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千里之外的遥望,这样的四姑娘山太仙了!

 

绝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事:成都建城选址居然跟四姑娘山有关?!不清楚的赶快戳进来看看!...

2017年06月12日,华西都市报运用两大版面,告诉小伙伴们如何在成都拍到四姑娘山的拍照小技巧,以及四姑娘山和成都的“前世今生”。看完小编才知道,原来四姑娘山和成都,还有这么多的“渊源”呢!


 四姑娘山 
△从温江城区远眺四姑娘山。图by田相和
从温江城区远眺,大雪塘的雪峰清晰可见。图by田相和
成都,是全球唯一能够看到7000米以上级雪山的城市。六月,经过几场雨的洗礼,成都空气质量格外优良,蓝天白云,澄澈美好。6月初,蜀山之王贡嘎山、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在成都平原相继惊喜露脸,空中染上的金色阳光,像天边那朵最绚烂的花儿一般耀眼。雪白连绵,鎏金壮美,让成都众多雪山迷骄傲不已。

可是,少有人知道曾经居住成都的杜甫也同样为雪山着迷,除了人尽皆知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还有不少诗歌专门写他各种时间段看到的雪山。虽然没有长焦相机拍摄,但从诗句中的身临其感,可以体会到杜甫当年眺望雪山的震撼与热爱。
杜甫为什么能高频次、低难度地眺望雪山?
“在成都遥望雪山”群中的学霸“大牛”赵华,尝试运用数、理、文、史多学科知识,阐释四姑娘山幺妹峰作为成都地标及对成都城建格局的影响。成都建城的参照地标极有可能是幺妹峰。

雪山
/
 
西山白雪高
杜甫看到的或是幺妹峰


 

成都主城区看到雪山的情景并非偶然一次性出现,雨过天晴,尘埃洗净之后,时有网友拍片报告,或见诸报端。拍雪山、赏雪山、亲近雪山,成都人有着独有的雪山情结。

在古代,因为空气质量特别好,这样的景象更是常见。诗圣杜甫在成都期间曾写下大量与雪山有关的诗句,不管是草堂遣闷,还是泛舟浣花溪,抑或出城、出郊多会提笔一篇有关雪山的诗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甫描写雪山的诗句中最爱出现西山、西岭、雪峰西,而他观赏雪山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城西,而“西山”肯定是在成都西,主峰终年积雪,视角必须广泛。杜甫所看到的雪山,极有可能是四姑娘山幺妹峰,而不是大家熟知的西岭雪山,因为西岭雪山不是终年积雪。

比杜甫更早的年代,书圣王羲之也一直向往成都,希望登临蜀中雪山,可惜一生未至。在其多本传记或字中都表现出对巴蜀地区特别的喜爱,更是在与朋友的书信中提到他看过很多介绍蜀地的典籍“殊为不备”。他的留字中也多次提到同一个地名“汶领”--“要欲一游目汶领……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

赵华解读,古代“岷”、“汶”通用,岷山亦即汶山。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又岷峨并称,或偏指峨眉,或指青城与峨眉,将“岷”指青城,包含其背后面的山峰群。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学书考证认为,这一段岷山即为“中国古史神话中上帝及众神居住的天堂圣山(即神话中的昆仑山)”。今小金、丹巴之地皆归汶山。

四姑娘山引汶地群山之领,成都平原之常所见,圣洁的雪峰跨越千里,震撼依在。诗、书二圣同慕,其地位自当排在峨眉之前,“奇”且“盛”,以至“不朽”。

雪山
/
 
古成都城区
街道斜斜指向四姑娘山


“杜甫写了那么多诗提到雪山,说明他经常能看到城市西面的雪山。成都城市的布局与雪山会不会有什么关联?会不会刻意将城市建造为随时可以看到雪山?”带着这个问题,赵华开始了研究。

赵华参考大量文献,发现成都旧城街道格局独具特色,除皇城、武侯祠、永陵等象征皇权皇命的建筑采用坐北朝南正南北朝向布置以外,大部分非临河街道均采用斜向布局。并且街道斜向都是偏西。有意思的是,从成都中心城区发源地“赤里街”即浆洗街一带为起点,测量四姑娘山幺妹峰的方位,是西偏北约26°。

成都的街道格局虽历经兴废变迁,但这种斜向格局始终为历代沿用,没有大的改动。同样,从“汶领”之幺妹峰、龙眼峰、鱼嘴峰(无官方命名)等山峰引直线参考线,这种斜向的街道与参考线正好吻合。

在杜甫所作诗句中,大多和雪山有关的诗句皆采用了西偏北与东偏南相对仗的方位体系,如“万里桥西一草堂”、“万里桥西宅”也可见到这种偏斜的坐标系。再联系新都旧城区及华阳地区,发现成都街道倾斜度和方位都和四姑娘山方位大致相同,意味着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人们肉眼看雪山的机会很大。那么,这是有意而为之,还是单纯是巧合呢?

关于成都斜向方位系统,也有认为基于龙门山、龙泉山地脉中轴的说法,因地制宜也并非没有道理,当然也有可能先有路,后有城镇的,各种形式都有可能。但成都主城区、华阳、新都等各自独立而互有差别地指向幺妹峰及临近山峰的建筑布局,暂时还很难说是偶然。

“我觉得,这应该与传说中古蜀人的祖先来自于西北的岷山之中有关。至今羌族还保存了‘白石崇拜’的说法”。赵华大胆猜测,古代蜀地先民建城所参考的天然地标,正是书圣王羲之所向往的汶地之领——蜀山之后四姑娘山。

雪山
/
 
遥望雪山
或是古蜀先民寄托乡愁


去年4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距今4600年—4500年的大邑高山古城遗址,是早于三星堆甚至宝墩的成都平原最早古城。

即古蜀先民极大可能最初在成都平原周边的山地建立聚落,直到解决水患以后,才从周边的高山地带迁移到平原腹心,从而创造出灿烂的三星堆、金沙文化。

古蜀先民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迁徙到成都平原?考古学界有观点认为,古蜀先民确与鳖灵治水、大禹治水传说中一样,一直在与水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既有的考古发掘中,专家推断,早在5000年以前,全球曾有一次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极可能造成了洪水的肆虐。迫不得已,古蜀先民才从丰饶的河谷,搬到相对贫瘠的高山。

梳理最近几十年的史前考古,成都平原竟没有发现一处超过距今5000年的遗存。已经去世的考古学家俞伟超曾说:“这极可能说明,当时成都平原因为动辄洪水泛滥,原本就不适合生存,直到治水渐有效果,才从岷山河谷搬到平原。”从岷山河谷而来古氐羌族系被认为是古蜀王国的主要组成。

“羌人长年与冰雪为伍,生存环境为‘白色世界’,因而由食雪尚雪而逐步形成以白为善美,以黑为丑恶的尚白观念。”赵华说,羌族长篇叙事史诗《木姐珠与斗安珠》称,迁徙途中,羌人遭到土著居民戈基人的袭击,木姐珠运用神力搬来三座大雪山阻挡了魔兵,使羌人转危为安。所以,羌人由此对雪山更加崇拜、敬畏。

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均以白石为象征,这就是“白石崇拜”,白石同时也包含了雪山崇拜。王康、李鉴踪、汪清玉在《神秘的白石崇拜》中认为“在古羌人的观念中,雪山似乎就是一块巨大的白石”,所以羌人崇拜它,形成了雪山崇拜。

羌人从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开创了古蜀国,面向西北方向且千秋积雪的白石神山,就只能是四姑娘山了。离开了故土,但对圣洁雪山的崇拜贯穿在古蜀王国的血液中。在新的繁衍地,时时眺望到雪山,也许是当时古蜀人寄托“乡愁”的方式。



通过赵华的大量文献研究可能得出,成都都城的选城位置或许真和蜀山之后——四姑娘山颇有关系。虽然没有得到专业方面的证实,但不得不说,这些冥冥之中的缘分将成都和四姑娘山牵连一起,产生一种神秘的美好,同时也为那些雪山迷和“追峰人”创造了那么多惊喜。毕竟四姑娘山跨越空间的美丽,是那么的令人惊艳!
成都遥望四姑娘山
↓↓










△拍摄于成都市高新西区,拍摄时间跨度一年以上。 图by@--水星人--
千里之外的遥望令人震撼,雪山脚下的近距离仰望同样令人生畏,纯白色雪山背后的蓝天是那么纯净,头顶的阳光是那么耀眼,耳畔的清风是那么温柔,夜晚的星空是那么璀璨……走进四姑娘山,你会收获不一样的绮丽风光。





期待和你相约四姑娘山
邂逅别样好风景
文章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

图片来源:田相和、二毛图、人物小白、谢谢的巢艺空间设计、丘寒、--水星人--、尊游者旅行管家、-再見了我的衝動和浪漫、Terry的实验室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后台删除

猜你喜欢

  • 毕业季继续嗨!现在的四姑娘美的刚刚好!
  • 剪一缕春风,邂逅一路风光
  • 力压玫瑰,原来它才是代表爱情的花!
  • 登山︱幺妹峰攀登是个怎样的历程
  • 艳阳春日行, 邂逅蓝天下的四姑娘山

温馨提示

各位游客朋友: 

四姑娘山景区地处3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热烈的初夏已经到来,明媚里温柔带水,初夏的风偶尔带着飘雪的诗意,清新而自然,感受这场夏日的无限美好。景区内的杜鹃花现已悄然开放,伴着阵阵馨香,色彩缤纷的峭立在四姑娘山里,美不胜收。省道303线巴朗山隧道已经通车,从成都到四姑娘山全面实现3小时到达。这个浪漫夏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清新纯洁、极富诗情画意的四姑娘山,看万物生长的奇妙,听百花齐放的声音。

初夏四姑娘山仍有冰雪路面,自驾来四姑娘山的朋友,请做好相关旅行计划,带好相关防滑装备(如:防滑链等),旅途中注意行驶安全。

1.高原紫外线强,即使不怕晒黑也要涂防晒霜;
2.四姑娘山属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大家尽量备好冬季羽绒棉衣,防止感冒;
3.四姑娘山春季雪较多,雪地路滑不好走,能备一双防水、防滑鞋是极好的。



    关注 四姑娘山景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