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不是梦》:第4章 中国21世纪议程

 

------第4章 中国21世纪议程------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

也是应运世界潮流的必然。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便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人口增长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的长远计划中,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法律。

中国土地上的这些变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的。

中国人民希望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地球村村民的愿望以及行动,世人有目共睹。

当我们把国门打开,看到了真实的世界、世界也看见了真实的中国时,各自的惊讶自不待言。

因为有大的差别,才有大的惊讶。

确实西方发达国家太富了,相比之下,中国太穷了,物质生活在精美的现代包装之下,首先打动了我们。

然后是高科技,借助科学技术,人几乎已经无所不能,无往不胜。

确实,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祖传的“天朝大国”的心态,如果不是这样的冲击,东方睡狮的觉醒大概还得假以时日。

我们不能不正视自己的落后。

我们不能不把学习发达国家的科技、管理、法制、市场经济等成功的经验,作为今日中国的当务之急。

如果把最初的冲击比作是雷电交加的暴风骤雨,那么震惊之后带来的思索就如同涓涓小溪了,那是别一种绵长和深广。

“东方睡狮”的最终醒来,并且发出仰天长啸的,只能是“东方睡狮”自己。

只有当我们微笑着迎接外来文化,同时12亿炎黄子孙又把民族的灵魂状态成为真正严肃的思考对象时,我们的未来才是大有希望的。

我们的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资源又是相对地贫困,我们只能立足于自强自立,走自己的路。

西方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指出:“为了使世界人口6%的美国居民维持他们使人羡慕的消费水平,就需要耗费大约1/3的世界矿物资源年产量。”

这样一个简单明了而又残酷无情的数据告诉人们:赶上或超过今天美国人的物质消费水平,那只是可怜的美国梦。

与此同时,占世界人口不足20%的发达国家,消耗了地球上2/3的资源,制造了世界4/5的垃圾与污染物。

这就告诉我们:富裕的成分是极其复杂的。

我们既不能一概拒绝,更不应一律追求。

富裕和美好生活并不是同义词。

这个世界上更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10亿人不得温饱,每年有3000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2000万难民无家可归。

从1992年6月里约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到《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定稿以来的两年时间里,发展中国家又有2500万人因为贫困与疾病而死亡。在同样的时间里,全世界又流失了260亿吨土壤,这些表土本来可以种植900万吨粮食,使2亿人免于挨饿。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不公平的。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不公平,也不要指望在短时期内消除这种不公平。因为我们落后了。

我们已经丧失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

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对中国来说,无论是思维方式抑或经济模式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我们正在把近期与远期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我们正从中国几十年的资源消耗型经济,通过调整布局、技术改造、清洁生产使之成为资源节约、污染减少的技术导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现这个转变的过程是艰难而浩繁的。

要让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12亿中国人所了解、所热爱,并由此出发导致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成为12亿人的共同行动,又谈何容易!

21世纪议程的最重要的启示,莫过于这是一个真正长远的、为着对民族、后代与地球负责的、从而也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议程,作为它内涵的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和谐”二字。

然而,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大量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我们的社会生活仍然充斥着不和谐。

我们是在高消耗、低效益、环境生态污染严重、生物物种锐减、气候变暖等等问题与困难的紧迫下,开始实行《中国21世纪议程》的,我们的人均各种资源占有量如此之少,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可是唯有一项却是远远超出的,即在每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世界平均为39人,而中国是117人,中国为世界的301%。

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情况来说,我国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

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至90%。

能源对GNP的产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是日本的1/12。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仅为30%。

能源,能量之源。它使城市发光,显得有活气,它是现代生活的华彩,它驱动着各种各样的轮子以及翅膀。

能源,可以使生米变成熟饭。

在大都市人们对能源的重要性既知之甚少,且不以为然的时候,中国大西北,能源或者说烧柴却一直在困扰着当地的农民。

贫穷的含义确切地说,应该是不仅锅里没有米,而且锅底下没有柴。

用愚昧来全部概括中国连年不断的对树木的滥伐,至少是不完整的,其实我们的一些贫困地带始终为能源危机所困扰。

在西部风沙线上,有的村落把大树和小树都砍光了,当柴火烧了,烧光之后刮草皮,刮草皮之后再去挖草根。

这个过程就是沙漠化的全过程。

挖掉6平方米的草地,可得2公斤鲜草根,晒干后能够煮一壶开水。

人们喝下这壶开水之后,这6平方米的草地就成了沙地了。

《中国21世纪议程》提供的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若干典型数据告诉我们,从环境而言,它对生存的挑战、对发展的制约,也已经相当严重了。

1985年至1992年中国废气排放年均增长5.1%,其中二氧化碳为3.5%。

1992年度,废水排放为366.5亿吨,8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60%的中国人饮用着不合格的水。

1981年至1992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增长率为64.5%,全国有30多个城市的堆存量超过1000万吨。

中国土地沙漠化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

中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4%。

21世纪议程,是到了非议不可的时候了。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应运面生的。

我们正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只能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的基础是不扎实的,我们背着很重的包袱。

我们只有发展的中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掌握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12亿人应该明确地知道,我们将要走向哪里?

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

风风雨雨是共同的,幸福吉祥也是共同的。

地球是圆的,时光之箭却一往无前。

在黎明的海边,听涛声汹涌,于大山的深处,任松涛漫卷,那是地心深处发出的呼号一一人类啊,你们应该行动。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2330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5章 大国------

1992年,中国流动人口为8000万。

1993年,增加到1个亿。

仅仅在中国的土地上茫然地背着一个个行李卷挤汽车、挤火车的人,就是1个亿。

农村日益减少的耕地,已经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农民,都市的传说、都市的霓虹灯远远地吸引着他们,一无所有,只是揣着发财的欲望。

这个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个亿的,除了中国还有9个国家:印度、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超过5000万的有20多个国家。

也就是说,中国人口之多几乎相当于20多个超过5000万人的大国的人口总数。

1个亿的人口在流动,几乎是日本国的总人口,美国的近一半人,不是旅游,不是走亲访友,而是寻找生计、寻找财富,在城市里做苦力或者在楼群里大声吆喝收破烂。

更多的则是继续流动……

1个亿的人在盲目地、无目标地流动着。

12个中国人之中就有1个流动的中国人。

我们都感觉到了浮躁甚至不安与焦虑。

岁月失去了往昔的平静。

当夜幕降临,天上的星月各得其所地闪烁,鸟雀已还巢,12亿人要有房子住,无论是舒适的套间还是窄小的平房,总得要遮风挡雨。

当晨光初露,新的一天总是不断地开始,工人要去上班,农民要去种地,大都市里除了夜班车就是清洁工与读书的孩子们最早走上马路,12亿人一天的消费与创造开始了。

据中国经济运行最新情况通报:每天,中国人要消费6000万公斤猪肉、1000万公斤食油、7.5亿公斤粮食。

外国经济专家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仅仅一天,中国人就会买下近6万台电视机、12万只手表,城乡开通1万门电话,销售绸缎200多万米。

中国人一天的消费总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每一天中国城镇增加住房面积73万平方米,农村盖新房156万平方米。

每一天中国大陆境内的各种交通工具运送旅客1800万人次,相当于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四个国家的人口总和。

中国日产铜21万吨,日产原油近40万吨,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45年前中国铜和原油的年产量。

海外游子从故宫出来站在长安街面对着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不能不由衷地赞叹:这才是大国气象。

长安街上车水马龙。

上海外滩车的长队。

深圳、广州、珠海的公路上,络绎不绝常常塞车的交通景观,一方面提醒我们,中国需要高速公路,另一方面这里汇聚了世界所有的名车……

还有你走在路上随处可以听见的BP机的声响,手里握着“大哥大”的款爷们,高档时装店里令人乍舌的名牌西装。

仅仅在北京,各家大饭店里豪饮海吃的人们吃剩下倒掉的美酒佳肴,一天达12吨之多。

然而,中国还有8500万人不得温饱,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还有日渐增多的城市贫民--失业者需要救济,还有每年都会发生的洪涝灾害……

所有的现象似乎都是矛盾的:我们很富,我们很秀。我们有时候看起来像一个奢华的大国,其实是一个大的穷国,而且还是一个浪费的大国,灾害的大国,文盲的大国。

当然,最当之无愧的首先还是人口大国。

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还可以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另一则数据中得到证实:中国每年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有1/4用于每年净增加的1400万人口,直接影响了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

每年净增加的1400万人,意味着什么呢?

每年新增加一个北京市的人口,还绰绰有余。

每个月新增加中国东南部一个大县的人口。

每周新增加一个小县的人口。

每天净增加3.8万多人。

当你抽完一支烟的时候,中国各地便会有近300个小生命来到人间。

生命是挡不住的。

但,正是为了生命的质量,我们却不能不节制生育,中国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赞许。

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已降到千分之二十以下。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3年我国的生育水平推算,在1986年就突破12亿大关,到1994年则是15亿人口了。

也就是说,实行计划生育20年来,我国共计少增加人口3个亿。

中国人口,既是数量的危机,也有质量的危机。

我国至少有1.8亿文盲,青少年文盲占总数的30%,同时每年还会出现200万新文盲,加入这支已经浩荡的文盲大军。

我国尚有500万学龄儿童因为贫困不能入学,在校学生中每年流失的小学生为400多万名。

还有几则数据是更发人深思的,它告诉我们,21世纪中国人的大概的文化素质,也就是基本的人的素质。

我们这个民族是在走向更好的素质、更高的智商呢?还是有可能与此背道而驰?

中国的文盲半文盲有92%在农村。农村的多孩率是城市的15倍。

一项对农村50岁以下的妇女按文化程度分类统计的平均生育子女数为--文盲:5.86个;小学:4.8个;初中:3.47个;高中:2.85个;大专:2.05个。

结论是明确无疑的:文盲的后代愈来愈多。

文化结构的每一个阶梯上,我们的高文化、高智商的子孙将愈来愈少。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是更为可怕的人的质量的滑坡,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如同林木伐尽生态恶化之后的泥石流,山体塌陷,高度顿失。

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会经济贫困的指数与报表,也是一种在这些指数与报表中没有列项的人的文化与心理状态。

我们的后人比起我们来,肩负着21世纪激烈竞争的更加艰巨的使命。

将来就存在于现实之中。

我们离开文化有多远,便离开富强有多远。

每一个时代都会过去,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掌握在的父母手中--他们生下的是文盲的后代呢?还是文化的传人?是健康的生命呢?还是先天、后天的残疾?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993年9月24日这一天,是记住了的也是淡忘了的。

健忘症一直在折磨着中华民族。

我们屏息静气在电视机前,这一天蒙特卡洛宣告,北京不是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满城的标语顿时黯然失色。

同是这一天,“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在北京21世纪饭店落下帷幕。对于这个会,对我们自己国土上1762个县流行的碘缺乏病的关注,又有多少?

这是一种专门吞噬智慧的疾病,妇女、儿童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我国现有的1017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为缺碘所致。这个数字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中。

碘缺乏病儿童的平均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0-15个百分点,中国每年在碘缺乏病区新出生的婴儿为600万,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举国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到2000年,仅此一项,中国将要有3000万低智商婴儿!

这是无药可治的病,但有法可防,即食用碘盐。私盐贩子在最猖獗时曾经在10个省烧制无碘的平锅盐,毒害着千千万万的妇女和儿童。

面对这一切,我们奉献了多少激情?

中国政府下决心取缔私盐,实行补碘工程。

今后的六年,实在是时间紧迫而又任重道远。

如同中国政府的领导人纷纷走上街头,给孩子们喂药,防治脊髓灰质炎一样,那是关乎一代人的命运及未来的身心智慧的希望工程。

我们要记住1993年9月24日这一天。

记住我们的诺言。

许诺给孩子的就是许诺给未来的。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2330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21世纪不是梦》

作者:徐刚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21世纪不是梦”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2330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