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第2章 性格的特征——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1)

 

------第2章 性格的特征——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1)------



优势性格就是优良的性格、有竞争力的性格。优势性格是自己天生的生存本钱,在生活和工作中能为自己带来好的命运。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善待自己独有的那些特长和优势,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

1.性格的情绪表现特征: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它不仅影响社会、影响工作、影响生活,也影响人的心理品质和身体健康。情绪急躁、不稳定、忽喜忽怒、忽乐忽忧是性格不成熟的表现。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并由此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一个人产生了情绪后,整个生活就笼罩上了特定的色彩。人与人的情绪差异是很大的。人的情绪特征表现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四个方面。

情绪的强度表现为人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的程度,表现为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比如,有些人的情绪常如钱塘江的春潮,“涛似连天崩雪来”,不可遏止;有些人却常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平缓得很;有些人笑起来声振环宇;有些人尽管内心乐滋滋的,面上却可以不露声色。

情绪的稳定性表现为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程度。有一句俗话,叫“小孩的脸,一刻三变”,刚刚还泪下数行,一会儿又破涕为笑,说明小孩的情绪是不稳定的。青少年当然不至如此,但每个人的稳定程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仅仅以为人处世为例,有人刚开始交谈时还心平气和,一旦听到哪句话不对心思,马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声嘶力竭起来。如果常有这种情况,就是一种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情绪的持久性表现为情绪对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影响的久暂程度。比如,一次考试过后,一位同学得知自己的成绩优异,欣喜若狂,立志要更加发奋学习,但这种情绪很快就消逝了;另一位同学同样是成绩优异,他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很激动,而且化成了学习的持久动力。再如,一位同学受到批评后,悔恨交加,诅咒发誓,欲争取进步,但时过境迁,故态复萌;另一位同学却是牢牢记在心中,时时鞭策自己。

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定色彩。比如,有些人总是精神饱满,乐观愉快,遇到什么挫折,就像跌个跟头,爬起来,一复如初;有些人却老是精神委靡,悲观忧郁,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样,终日对窗长叹,以泪洗面,即便有什么喜事,也仅如一阵春风,很快就飘散了。

我们平时说做人要有点城府、有点涵养,其中多半是指对情绪的自我控制水平而言的。一个人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其能否控制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遇事都好激动,“一时冲动”“怒不可遏”的事情时有发生,结果常常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情绪是性格的外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性格。

2.性格的行为习惯特征:注意检点你的言行举止

所谓性格的行为习惯特征,就是一个人言行举止的活动特点及其表现形式。个体的行为方式是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并逐渐趋向稳定化,最后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业以及待人的态度,受着世界观、信念和期望的支配、制约,同时又直接规范、指导着一个人的行为,它们在人的性格结构中起着联结、媒介的作用。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态度体系最终都是要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的态度与他的行为方式的内在联系,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心理学家们曾经设计过一个“拾柴禾”的实验。它是为了研究儿童的勇敢性而设计的。这个实验以保育院的40名小朋友为对象,在冬季的黑夜里进行的。实验者先把一些湿柴放在离宿舍不远的棚里,把另一些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然后要求被试者去拾柴来烤火取暖。这时实验者在一个屋子里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有小部分勇敢者跑到山沟里去了;有些人说了一些埋怨的话;大部分人不敢走远,只到棚里去取湿柴禾。从儿童的这些不同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到他们不同性格的意志特征,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动摇的,有的是畏缩的、图方便的,有的则是胆怯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儿童时期,内心特征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是比较直接的、单一的。但随着一个人年龄和经历的发展,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方式的关系就越来越复杂了。

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其行为方式不断明朗化,越来越能体现他的独特风格,所谓“文如其人”“言如其人”“行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去判断他的态度,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

但行为方式与态度体系的联系又不是单一的、机械的,人的行为方式在向概括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又在不断地精确化和多样化。例如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笑声来判断他是否高兴,而且可以根据他笑的方式——是颔首微笑、喜上眉梢还是开怀大笑——知道他高兴的程度。这就是行为方式的精确化。行为方式的多元化,说的是一个人同样的态度,由于对象不同、场合不同,其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别人摔坏了你一件玻璃器皿,他同你熟悉与否,你的态度会不一样;他是大人还是小孩,你的态度会不一样;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你的态度会不一样。如果你不问青红皂白,毫无节制地发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人们就要对你的修养打个问号。所以说,人的行为方式不仅反映着他的内心态度和性格特征,还反映着他的文明水准,这些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

行为方式会随着个体的成熟而不断丰富复杂,而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同是一种态度,不同的人的行为方式不会相同。比如,对于别人的错误,有人可能当面指出,有人可能背后议论;同样是热情好客,一种人的表现可能是照顾周到、体贴入微,一种人的表现则可能是满面春风、盛情款待;同样是对人的同情与帮助,一种人可能是陪你吐露心曲,给你精神安慰和鼓励,另一种人则可能表面不露声色,却给以实际的物质帮助。反之,具有不同态度的人的行为方式却可能相同。比如,对于不同的意见同样是默不做声,一个人的态度可能是不屑一顾,另一个人的态度则可能是不敢表示;同样是给你表扬,一个人是真诚地赞许,希望你再接再厉,而另一个人很可能是虚伪地逢迎,希望博得你的好感。所以,发展自己行为方式的概括化一面,可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到表里一致;发展自己行为方式的精确化和多样化一面,则可使自己的性格面貌丰富多彩,更准确地反映世界和自身。另外,对于别人,既要注意观察其态度系统与行为方式的特有联系,尊重其行为方式,防止误解,同时要善于明了态度与行为表现的曲折的联系形式,不要将别人的态度与行为简单地加以“对号”,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性格成熟度。

人的性格是藏不住的,它总会通过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表现出来。所以,要想改善自己的性格,必须先修“内功”,后炼“外功”。所谓修“内功”就是修正自己内在的心理或心态。所谓炼“外功”就是磨砺和训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如此看来,打造好性格也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过程。

3.性格的态度倾向特征:你对人对己的态度如何

性格的态度倾向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公而忘私或假公济私;忠心耿耿或三心二意;善于交际或行为孤僻;热爱集体或自私自利;礼貌待人或粗暴;正直或虚伪,富有同情心或冷酷无情;等等。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勤劳或懒惰;认真或马虎;细致或粗心;创新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浪费;等等。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谦虚或骄傲;自尊或自卑;严于律己或放任;等等。你对人对己的态度如何,关系到你做人和事业的成败。

你如何待人待己是你的性格使然。你对自己持什么看法,对别人持什么看法,决定了你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倾向。也正是这种态度和倾向决定了你的人缘,也决定了你的命运。古希腊有位大哲人叫苏格拉底,他不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著述丰富,而且广招门生,运用著名的启发式谈话法启迪青年智慧。同时,苏格拉底还具备学而不厌、虚怀若谷的品质。当人们惊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却回答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这是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基本态度。说到待人的态度,中国有一位与苏格拉底几乎是同时代的思想家孔子,他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言之一。这里面确实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现在,我们先来分析对己的态度。

从如何待己上可以看出你的性格。所谓对己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基本评价和行为倾向。自谦还是自傲,可以说,是个体性格中对自身态度的第一个明显特征。大凡自视颇高、自以为是的人,不谦虚不用说,往往还喜欢吹嘘、标榜自己,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结果反被荣誉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谦虚并不是毫无主见,人云亦云,甚至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谦虚是以服从真理为前提的。从心理学上说,这又涉及对自己态度的另一对明显特征:自信与自卑。

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自己能力、见解的信念。坂本保之介是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在小时候他一直被认为是脑子笨的学生,在中学一年级500名学生中,他名列第470名。初二年级后,他逐步赶了上来,进入了前10名。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呢?多年后他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深有感慨地说,是因为他的父亲帮助他克服了自卑感,树立了自信心。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说:“你无论是下河捕鱼,还是上山捉鸟,都干得非常出色,这就证明你的头脑比一般人好;下围棋或下象棋的规则,我一教你,你马上就能学会。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这样,他逐渐摆脱了过去一直束缚他的自卑绳索,经过刻苦努力,终于跨入著名学者之列。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性格潜质,是成功的先导,而自卑则使人多愁善感,畏首畏尾,失去成功的希望。一位哲人曾说:“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啮着心灵的毒蛇,它吸取着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培根对自卑的分析则是:“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事实也正是如此。近代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量子假说”,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但由于自卑胆怯,他不但没有发展这一假说,反而长时间对自己的发现抱怀疑态度。他在一封信中披露了自己的自卑怯懦心理:“我生性喜欢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结果,本来可以同牛顿的万有引力说相媲美的一个发现,被他自己放弃掉了。

为什么有些人自信,有些人自卑呢?这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成功的经验。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反之,一个人几次努力都失败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只盯住眼前的得失,形成自卑感,难以自拔。第二,外界的评价,特别是权威人士或家长、教师的评价。有些家长、教师对子女、学生的期望、抱负非但不给以支持和鼓励,还说他们是“好高骛远”,这当然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个打击。第三,导致自卑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我评价的偏颇。有些人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自己的许多弱点,有些人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结果自怨自艾,失去了自信心,形成了自卑感。

对社会的态度是一个人态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影响、决定着一个人的其他态度特征,比如对事业、对集体、对人待己的态度。

社会态度是由认识和情感两种因素构成的。所谓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是要认识到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比起社会对他的恩泽来,总是微不足道的。社会的发展是以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为前提的,个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确会有矛盾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统一的,它统一于个体为社会事业的追求和奋斗之中。

对社会态度的形成一般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二是基于个人的经历。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和追求能够得到社会的相应酬报,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他就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使个人的荣誉感和社会的荣誉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和追求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甚至遭到误解和歧视,那他就可能形成消极、冷淡甚至对抗的社会情感,产生认知和情感的严重失调,对社会就会形成矛盾的或摇摆不定的态度。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才能克服这种情与理的失调现象。

心理的姿态决定你立世的姿态。态度是相互感染的,你对人持什么态度,别人也会对你持什么态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好性格是由自己的好心态滋生出来的。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仅是一种好心态,好性格,而且是一种崇高的好品格,应该说是最高层次的性格态度特征。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404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3章 性格的特征——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2)------

4.性格的理智控制特征:你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吗

理智控制性格特征多表现为思维具有独立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分析性和综合性。这种性格的人大都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容易激动、发怒、平时保持心平气和,一般从他们的表情中看不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具备理智型性格的人感觉真实,给人以安全感,性情稳定,思想成熟,做事周密,成功概率高。

性格中的理智特征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人与人在个性上的差异也同样反映在性格的理智特征上。大致地说,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上的个性差异基本上表现为这样几类:主观或客观、被动或主动、精细或粗略、严谨或草率等。

人在理智特征方面的这些差异对人生的活动影响极大。以感知为例,有的人主动而细微,有的人则被动而粗略。前者观察时目标明确而专一,很少受与目标无关的刺激物的影响,感知时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后者则很容易受与目标无关的刺激物的干扰,感知时心猿意马,粗枝大叶。人感知时的特征与感知的结果是成正比的:感知主动而精细,则对被感知对象的认识就全面而深刻;感知被动而粗略,则对被感知对象的认识就难免片面而肤浅。再以记忆为例,有主动性和缺乏主动性的人,记忆效果总是大相径庭的。前者目标明确,愿望强烈,记忆过程中能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这就充分保证了记忆的质量。这不仅使学习省时省力,而且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工作效率。后者缺乏目标和动机,因此,既无从保证记忆的量,更谈不上记忆的质。思维也是一样,有主动而严谨的思维习惯的人和盲从而草率的人,不仅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会存在很大差别,而且其实践结果也往往迥然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前者总是深思熟虑每一个步骤,把可能有的结果都考虑到,在实施计划前就进行一些超前性研究,从而保证了决策的质量。而后者往往盲目冲动,草率从事,在碰了钉子后往往才能有所醒悟,结果常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由此可见,人的理智特征与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之结果的优劣总是成正比的。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天生健全的理智特征。任何人的理智,在没有经过严格的自我训练前,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健全之处。因此,这就产生了克服理智特征中的不健全因素,从而培养健全理智的问题。一般而言,健全理智的指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客观性。这是指感知、记忆和思维时能尊重客观事实。如成语中描述的“实事求是”“确凿不移”指的就是这种情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二是主动性。这是指能主动地观察、记忆和思维,这样才能扩大信息源,避免盲目性,增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如此,它还有利于人及时把握时机。

其三是精确性。如成语中所说的“毫厘不爽”。理智特征中的精确性往往是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前提。离开了精确性,凭借模糊的概念和印象,是绝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

其四是严谨性。如成语中所说的“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这主要是指感知、记忆和思维时要严密、周到、全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感知、记忆和观察时的深入和深刻。

所谓性格的理智修养就是指按照健全理智指标调节自身理智特征,使其符合指标的过程。而健全理智的目标则是形成健全的思想。因此,作为性格美塑造的一个具体途径,健全理智的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了解培养健全理智的意义。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观念,如果没有真正认识理性对于人生的意义,如果理智修养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需要,那么,就不可能有健全理智修养的行为发生。

其次,应对自己的理智特征进行一番严格的全面分析。通过内省使自己达到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既包括对自身弱点的认识,也包括对自身长处的了解。人在理智特征方面的自知之明也是这样,既应知自己理智特征方面之短,也要知自己这方面之长。只有基于这样的自知之明,理智的修养才能有的放矢。

再次,就是要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理智习惯。因为健全理智的指标包括客观主动、严谨。而客观性则为健全理智的基本问题。然而,谈到客观性人们往往不以为然,总以为这是不言而喻或者很容易做到的。其实不然。中国有句俗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眼见却并不一定为实。若非如此,那为什么又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个被无数人生经验验证的事实存在?为什么同是秋天,诗人刘禹锡和词人李清照所见所感却是如此悬殊?又为什么同样一本书,专家所看到的与普通读者所看到的却大相径庭?

可见,客观性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而且,要求所有人在理智特征上都保持毫厘不爽的客观性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会因时、因地、因所处地位以及现有知识水平或心境不同而影响感知、记忆和思维时的客观性。但是,相对的客观性是存在的。我们固然不可能纯客观地描述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只“鹿”,但我们至少不应犯“指鹿为马”的错误,至少应有对“鹿”的属性的基本认同。

特别重要的是,经验证明,要培养自己理智方面具备相对的客观性;这首先要求我们能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它使我们于不自觉中戴上了有色眼镜,以自己的喜好和愿望去感知和评价事物。“人只看见他愿意看见的东西”,这条由经验而得出的格言所说明的也正是这个问题。这种以主观代替客观的认知偏差难免会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记忆和认识。因此,培养客观性必须以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为前提条件。

良好的理智习惯还要求我们训练自己思维的严谨性。客观事物本身是有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的,一个具有良好理智习惯的人就必须善于把握这种规律的内在逻辑,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事游刃有余。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侯其父亲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理智习惯和思维的严谨性。一次,王戎和许多小伙伴经过一棵李子树时,别的小孩都去摘,唯有王戎不动。旁边的大人问其故,王戎回答说:“这棵李子树长在大路边,来往行人很多,谁都可以发现。但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它一定是苦的。”大人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于是,对王戎的智慧佩服有加。

因此,任何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理智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它需要多次重复和练习才能产生。而我们性格的美正是这样被塑造的。

一个人是否理智,与其性格有密切的关系。而理智又是感知、记忆和思维的集成,你怎样认识事物就会形成怎样的“理智”,而怎样的理智就会表现和暴露出怎样的性格。

5.性格的意志调节特征:你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吗

性格的意志调节特征可分为下面四个方面:意志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你对自己的行为的目的,具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意志的自制性——主要表现在善于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意志的果断性——能促使你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坚决的决定。意志的坚毅性——就是指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顽强奋斗。

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人们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自觉水平体现着意志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首先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确定的程度。如有人办事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有些人却凭一时感情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有人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人却人云亦云,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其次,表现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如有些人办事主动,能督促自己行动,同时又表现出节制,不断纠正自己行为的错误或偏差;有些人却懒于行事,缺乏自觉性,或者任性胡来,对自己无法约束。

再次,表现为对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的应付。如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人镇定自若、果敢明辨和敢担风险;有人却惊慌失措,拿不定主张且迟疑彷徨。

最后,表现为如何作出决定并加以贯彻执行。比如,有人持之以恒,有人却一曝十寒;有人灵活善变,有人执拗顽固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某某人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某某人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这里所说的“坚强”“软弱”等,实际上都是性格的意志特征。通常人们总是用一个人的意志特征代指他的性格特征,这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意志特征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主导倾向,是性格的核心内容。人类从洪荒时代的愚昧走向现代社会的文明,创造了无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断创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人类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顽强性,体现了人类特有的意志力。现代科学发现,在比较高级的动物中,也可以表现出“灵性”,也就是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和意识,也可以有情感表现,甚至是非常丰富和动人的情感。但是,动物不可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这只有人能够做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各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理想的意图”在高级动物中可能也有所反映,可要变成“理想的力量”却只有人类才能实现。所以说,意志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类心理花园的一朵奇葩。

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方向、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人的行动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无须意志努力的初级行动,第二个层次才是意志行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或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须的行动;二是抑制和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欲望和行动。意志行动是人脑的高级机能,必须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参加。当一个人执行意志行动时,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都参与其中,起着命令、调节、制止等作用。一般年龄越小的人,有声语言越突出,下决心干什么,嘴上就讲什么;年龄越大,无声语言也就越占据主导地位。但当人们遇到特别大的困难,要克服很大的痛苦时,往往也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意志行动这种心理特征最能够反映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反映成人与小孩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差异,它也是反映我们性格坚强、成熟程度的最重要标志。

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说,强调意志在性格中的核心地位,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像散步那么自在,像看戏那样轻松。人生既不是平川纵马,也不是河滩嬉水,它是严峻的、曲折的、艰苦的历程。没有意志活动,人就会成为本能欲望的奴隶,就会被那些消极的情绪所控制,就会陷进那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而一个人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准备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生活的事实告诉人们,成绩的大小与意志的强弱往往是成正比的。英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弄清狂犬病的病源,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了三个孩子接连死去的打击,最后,自己的性命也差点搭进去。所以当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奥秘时,他回答得很干脆:“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没有意志,热情可能流为浮躁;没有意志,诚实可能导致轻易的叛变;没有意志,理想可能流为空想;一切性格特征只有与良好的意志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放出夺目的光辉!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听到这优美的歌声,就使人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动人画面。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唐僧姓陈名袜,佛号玄奘法师。他13岁出家学习佛经,27岁时只身一人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跋涉险山恶水,顶着炎炎的烈日,忍着凛冽的寒风,面对毒蛇猛兽的袭击,身临缺粮断水的险境,终于冲破千难万阻,到达佛教胜地——印度,取回了真经。从取道西天到返回长安,他风风雨雨17载。上路之时,他还是个未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返回之时,已是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经过17年的磨炼和归国后的潜心专研,终于使他成为我国佛教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

像唐僧这样自觉地确立西天取经的目的,排除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阻,实现取经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坚持性。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坚持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人的意志活动,通常包含着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这三个心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人的意志活动,影响着人的性格走向。

决心就是人们常说的“立志”,是指对自己所做决定的肯定并付诸实施的心理,它是意志行动的首要环节。我国学者陆九渊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一般说来,决心包括确立行动的目标和选择达成目标的方式、方法。就唐僧而言,决心一是指他确立了研习佛经的目标;二是指他选择了去西天取经这一实现目标的途径。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404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成功励志小说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作者:安然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1404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