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心理学老师叶湘虹:让我们一起给心理健康打一剂“预防针”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老师;面对来访者,我就是心理咨询师;走进生活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哲学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YY妈心语’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这些只是叶湘虹众多身份中的一部分,但每个身份在她看来都是独立的,不可交叉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老师。面对来访者,我就是心理咨询师。走进生活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寻找“生活的疑惑”和“学生的欲求”
“心理学家们征集了10位志愿者,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志愿者被告知,此次试验是通过化妆,把他们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人,志愿者在指定地方观察和感受陌生人对自己的反应。疤痕妆画好之后志愿者只能看一次,随后化妆师又偷偷地将“疤痕”擦掉。志愿者从实验地点回来后,无一例外都觉得陌生人因为脸上的“疤痕”而对他们非常不礼貌,甚至觉得陌生人一直在盯着自己的脸看。”

像伤痕实验、西西弗斯的神话、求雨者这类有隐喻意味的故事,在叶湘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经常可以听到。

叶湘虹常说“课堂的理论要结合生活中的疑惑并与学生的欲求达到吻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她也是这么做的。通过浏览学生朋友圈的情感抒发,和学生交流,以及心理咨询过程中接待来访者,她总结到: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对大学和未来的迷茫、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疑惑、人际交往困难、恋爱和性问题、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不当等。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迷茫”。

“大学对学生的自主状态要求很高,但学生们普遍习惯了高中心无旁骛的不需要‘思考’的学习,进入大学后,他们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但学什么,怎么学,包括如何做计划,未来要走哪条路,内心是比较迷茫的。”叶湘虹很流畅地说出这些平日里的观察,没有一秒钟的犹豫思考,语速也加快了一些。
大学生希望寻求更亲密的爱恋对象是很正常的,但从小到大,没有一门课教过大家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所有关于恋爱的经验都是不断试错、“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过程。

恋爱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不够勇敢向喜欢的人表达爱;二是不够胆量拒绝别人的示爱;三是不懂如何把握恋爱中亲密关系的边界。“有些学生在恋爱中爱人的能力有限,原因是不能很好地爱自己。”说到恋爱问题,叶湘虹把这句话重复了很多遍。

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爱自己,就会感觉缺爱,就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爱。父母又不在身边,一旦找到亲密的爱恋对象,就把对方当做自己所有的依赖,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甚至是物质需求,通通都期待对方来满足,就像从父母那里拿爱一样理直气壮,对方没有达到美好的预期,就会反复地发生争吵。

“但一味索爱的人忘了,对方也是一个孩子,也是只身一人来求学,也需要人爱。爱是相互的,得到和付出要等同,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


课堂教学力求“上医治未病”


当找到“生活中的疑惑”和“学生的欲求”后,叶湘虹在课堂上做的不只是对症下药,更是力图让教学达到 “上医治未病”的效果。

正在上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生李悦说:“叶老师课上讲的隐喻故事和亲身经历,真的能触动心灵,一个激灵,忽然就明白了什么,很多以前没有想通的事,都在这节课上找到了答案,这种感觉很神奇。”

叶湘虹一直把教学目标立足在普及心理保健意识、减少病耻感、心理扩容等方面,并站在积极心理学的立场,给学生呈现生命的真相,鼓励学生勇敢地去面对坏,享受地去迎接好。减少病耻感,希望学生能正视心理问题,在治疗时要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还能给身边的人提供帮助。
“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心理容量太小,只有心理扩容,才能 hold 住扑面而来的问题和压力。达到‘上医治未病’的效果。”说到如何心理扩容、增强心理弹性时,叶湘虹频繁地用到“ hold ”这个词,伴随着的语气也是斩钉截铁的,“成长的捷径是读经典。”

当不能亲身体验各种生活时,就要多读经典,多接触社会,多去看别人的生命历程。看得多了就会明白,在心理问题与心理痛苦上,自己并不特殊,有很多人在一起战斗。“这可以降低他们很多精神压力,我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进入生活,而不是远离生活。”

“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一把看不见的手术刀,面对的是整个精神世界。”虽然教学任务繁复,但叶湘虹总能给每一次的教学赋予意义。很多毕业生会发邮件向她请求人生指导与心理帮助,甚至有已经毕业十多年的学生,还一直在给她发节日祝福短信,这让她觉得很骄傲也很感动,“当老师如此,足矣!”
心理咨询师


正视朋友误解,坚守职业规范
咨询师要保持客观中立,不给来访者做直接的建议,也不做道德评价,而是通过晤谈,引导来访者审视自己的心理图式或人生脚本,发现问题,找寻内在与外在的心理资源,重构并践履新的心理图式,获得心理成长。

咨询师要倾听和换位思考,要深度理解来访者心里的痛,给来访者以心理支持,所以咨询师要把精力集中在来访者身上,表情、声音、姿势、能量状态等所有细节都要注意。

“在做咨询时,我的身份只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人格平等,我们的关系也只是咨访关系,此外再不会有其他关系。”叶湘虹的神情严肃起来。为了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咨询师和来访者杜绝双重关系。一般来说,咨访关系结束三年以后才能建立其他关系。
“‘你妈是心理咨询师,那你就是个透明人,你好惨啊!’我女儿的初中同学曾跟她这样开玩笑。”由于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的欠缺,叶湘虹在心理咨询师的路上也被误解过,“别人会以为心理咨询师就是百事通,什么问题都会来咨询。”

但心理咨询师有行规:熟人之间不能做咨询。为了保证咨询的效果和咨询师的客观公正,遵从行规时,她就会被人误会有架子,不乐于助人。

叶湘虹说到心理咨询师的烦恼时,声音还是如往常一样平稳,脸上也是一如既往地挂着柔和的笑意,“在朋友身边,我就是一个朋友,不是咨询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来关心她们,但我可以在她们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介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充满信心


心理咨询行业里也有个别乱象,有些心理咨询师,利用来访者的信任骗财骗色,甚至是不能 hold 住来访者色情性移情而与其发生性关系。叶湘虹解释说:“来访者可能会在咨询师身上发生移情,把咨询师当成自己生活里的角色。但不管自己情绪如何,不管来访者是什么状态,一旦开始咨询,好的咨询师就要能很稳定,能 hold 住场面。”

要保证自己稳定,心理咨询师离不开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学习、个人体验以及专业督导。“一旦进入这一行,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道路,永远没有尽头!”她不疾不徐地平稳地说着。

中国目前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已超过100万人,其中约10%可以做咨询,做得好的充其量也只是三五万人。但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一直在路上,精神卫生法等正在逐步完善,社会大众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个别咨询师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确实存在,但些微不和谐的音符并不能阻止整个行业奏响蓬勃发展的乐章,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和接受心理咨询的时代,这点我是坚信的。”叶湘虹一字一句地表达着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良好前景的无限期待。
写在最后


我从事了19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给不少严重心理疾患的个案咨询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要把一个已经患病的来访者从精神极度痛苦甚至崩溃、自杀边缘的状态治疗好,陪伴和支持他们走出人生的困境,咨访之间及来访者背后的父母、老师、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巨大,这个过程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我们更应当面向普通大众,如学生、家长、教师、职员、领导等,提前做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提升大众的心理保健意识,减少病耻感,提高需要医学治疗时个案的就医依从性,做到有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上医治未病”。通过心理健康普及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社会成本。

我写“YY妈心语”公众号,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录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美好!

我知道我的能力与精力有限但我愿意尽绵薄之力

——叶湘虹

#征集#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是谁随口给你起了个外号就被沿用至今?

是谁在你说出需要帮忙时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

是谁总在你说出你想吃的东西时陪你去吃?

又是谁在你跌倒时,大笑着说你傻却第一反应还是伸出手去?

又是谁会成为你即将毕业时最放不下的“同窗的你”?

TA也许是你的室友,也许是你的伴侣,或是你的闺蜜/兄弟……
采访 / 刘冰洁 李悦
采访稿撰写 / 刘冰洁
图片来源 / 庞嘉钧
编辑 / 刘冰洁
责任编辑 / 韩燕


    关注 中南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