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路人甲》:关于“横漂”的非励志片

 

纪录片式的电影,褒贬不一,但是仍有其存在的意义。...



这是一个关于“横漂”的故事。

据说导演尔冬升在开拍前做了近4个月的采访,听了200多个“横漂”的故事,整理有近百万字的文字材料。

这是一部以纪录片为风格的故事电影。影片从一个在雪乡长大的东北小伙子万国鹏,因为受到演过话剧的父亲影响,满心期待地来到横店渴望实现演员梦想为开始。这是一部关于草根群演的记述作品,也是一部关于横店漂流的生存指南日记。影片中呈现了怀揣梦想而热血澎湃的青春,为实现目标而坚持奋斗的恒心,为对未来的期许而敢于付出和放弃的勇气。但是,影片结尾处,却向每一个群演发出了“你们觉得自己能成功吗”的提问。每一个回答都充满迷茫,或者无言。漫漫长途,他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去向何方。

横漂们,成功与否,能否成功?——这正是导演苦心孤诣地对群演的发问和警醒。而这,才是整部影片真正的核心要义。

横店,这是一个传奇的地方。每年有无数的草根从全国各地奔赴这里,成为上百部影视剧的群演。每个人都希望着,哪一天从群演变成有台词的甲乙丙丁,变成有戏份的边角配角,慢慢变成主角,最终成为真正的演员或者一夜爆红的明星。有的人怀揣关于演员的梦想而来;有的人为了改变现实的窘境而来。他们希冀着有一天被导演慧眼识珠,可是他们本身并非珠玉,没有科班出身,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包装,没有指引,更没有可以依傍的关系和权势,只有一腔热血和年轻稚嫩的脸庞。恰恰因为他们只是一群普通又平凡的草根,所以他们更热切地渴望成功,而成功并不只是为了梦想。他们希望通过成功来确认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是对的,希望通过成功改变家人朋友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成功来补偿之前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和流过的泪,希望通过成功来脱离出身的阶层、脱掉“草根”的帽子。

影片中有一段群演在饭店里关于成功和坚持的讨论,便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在横店这个梦工厂里沉沦,有的人忘记了来时的初衷,有的人选择放弃梦想,有的人在含混度日,有的人还在坚持和等待。

谁都渴望成功,渴望趁早成名、年少得志。然而在这样一条奔赴成功的路途上,有的人赌上了人生,有的人放弃或失去了生活。留下或者离开,仿佛成为人生因此向下或者向上的艰难转折。关于梦想的信仰,也许会有更多坚守的力量;而关于成功的追逐,则不是每个人都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而更多的人,还在梦想和成功的迷雾中徘徊不前。

在来到横店之前,来或不来是一个问题。在来到横店以后,留下或者离开是一个问题。

到最后,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留下了。不管离开的还是留下的,他们都依然在唏嘘在感慨在思考,成功是什么?成功在哪里?不管结论是什么,要来的人还在继续来,渴望梦想和成功的人还在继续追求。

对于这样一群追寻梦想、渴望成功的“横漂”们,导演尔冬升做到了从他们的角度去看世界,同时还做到了从他们的世界跳脱出来,重新理智而清醒地看待他们。

所以,影片的视角从万国鹏这个东北年轻人出发,但是影片真正的隐喻却落在了沈凯身上。

为了支持沈凯演戏,徐小琴一边开饭店一边当特约演员。但是沈凯为了一个角色,决定放弃徐小琴腹中的孩子。徐小琴离开。沈凯精神上收到打击,演戏失败。也许那一刻,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生活重要还是演戏重要,到底哪一个更值得?沈凯想不明白,最后以至疯癫。

这是一个失败的悲剧,但,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坚持没有过错,追求梦想和成功也是人之常情,选择是每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地开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也不是每个人都必将遭受失败。成与败,得与失,一直都是未知的,能为每个人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未知的。所以,未来如何,不去做,永远不知道结果。所以,未来如何,只能由自己去承担。

影片的最后,万国鹏劝一个跟当年的自己一样来到横店寻梦的青年人回家,却又被他劝服,并把他留宿在自己家里。万国鹏追回了王婷。蒿怡帆跳出了人生中第一支独舞,精彩而张扬,却跌落在最后一个舞步。

所以,《我是路人甲》并不是一部励志片,而是献给每一个做自己人生主角的群众演员的回馈、思考和警示。影片希望引起社会对群演的关注,更希望群演自身能够回归自我、自省和思考。尽管影片的票房差强人意,这是后话。

最后,用一句歌词结束:“不具名的演员不管有没有观众,谢谢侬”。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豆角烧茄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