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拨罐疗法》:第1章 序言

 

------第1章 序言------



拔罐疗法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其操作简单,用之常有奇效,故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拔罐疗法是采用筒状,工具,利用火焰或蒸气等,使罐内形成负压,而准确地将罐具吸附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拔罐疗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经济实用,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的近百种疾病。

笔者为推广和普及拔罐疗法,总结了临床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参考借鉴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实用为原则,写成了《常见病拔罐疗法》一书。本书共分为十六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拔罐疗法的原理,人体经络的作用,拔罐疗法常用的穴位,罐具的种类,拔罐疗法的分类,拔罐常用的材料,拔罐前的准备,拔罐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重点推荐了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共计96种常见病的拔罐方法,并配有示意图予以说明。本书所介绍的操作方法均容易掌握且简单实用,文字亦通俗易懂,很适合基层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阅读应用。

《常见病拔罐疗法》一书自1996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曾多次重印,发行了10万余册。并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本,海外读者也十分欢迎。此次修订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在尽量保留原版特色的基础上,吸取了许多读者的意见,增加了13个病种和拔罐疗法近年来的新进展,以不同的拔罐形式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图文并茂,使广大读者更容易阅读和掌握。

由于笔者学识浅薄,加之时间仓促,虽经修订,仍难免有误,敬请读者继续予以批评指正。

刘强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520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2章 引子------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火焰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治部(穴)位,通过吸拔和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的外治法。

拔罐疗法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且可治疗多种疾病。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在晋代医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以牛角制成罐来拔脓,治疗外科疮疡脓肿的记载。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应用:“患(歹奄)(歹枼)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壮丈夫屈手头指及中指,夹患人脊骨,从大椎向下尽骨极,指复向上,来去十二三回,然以中指于两畔处极弹之,若是此病,应弹处起作头,多可三十余头,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在以后的《古今录验方》中,也有以角法治疗蝎螫的记载。此外,还有《瑞竹堂经验方》的“竹筒吸毒法”,《外科正宗》的“煮竹筒法”。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对火罐的出处、形态、适应病症、操作方法及其优点等,均作了详细介绍,如:“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入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的种类、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并从民间转入正规医院。其罐具也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乃至近年来研制成的抽气罐、挤压罐、电磁罐等。操作方法亦从单纯的留罐法发展为走罐、闪罐法,以及针罐、药罐、火罐、刺络罐、抽气罐、水罐等拔罐方法。治疗范围从单纯吸拔脓血发展成能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的近百种疾病。

拔罐疗法之所以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因其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实施过程中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520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常见病拨罐疗法》

作者:刘强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常见病拨罐疗法”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520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