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第4章 绪论(2)

 

------第4章 绪论(2)------



现有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很少与应计的变化规律相联系或关注应计本身(Pae,2007)。由于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的应用,递延认收益是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如Ryan(1995)认为“偏误”(Bias)和“延迟”(Lag)是会计实践中的普遍现象,这源于会计过程和经济环境。现有会计估理论认为净资产的面值与市值的偏离,是会计稳健性的结果(Feltham and Ohlson,1995;Beaver and Ryan,2000),但是很少有文献探讨应计在这中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直到最近才有文献探讨应计对于条件稳健性的作用,即应计具有及时认损失的作用(Ball and Shivakumar,2006)。在现有的会计研究中,认为应计具有平滑盈余和及时认损失的作用,直观上,由于现金流是基于实现原则,不受会计估计和选择的影响,因此,应计在会计稳健性的变化规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结果直接决定了应计的演进,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结果,对于应计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会计则的适用都会造成正常应计的波动,这些都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Liu,2007)。会计稳健性是由应计来实现的。

因此,会计稳健性不完全是由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还有其他重要的决定因素,如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决策的结果。

Ball and Shivakumar(2005)认为,由于会计报告实施不同的经济功能,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盈余质量,尽管存在会计则和标,但是会计则的运用是存在弹性的,以满足不同的会计质量需求的差异。会计报告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同的公司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途径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不同的盈余质量需求类型。从会计信息的供求的均衡分析可以解释和理解现实中盈余质量的多样性。现有的研究,多从制度背景、法律起源或股权结构出发,从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来解释现有不同类型企业盈余质量供给的差异,如Ball,Kothari and Robin(2000);Ball,Robin and Wu(2003);Ball and Shivakumar(2005)等。

会计稳健性和应计作为重要的盈余属性之一,企业内在因素的变化,经营环境的改变,如何影响经理人的行为,如何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在现有文献中极少涉及,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为此提供了一个分析和研究框架。为填补这一研究空隙,本书的研究问题二是:会计稳健性如何随企业生命周期以及应计的数量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回答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状态相关的原因。即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三个变量联系起来,探讨会计稳健性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如何随着应计数量和作用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应计行为和盈余属性由企业的内在因素决定,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是应计行为和盈余属性的决定并没有一般化的理论模型,现有的研究结果都是基于实证得到的,现有研究也认为会计制度以及管制环境的差异都可能影响应计行为和盈余属性。

在这情况下,基于不同制度背景下的应计产生过程和盈余属性的研究,会凸现应计会计的普遍特征,从而富我们对于应计会计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1.2、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为了回答上述两大研究问题,本书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5年的数,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和探索上述研究问题:一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基于组合现金流的分析;二是应计与企业生命周期;三是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四是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这部分的逻辑联系和研究重点如下:

第2章,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是本书研究的基础代理变量,由于应计既可以视作盈余管理的工具,也可以看作企业增长的度量,应计的变化又同时受到增长和效率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独立于操纵(估计)、增长、效率等这些因素的变量。在现有文献中,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和变量正好满足这样的要求;同时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是多期动态的,可以反映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选择,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财务和会计特征的变化规律。由此,形成了本书实证研究的一个基础。

第3章,应计与企业生命周期是本书的核心,在这一部分,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回答应计是否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异常应计是否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出现和产生这现象。由于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计具有两完全不同的作用,平滑盈余和及时认损失的作用。这两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了应计的短期平滑和长期平滑,造成了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正常波动和规律性变化。因此,应计包含了企业增长的预期,是企业所处经营阶段的函数,企业所处的经营阶段会影响会计选择的动机。这构成了本书中会计稳健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因为会计稳健性实质上也是会计选择的一形式。

第4章,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第4章是第3章内容的深化并进一步给出严谨的实证证。第3章的结果表明,应计和异常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呈现规律性变化,那么一个自然的延伸问题是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如何在应计模型中加入反映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本书的结果表明,企业生命周期同时控制了业绩、公司的经营效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多因素,比常用的仅仅控制企业的业绩的应计模型估计效果要好,在运用应计模型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应重视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对应计模型的影响。这为进一步实证度量和理解会计选择奠定了基础。

第5章,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是应计作用在会计稳健性研究中的延伸和本书的重点。

该部分将应计的两不同作用和正常应计和异常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性变化的研究拓展到会计稳健性研究之中,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这三个在以前的研究中没有进行实质性关联的变量联系在了一起,解释了条件稳键性和无条件稳健性在企业生命周期中,随着应计数量和作用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提出了两者负相关的初步解释依。该结果意味着企业所处的经济状态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报告行为和盈余属性,填补了相关的研究空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的实证度量,认识应计会计的特征和本质,从而形成了在本书中对于会计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

1.3、研究结果及研究意义

本书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5年的数,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财务和会计特征都呈现出系统的、规律的变化。产业分类和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产业分类不能完全反映不同生命周期的经济特征,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决定其演进顺序,其发展并不一定遵循严格的路径和完整的周期,处于淘汰期和衰退期的公司,发生退市预警的频率显着高于其他周期的公司,实务中,成长型基金的选股策略与生命周期的分具有相似性。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现金流组合的生命周期代理变量,能够合理区分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简洁、实用、适合于大样本研究的特点。

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应计的演进,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结果,对于应计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会计则的适用都会造成应计的正常波动,这些都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对于应计变化的来源,在以前的应计实证研究中没有被充分认识。企业的应计特征远比现有模型反映的富和复杂,加入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显着提高了现有的应计模型的估计效力。在运用应计模型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应重视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对应计模型的影响,从而更的设定和分企业的正常应计和异常应计,相应提高异常应计、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等实证代理变量的性,增强相关研究的信度。

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主导作用是不同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应计多且为正值,主要适用配比观,延缓了收益和损失的认,应计起到平滑盈余的作用,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弱。与此相反,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末期,应计多且为负值,主要适用市观,应计加速了损失的认,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强。初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会计稳健性大致呈现U型分布,由于应计的不同作用,对于总体稳健性的贡献,在生命周期的前半段,主要是由于递延认收益造成的;在生命周期的后半段,主要是由于及时认损失形成的。

此推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应计由正变负,处于引入期和增长期的公司比成熟期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无条件稳健性;处于衰退期的公司比成熟期的公司具有更高的条件稳健性:总体上,会计稳健性以成熟期为轴心,大致呈现U形分布。

本书的实证结果也表明,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是相互替代的,对于处于引入期和增长期等高成长阶段的企业,往往选择无条件稳健性,以降低条件稳健性的概率,从而达到平滑盈余的目的。对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往往选择更多的条件稳健性,以降低未来由无条件稳健性造成的增长依赖的偏误。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计具有两完全不同的作用,平滑盈余和及时认损失,正是这两不同的作用,造成了应计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波动。本质上,这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的行为。会计则中盈余度量的市观和配比观的矛盾统一,是形成这现象的原因之一,因为会计本质上应反映企业基本面的变化。

本书的研究意义在于:

会计研究最终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会计选择是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会计选择动机的不可观测性,应计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研究正是对此作出的努力。

会计稳健性和应计作为重要的盈余属性之一,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本书在以前文献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以独立于估计、增长、效率等因素,同时能够多期动态地解释会计政策的变化。本书首次从企业基本面的视角,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三个相关的变量联系起来,从应计的不同作用,探讨会计盈余属性的变化,这有助于理解企业内在因素的变化,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如何影响经理人的行为,如何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

本书的结果对于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企业生命周期是股东、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客观地分企业生命周期,有助于管理者预测和分析经营结果以及投资者对于公司值的决策分析。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292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5章 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基于组合现金流的分析(1)------

2.1、引言

生命周期的概念泛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ORand and Krecker,1990)。现有的文献集中于探讨为什么会有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如何解释相关领域的现象。经济学文献较多地关注决定生命周期的组成部分,如生产行为,投资,学习和经验,进入和退出对于生命周期的影响,较少涉及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特别是基于大样本的生命周期实证度量和分。企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实体,而演进的路径和速度决定于内部因素(如战略、财务资源、经营者的能力等)和外部因素(竞争环境、宏观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变化,尤其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在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企业生命周期是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结果,综合反映了企业的内在因素。会计报表是观察公司的放大镜,会计信息体现了战略的实施结果,验证了企业战略的恰当性和战略的实施能力,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融资现金流具体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状况,表征了企业现状和未来增长的预期,其组合特征是实证度量生命周期的简洁、客观的代理变量。

本章将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实证分析基于现金流组合的企业生命周期度量的合理性,以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国上市公司各项财务和会计指标的变化规律。

2.2、文献综述

产品的生命周期源于营销学的文献,它表示产品从引入到退出的单位销售曲线,其大致的形态为倒U型结构,可分为个不同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的扩散和创新采用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应用在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企业的营销战略也应随之改变。

企业生命周期是最早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但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因此两者是相关的。Mueller(1972)采用管理者行为来解释为什么企业会经历生命周期,在企业成长的初期,企业会追求生存,因此这些企业在早期会经历增长和盈利。当企业成为稳定、安全的公司后,企业会变成管理者的公司,这些公司只能获得低于股东机会成本的收益,尽管这些公司可能仍是获取平均收益以上的公司。后来的实证结果也支持这观点(Mueller and Yun,1998),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基本是一致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实证结果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结果是基本一致的(Mueller,1987)。

企业生命周期的另一类研究是组织生命周期,其主要从组织生态的角度进行研究,采用生命周期作为刻画或表示时间的演进和组织的结构变化。企业在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问题,组织的生命周期得到泛的实证支持(Dodge and Robbins,1992),生命周期典型地反映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演进过程。现有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研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每一个阶段由企业的年龄、增长率和规模这些与具体情景相关的因素所决定。二是每一阶段都与一些独特问题(内容因子)相关联。

对于产业的实证分析所揭示的产业发展的规律叫做产业生命周期(Gort and Klepper,1982)。这类研究定义了创新和产业的差异,它研究产业从产生到衰亡的具有阶段性和共同规律性的商行为,特别是进入和退出行为。可以认为,产业生命周期是由企业生命周期汇集而成的。Gort and Klepper(1982)提出了与产业进入和退出相关的企业的5个生命周期阶段。现在泛接受的是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很好地描述了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Klepper and Graddy,1990;Jovanovlc and Mac Donald,1994;Klepper,1996;Klepper and Simons,2000)。经济学研究也探究是什么决定了产业的进入和退出,现有的模型表示了技术创新、路径依赖(如先入优势),技术知识在不同企业的传播等与此相关,其目的是研究产业的历史演进如何与技术、产业结构共同进行演进发展。Nelson and Winter(2002)也指出,在这方面的文献中常常将产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相互换用,这做法也部分反映了概念和应用的相似性。

与生命周期相关的经济理论一般是在产品或产业的层面上进行的实证研究,企业是由不同产品所组成的,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不同并可能横跨个产业,它们的不同组合即表征了企业的生命周期。但是由于多产品和这些产品有可能跨越个产业的因素,因此,企业层面的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是困难的。产业内的不同公司的生命周期可能是不同的,因为在产业内,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数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形成了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与此同时,同一产业内不同公司在知识的获取、初始投资、再投资和对于竞争环境的适应都可能是不同的,这都导致产业内公司在各生命期持续时间的明显差异(Dickinson,2007)。

企业生命周期包括由企业战略决策和竞争环境决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这些阶段的演进,而产业生命周期是由企业特定生命周期累计而成的,因此,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生命周期可以采用相同的分类定义。Gort and Klepper(1982)定义了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引入期。在这个阶段,企业经营的重点是关注和开发市场份额,通过会计和运作的反馈,了解其绩效。这些反馈越模糊和不定,企业投资的风险就越大。信息的不定会影响公司的继续投资,这导致了同一产业不同公司绩效的差异并最终导致引入阶段不同公司持续时间的差异。增长期。

这是制造商快速增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对于其成本结构和竞争优势能力有着乐观的预期,加之大量的初期投资使他们进入增长阶段。这些投资不仅包括实物资产,也包括组织资本,如分销渠道、企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能力等,结果是在这个阶段企业能获得垄断租金。成熟期。在这个阶段,最初的禀赋,追加投资的比率,设备的老化程度等,这些因素对于产业内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适应竞争的能力变化,也会影响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企业能否成功地吸引和留住相关人力资源,也会使产业内的企业生命周期产生差异。随着企业的成熟,企业利润率逐渐下降,企业必须引导其资源进入产品差异化和效率的改善上。淘汰期。成熟期的竞争优势的逐渐消失,将导致企业进入淘汰期,在这期间,企业可以通过结构变化(兼并、收购和合资)或进入其他市场获得新生。企业将出售其不具有生产力的资产,以便将资源集中于产生正的收益的新项目。衰退期。如果企业不能适应竞争或产品创新没有成功,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最终选择将会是放弃相应装置的生产或整个企业的经营(Dickinson,2007)。

2.3、企业生命周期实证度量

爱迪思(1997)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一可预见的变化模式,分析了导致或阻碍企业生命周期变动的因素,以及推进企业生命周期进化的方法。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10个阶段,但是他的方法着重于内部管理行为的描述和预测,目的在于改变企业文化,没有涉及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的讨论。

Miller and Friesen(1983,1984)从战略、组织结构、组织任务状况、决策风格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采用长时间的纵向追踪研究(至少20年),运用调查问卷和案例的方式,研究了36家企业的情况,其相关的主要指标是公司成立年限、销售增长率和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等。在随后的管理学研究中,多采用这案例的方法。但是这方法需要大量收集企业较详细的管理信息,并依赖主观判定,不适合大样本研究以及新公司的研究。

会计领域的研究着重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值相关性。在不同的阶段,企业的盈余、现金流与公司股的相关性不同,盈余和现金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预测能力各异。Anthony and Ramesh(1992)采用波士顿咨询公司开发的框架,认为竞争优势的值驱动源于学习曲线、市场份额、规模经济和进入壁垒。基于该框架,他们认为,盈余传递的企业未来现金流信息的能力是随着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变化的,特别是投资的支出和销售的增长。他们发现,对于会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市场份额的效益成本比率和生产能力的建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是最高的。他们认为销售收入的变化和资本支出反映了企业的战略重点。他们运用股利支付率、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率和公司的经营年限来描述企业的生命周期。

Myers(1977)认为公司值由现有资产(Assets in Place)和成长机会构成,两者对于公司值的相对权重,随着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而不同,在成熟期,现有资产的权重较高;而在成长期,成长机会的权重较高。Black(1998)运用该框架,采用Anthony and Ramesh(1992)的分类标,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的盈余和现金流的增量值相关性,发现营业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融资现金流相对于净利润增加的值相关性,会随企业生命周期而发生变化。

应用会计报告的比率指标作为分类标,很难反映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财务会计比率与企业生命周期的非线性关系。

应用单变量指标决定的生命周期,必然应用等分方法或采用任意的断点进行分割,这是与经济理论不相吻合的。尽管这横截面的分类方法,适合大样本研究,但是不适合时间序列的追踪研究。

Pashley and Philippatos(1990)研究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自出售资产的行为,他们运用Mueller(1972)的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框架,通过企业的自分拆出售资产的行为验证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假设。他们运用了18个表征企业财务及会计状况的常用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但是究竟应该分为多少类是合理的,是难以判定的。

StiCkney and Brown(1999)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解盈余收益的流量和现金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融资现金流具有系统的变化规律。

Bens,Nagar and Wong(2002)采用研发费用、投资支出、MTB和销售增长率来表示企业的生命周期。De Angelo,DeAngelo and Stulz(2006)应用留存收益占净资产的比例来反映企业的生命周期。Anthony and Ramesh(1992)运用股利支付率、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率和公司的年限来描述企业的生命周期。这类单变量方法都假定这些变量与企业生命周期是线性关系,而多变量方法需要事先假定生命周期在不同公司的分布或随意选取分布的某一点区分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这并不符合经济理论的预期,即便是在相同的产业内。

Dickinson(2007)根Livnat and Zarowin(1990)的发现,将现金流分解为营业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融资活动现金流,这些不同的现金流对应的公司股的收益是不同的,因此,这些现金流反映了不同的企业的获利能力、增长和风险。

运用现金流模式的组合代表了企业运用资源、获取资金、经营能力和外部宏观环境与企业战略的交互作用,应用整个现金流量的组合信息构建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克服了单一指标和组合指标的弊端,无须对生命周期在不同公司的分布进行假设,体现了现金流与生命周期的非线性关系。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熊义杰(2002)运用修正的指数函数和三次曲线函数模拟企业生命周期的分。国外的产品生命周期研究中也采用指数函数生命周期曲线,但是这类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较多,具体采用何形式的函数并没有一致的意见,企业产品各异,企业周期形态也各异,因此,这类模型只适宜作描述分析,而且时间因素并不是影响生命周期的唯一因素,虽然生命周期是随时间而演进变化的。任佩瑜,余伟萍,杨安华(2004)提出基于管理熵的企业生命周期评方法,并结合熊义杰(2002)的指数函数进行了具体计算。从来,袁静(2002);赵蒲,孙爱英(2005)都采用增长率比较将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大致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以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增长率来判断行业是否处于增长。

因此,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实证度量中,没有公认的、一致的度量指标,不同的研究,选用了不同的指标(Liu,2007)。

但一般认为企业的发展要经历具有显着不同特征的个阶段。

企业作为演进组织,其发展受到内部和外部多力量的交互作用。因此,其发展并不一定遵循严格的路径和完整的周期,如企业的消亡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可以通过变革实现再生,从而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经营和投资活动是企业盈余和产生现金流的驱动力,不同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差异,会使其相应的现金流也有所不同。

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值的重要因素,现金流量信息对于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Fazzari et al,1988)。现金流量信息一直是会计报告的重要方面,中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披露现金流量表以来,营业现金流量一直都具有值相关性(赵春光,2004b)。张国清,夏立军,方轶强(2006)基于中国的研究认为,中国的投资者在估过程中同样重视会计盈余和营业现金流。基于三现金流的组合,可以避免单一的现金流被操纵的可能,因为同时操纵三现金流是困难的。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是基于现金流的符号组合,而不是数量,即便是有操纵的可能,对其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因此,本书采用Dickinson(2007)提出的基于现金流特征的分类方法,运用Gort and Klep-per(1982)提出的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分析检验基于现金流分类方法的企业生命周期代理变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292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经管理财小说 《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

作者:陈旭东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4292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