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行业面临洗牌,品牌民宿将瞄准人文度假市场

 

在寻找乡愁、文化复兴的当下中国,依托田园乡村老旧房屋及优美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民宿产业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



在寻找乡愁、文化复兴的当下中国,依托田园乡村老旧房屋及优美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民宿产业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新型城镇化大力向前推进的同时,乡村也由此被重新定义且被赋予诸多新的色彩。

随着旅游消费习惯的演变,民宿在近几年处于持续升温的态势。2016年,对于民宿行业来说是快速发展的一年。 据权威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底,客栈民宿线上注册量总数达到48070家,较2015年增加近6000家。2017年,国内民宿短租数量依然不断增长,诸多有特色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全国开花。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坦言,2018年,等待短租民宿的将是行业洗牌。那么,2017年,民宿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或是转型。

学加网:中国的民宿脱胎于古城里的“客栈”和“农家乐”,但其形态、业态和文态又高于普通客栈和农家乐。作为一种旧乡愁(或旧乡愁情怀)与新乡土(或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民宿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在多主体的共同推动下,民宿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民宿俨然成为各路群雄逐鹿旅游的重要战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国内的“民宿”多如“枳”,如皇帝般穿着“民宿”的衣服而已,本质上已背离民宿的本义,以情怀之名行精品酒店之实。

2017年,中国民宿处于战国时代,民宿和它们的投资者面临着多方博弈和进退两难的选择。有人因为当地市场不稳定,营收状况不佳,考虑是否通过转手;有人因为经营爆款民宿,受到资本和政府的追捧,准备扩大规模;有人又在融资模式、复制速度、产业转型等方面犹豫不决、难以着手。

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涌入了,民宿就远了。

老房屋的新生命
所谓民宿,大多依托村落景观、自然风景、特色地域文化等既有资源,以简单食宿接待、特色农产品及地方特色歌舞表演为基本形态,提供休闲旅居度假服务。这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形式就是利用原有村民的闲置空房,挖掘周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独特性和专属性,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旅宿产品,并营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唯美生活意境。

民宿作为一种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在文艺工作者、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地方政府、资本机构、地产商等多方主体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行业发展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

大多数比较火爆的民宿都巧妙地运用了当地村民的原有住房,周边的山水河流,独特的民俗文化,且在合理改造、维护和利用老旧房屋的基础上,营造出了独具特色和个性化的生活空间,给旅客创造了世外桃源般的居留感。与城镇日益狭小与拥挤的生活空间相比,这些记忆中的小河流水型乡村已升华成为一代人对理想生活状态最好的诠释,曾被抛弃和遗忘的老旧房屋也由此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国民宿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一、民宿经济火爆,经营两极分化

2015年民宿可谓是赚足了业内外的眼球。民宿年盈利破百万的新闻报道屡见于各大网站,与此同时一大批业界大佬也纷纷进军民宿产业,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在金华浦江豪掷6000万打造中国最高端民宿,一晚定价5000元,让很多五星级酒店都感叹望尘莫及;上海迪士尼也瞄准民宿市场,计划在开园之前推出100间配套民宿……民宿经营之火爆可见一斑。

民宿在我国不过七八年的发展时间,却迅速在旅游住宿板块的中、低、高端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从各大预定网站的数据来看,当下我国每间民宿的单日定价集中在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的各个水平。

从表面来看,民宿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一种高品质、多元化的住宿选择,并且以极强的盈利能力吸引着社会各界资本力量的参与。

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当下我国民宿产业却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极化:

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及强大的品牌效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定价堪比星级酒店却异常火爆、全年无淡季;

另一方面,大批新晋民宿经营者,却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举步维艰。
二、市场竞争加剧,盈利水平下降

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盛行于日、台的外来产物,民宿的发展有着其特定的发展内涵及鲜明的特性。

纵观当下我国民宿产业发育程度较高的江浙、云南等地,可以发现我国民宿经营模式中一些显而易见的共性:

民宿的发展要依托于高品味的自然及人文资源,通常与著名景区相伴而生;民宿的经营主体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外来者为主,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获得民居暂时的使用权;民宿的发展要建立在对旧民居的改造提升之上,以重塑契合市场需求的核心吸引力。

在一般模式下,一栋民宿在投入运营之前就至少包含了租金、装修等投入,进入实际运营之后还会涉及到雇员工资、营销成本及日常损耗等各项开支,高额的前期投资未必能换取同等的收益。

[b]1


请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

[/b]

近年来随着民宿的走红,多元资本和力量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涌入加剧了民宿市场的竞争,装修、租金等前期投入也一路水涨船高。而一些非热点景区周边的民宿,虽然租金相对较低,但在地理位置偏远,淡旺季分化、营销成本过高、入住率低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资回报期将更长。

[b]2


特色经营至上,后续投资不断

[/b]

民宿以营造精致化、特色化的住宿见长,在整体装修风格、空间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等方面就有着比一般经济型酒店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经营中,为了紧跟市场热点,维护稳定的客源群,结合台湾及内陆成功民宿的发展经验,每五年就是民宿新一轮的整修提升期。

民宿经营者必须持续不断的注资,不断优化软硬件配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独特的吸引力。

[b]3


面临行业洗牌,经营前景未知

[/b]

与民居所有者签订使用合同是我国民宿经营中的普遍模式,随着民宿的走红,这一模式隐藏的问题也更加尖锐。

在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杭州、丽江等地,早期怀抱旅游梦进入民宿市场的经营者即将迎来民居使用合同到期的行业洗牌期。

一方面,在市场关注度持续走高,多元主体竞相涌入民宿产业的宏观格局之下,租金上涨、竞争加剧将会成为常态,这种常态将会进一步压缩民宿的经营收益;

另一方面,随着民宿经济效应的日益显现,房东单方面撕毁合约的事情将会发生的更加频繁,缺乏法律支持和市场监管的大环境决定了民宿经营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乡村和大众旅游热潮的双重叠加,推动了我国民宿产业的大发展,一大批高端精品民宿应运而生,在莫干山、杭州西湖等许多景区的周边,都可见到一晚数千元的高端民宿,它们以极强的设计风格和文化特色与景区的发展互为补充、互利共赢,也以高额的年收益吸引着无数后来者的参与。

但民宿的实际定价和盈利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在区域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超过市场接受程度的定价不具备在大范围内推广的普适性;

此外,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自有其特殊性,民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日益高涨的房租,都决定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成为民宿产业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品牌民宿瞄准人文度假市场
品牌化经营

何为品牌?品牌代表着在用户或者消费者心中的综合形象,也就是品牌所阐述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品牌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也是一个必经之路。打造品牌,形成持续的客流,才能早日实现稳定收益。当然,品牌化经营的同时需谨防其“变质”为主题酒店。民宿新玩法 人文唱主角

不久前,刚刚完成超过3000万元线上众筹的青普土楼行馆项目,是青普在福建的第一站,并计划于今年国庆投入运营。

青普瞄准的是以高净值人群为消费主力的人文度假市场。他们的玩法是,于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的山水胜处,建造高端精品民宿,并充分挖掘与开发在地文化资源,以提供文化体验与产品的方式,满足人文度假新需求。瞄准民宿行业市场痛点

国内与民宿有关的故事,大多绕不开情怀二字。“号召和动员更多人,到山水胜处,以文养心,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在一次网络直播中,王功权如此描述投身民宿业的初衷。
近几年,国内民宿业井喷。但王功权认为,民宿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足以满足日益多元的市场需求。他瞄准的是高净值人群的市场需求。

“进入民宿业的人形形色色,大多都怀着回归乡野的情怀,但总缺点什么。”张少良是南靖青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口中的“缺点什么”,指的是缺少品质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相匹配的高端度假产品。在他看来,当前民宿业正面临着体量小、运营欠专业、盈利模式单一、同质化、缺少沉浸式深度体验等困境。休闲度假产品的创新将成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青普定位于人文度假生活方式提供商,居住仅是其产品体系的基础部分,在地文化体验才是核心。在青普人文度假产品体系中,住宿仅仅是一个方面。基于文化行馆而衍生出文化体验项目,构建人文度假生态链,才是核心。
资本玩转民宿,应有更多考量
但凡资本狂热追逐某一行业,必需审慎对待,这是一场烧钱游戏,还是资本与新兴业态的有益互动?因此,当房地产商、OTA运营商和旅游内容生产者等纷纷裹挟各路资本入局,业内的观点莫衷一是。

实际上,强资本进场,确实能够给民宿业带来新的玩法。众所周知,民宿行业本身就具有重资产属性,而其在产品开发与运营方面,都需要强调的团队与专业能力作为后盾。显然,当民宿走向产业化与规模化,光靠情怀驱动,已远远不够。强大的资本实力与专业的企业化运作,作为有益的补充,必不可少。这也是营造健康的民宿生态的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热钱可以不加节制地涌入,投资者需要有更多的前期考量。一个业内共识是,民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完全遵循规模经济的逻辑。真正打动人心的民宿产品,必然是有个性、有文化、有温度的,而不是传统酒店流水线式的标准产品。这也正是为什么台湾精品民宿在广受认同。但资本的最终目标,不外乎追求规模化与更大的市场份额。如何处理好规模化、标准化与个性化、在地化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是青普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经济效益之外,资本方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尊重当地传统与空间尺度、如何协调好与原住民的利益关系、如何与政府进行有效的互动等社会效益层面的议题。早前云南民宿业因洱海整治而备受打击,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经验。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学加 以学会友
找到自己靠谱对味的小伙伴





    关注 文化产业研习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