们认真的凝视一次他们的脸
记住制服和口罩后面
他们真实的面容
除了他们
我们还应该记住
警察、环卫工人、司机、医生……
感谢各行各业中
坚持在自己岗位上的劳动者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我想每一种工作都有美好的地方,
绝不是没有任何无奈,
失去和局限,
而是尽管如此,
我们仍旧可以
冲破自己的茧,
向着更好生活
逆光飞翔。
献 给 所 有 人
珠海新闻网 
谨上
 


二〇一六年五月一日摄影:叶秋明 郭枫

文字:杨圣爱
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
在“珠海新闻网”查看!



    关注 珠海新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