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的客流量是怎样计算的呢?

 

关注各地地铁官方微博的童鞋都会发现,大多数官方微博都会发布每日的地铁客流量数据,但你知道这个数据时怎么计算出



关注各地地铁官方微博的童鞋都会发现,大多数官方微博都会发布每日的地铁客流量数据,但你知道这个数据时怎么计算出来的吗?比如:公布的线网总客流量为680万人次,那是否代表着有680万人乘坐了地铁呢?这个客流量是如何计算出来呢?

地铁客流量是这样计算



常见的客流统计

日常地铁的客流统计,一般统计三个数据: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而有这三个数据累加统计的有三个量:客运量、集散量、乘降量,统计周期多以日为单位。一般地铁对外发布的客运量是进站客流与换乘客流之和得出,不再累加出站客流;而集散量则为进站客流加出站客流,乘降量为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的总和。

车站、线路、线网的日客运量计算
1
非换乘站日客运量

即本站的日进站客流总数,车站的日进站客流包括闸机进站数加上边门进站数(使用纸票进站或使用符合免费乘车条件证件进站),由于边门进站数一般较少,现在的各个地铁一般不再累加此项数据,直接采用SC系统内的日进闸机验票次数作为进站客流,该数据即为该非换乘站的日客运量。
2
换乘客流

乘客在整个坐车的过程中换乘的次数都计入换乘客流。至于换乘客流,假设某站为A线与B线换乘站,则该站的换乘客流由两部分组成,A线换B线客流加B线换A线客流,三线换乘站同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换乘客流的计算只统计站内换乘,及无障碍换乘;出站后的有障碍换乘(例如广州地铁三号线与APM线的换乘)不计入换客流。

关于换乘客流的计算:

换乘客流的计算不像进站客流那样,由机器数据直接得出,换乘客流都有计算模型的,最开始使用的有最短路径法最少换乘次数法

所谓的最短路径法,通俗点解释就是,假设一名乘客从某线的A站进站,从另一条线的B站出站,那根据模型默认该名乘客按最短路径乘坐地铁,期间乘坐时间是最短,但中途可能经过三、四个换乘站。最短路径的实现是用迪杰斯特拉算法实现的。

所谓的最少换乘次数法,通俗点解释就是,假设一名乘客从某线的A站进站,从另一条线的B站出站,那根据模型默认该名乘客按最少换乘次数的路径来乘坐地铁,可能期间只换乘一次,但比最短路径多坐了半小时的地铁。

当然前面的两种模型在地铁只有较少线路还未形成线网时数据比较准确,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但乘客毕竟是活的,尤其是当地铁的线网越来越大,同样一个目的站,换乘方式可能千奇百怪,有多种选择,再使用这两种单一的模型就显得十分不合理,比如使用最短路径法就会出现多次换乘(可能超过3次)的情况,与乘客实际出行的路径出入很大。现在,一般采用的是比较科学的综合清分模型,通过对OD站点间多条有效路径分配比例(第一个比例)和每条路径中各线路的分配比例(第二个比例)综合得出各线路的清分权重,以此来计算换乘客流,而这两个比例的选择是基于乘客选择偏好调研及线网实际运营参数得出的。
3
换乘站日客运量

假设某站为A线与B线换乘站,则该站的客运量为A线所辖日进站客流总数加 B线所辖日进站客流总数再加换乘客流。
4
单线日客运量

一条线路的日客运量等于线路所辖车站的总进站客流加上所有邻线换乘本线总换乘客流。

例如A线有15个车站,其中6个是换乘车站,那么A线的客运量就等于A线15个车站的进站客运量加上6个换乘站内其他线路换乘A线的客运量。
5
线网总客运量

即每日官方发布的客运量,即为线网所辖所有线路客运量的总和,由线网所有进站客流量与换乘量的总和计算得出。

来源:《地铁的真相》微信原作者densen(部分内容稍有修改及删减)

编辑:陈诗峰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