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说 不会教书的段子手不是一个好文物修复师

 

他拯救生命,更还原历史。...





毕业季·学长说
893汽车音乐电台《如歌人生》


毕业季到了,空气中飘荡着栀子花的香味。走出象牙塔,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漫漫前途的忐忑,没关系,在校找老师,毕业有学长。893毕业季特别策划“学长说”已经上线,今天的学长是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刘胄。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后,让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被大众所熟悉,以往被人忽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也开始受到关注。刘胄便是一个文物修复师。说到自己和文物修复这个职业的缘分,他笑称是小时候的自己太懒,不愿意出去玩,家里收藏的一些文物让他对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刘胄:很小的时候,父母在柜子角翻出一枚铜钱来,说这是哪个朝代的。当时,拿在手上就觉得,我现在才十岁,这里有个100岁的东西,会有一种时空穿越感。内心对未知世界的了解让我有种动力想要去从事这个行业。



刘胄出生于一个古物收藏世家。他爷爷奶奶在民国时期,是当地的富裕阶层,也热爱收藏,有一年他俩骑马从安化到北京游玩,在北京淘了许多古玩回来,其中多数青铜器都有残缺,有些完整木雕、陶瓷也因为路途遥远颠簸而破损,而小小的刘胄最喜欢坐在一旁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修复这些古玩。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刘胄就开始买文物,中学时期,他便利用周末的时间跟着大人去乡下收货,高三那一年,学习美术专业的他因为到长沙参加高考培训,于是清水塘成为了他最爱去的地方。因为当时的高校没有文物修复这个专业,所以大学时期,刘胄选择了湖南工业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

刘胄:大学四年间对我的人生有很多的积淀,包括学到的电脑知识,美学基础、摄影摄像。事实证明,大学所学的知识和现在的文物修复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做文物修复首先是要拍照存档的,另外,手艺是可以学的,但是审美和品位是靠日积月累的,包括大学期间去了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其实对后期的帮助很大。



尽管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心中的理想职业并不相关,但是整个大学期间,刘胄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文物修复的研究和探索。

刘胄:大学时候省吃俭用把市面上能买到的胶水全部买回去了,在寝室里做各种实验,每种胶水看他的耐温性,粘性,和传统的植物胶、动物胶有什么区别。总结成经验后,知道修什么文物的时候可以用什么胶水。大学四年时间,基本上有三年时间是在做文物修复,最后的毕业设计也是和文物相关的一个多媒体的介绍。有动力的东西总会做的更好,所以也得到了导师的认可,毕业的时候是全系的第一名。大学之后,就开始查各种资料,包括国际上文物修复的一些主流国家,像意大利、英国。把现在的技术和传统的思维结合之后会更好一些。



大学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对口,刘胄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但,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样,兜兜转转几年后,他还是成为了一名文物修复师。

刘胄:小时候特别害怕打针,就想当医生,给别人打针。高中时,觉得老师很好,就想成为一名老师,大学的时候在一个朋友的古玩店里,看到了一幅画像,画的是两口子,这老头子在临终前讲了一段遗言给儿子听,觉得一张100多年的画能够保存下来很难得。三个事情都是埋下的伏笔。

毕业十年之后,有个机会又回到了朋友店里,朋友的店子搬了三次,但是这幅画一只没有卖出去。后来我从媒体行业辞职,去了学校当老师,就像冥冥中注定。小时候想当医生没有当成,做了文物修复师,给文物当医生,后来想当老师,现在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大学时候第一次接触古字画就是一幅老师的字画。因为这幅画像中的老头是一个私塾先生,这幅画没有卖掉的原因是因为他破损很严重,当时的我是一名文物修复师了,于是我把它买下了,重现把它修好。



在刘胄看来,这是他和这幅画之间的缘分,这也是他和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之间的缘分。把这幅画修好之后,刘胄开始认真阅读上面记载的文字,于是,一个古人的一生在他面前慢慢上演。

刘胄:很长的一段话,三字经一样三个字三个字一起。大概意思就是小时候学走路比较晚,但是性格比较好,壮年的时候成为了一名私塾先生,成家结了婚,小儿子夭折了,大儿子一直有病,卧床不起,他没有力气教书后,就变成了一个仓库管理员。为多病的大儿子娶了几个老婆都去世了,没有子孙。我就仿佛看到一个秀才,一个教书先生经历了所有的变故然后过着凄凉的晚年。这是一个跟生命做挣扎的古人,他的真实的故事。做文物修复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也是因为这些文物的点点滴滴在刺激着我。

各行各业都有他的魅力和意义所在,对刘胄而言,文物修复的魅力和意义便在于此。如今,刘胄不仅是一个文物修复师,兼职多个考古所和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同时也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老师,从业多年,经过他的手又得以恢复完好的文物,刘胄也不记得有多少了。

刘胄:记不清,因为太多了,不过有一类是可以统计的,因为我收藏了古代线装版的书有一万多本,到现在已经修了三千本了。青铜器一般都是成套,这类的话几千件应该是有的。最难的一件是一个青铜鼎,当时碎成了47片,但鼎的大小只有20多厘米,最小的碎片只有米粒大,花了很长的时间把它从碎片变成一个整体,修复后完全看不出来,连X光都检查不出来它的裂缝。



刘胄所说的这只青铜鼎送来的时候,已经碎成了47块。清洁之后,刘胄用专用胶水开始黏合,因为黏度极强,又不能戴手套,不小心粘上一点,很难分离。黏合之后,找出缺损部位,用环氧树脂填补,用刻刀修饰。最后,需要对新补的地方做旧。如何调出跟青铜器原色一样的颜色?这个完全凭经验,这也是文物修复很多时候无法编成教程的原因。拼接,是文物修复的基本功。破碎的字画、书籍、青铜器、瓷器……都需要先拼接完整。刘胄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经常是完成3000块拼图,既练定力,也练眼力。



刘胄:在学校里面教学生的第一件事情是让他们找一个300片的拼图来练习,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很多人在第一步就被淘汰了。第二部是在课程中,一个班30个人,一个人带十个一样的碗,就是300个碗,然后砸碎放在一起,每个人把写了自己名字的那个碗找出来,修复完整,这个过程很磨炼人的意志,其他的手艺是可以学的,但意志靠自己。

文物修复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所以大一的时候有美术课,把所有国学能够接触的全部要接触好,真正的文物修复是从大二开始,还有物理化学。一般文物修复师都是多才多艺的,我经常有朋友电饭煲坏了也找我修,修电啊,水啊,很杂。都要学啊,修复其实是相通的,只是我们习惯把手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其实还原本质,修复就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文物也是一样,一方面是放在博物馆了,一方面其实是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比如爷爷奶奶的一个玉镯坏了,修复好只是为了给子孙一个纪念,是以人为基础的。



据报道,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反馈收藏文物有210多万件(套),它们中的大多数,都静存于库房,抱病延年。而全国承担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千人,以每个人每个月修复1件文物来计算,仅修复全国现有的破损文物,至少也需要上千年。因此文物修复师不愁找不到工作。即便如此,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刘胄依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刘胄:手艺是可以学的,甚至像我这样自学的很多,但是三观的认识其实是靠自己。文物其实是有两个方向,一个艺术性一个是人文性,艺术性的东西才会被人留下了,人文性的东西是靠人的感官去感受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是人,而不是动物的区别。文物修复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人类文明的变化。人类生命永远是渺小的,我们做文物修复就是要让这些无法永恒的东西永恒下去。



文物修复师,既需要对技艺有所追求,也需要对美和极致不放弃的精神,不能单纯的把它们视为器物,因为它们是有生命力的,是作者精神的延续。

在刘胄看来,每一件文物都是会说话的,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在修复过程中,你不但可以窥见作者当时创作的状态,甚至还可以窥见当时的那一段历史。因此,文物修复师就像医生一样,是可以拯救生命,还原一段历史的。


编辑:周媚、乐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注 893汽车音乐电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