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点绛唇·别样幽芬】

 

商业合作合作联系: 18605956421客服QQ: 1126918177...





《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总能感觉到一种极不寻常的幽香,隐隐袭来,然而并未曾见哪儿有浓艳的花朵盛开。原是那清雅的风兰,她随风舞动,摇曳多姿,如同仙子的身影轻盈而姣好,将要随着水波飘去。且为东风暂停那婀娜的脚步吧!但天气如此萧索稀疏,柔弱的风兰哪里耐得住这秋意沉沉?姑且留取这半缕幽冷的香气,如斯景致,大抵是湘江雨季中最为雅致的了。



题画,自古以来大抵有两种传统,一是直写画中风物,二则不是直写风物,亦不限于物内,往往有所发现与寄托。前者重于形,后者工于神。工于神者往往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所画之物的精髓和气韵来,因此也更受到文人墨客们的推崇和追寻。元代画家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寥寥数字的摹形之后(“淡墨痕”),明显可见画外言语(“清气满乾坤”),从而达到神形兼备;这首《点绛唇》,也是如此。

关于风兰的“形”,在这首词中我们能够获知的仅仅是它不浓艳,淡雅轻盈。既不像唐朝的诗人杜甫写“卷帘唯水白,隐几亦青山”那样明洁而富于技巧,也不像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那样逼人眼球。更多的风致却是来自于对于“神”的摹写。本词选取了风兰的一个特性——幽香来写,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淡雅清香的兰景图。闻觉一阵幽香隐隐飘来,环顾四寻,却没有看到有什么浓艳的花朵,倒是清雅的风兰摇曳出别样的风致,一种浅浅的欣喜涌上心头,但转而又产生焦虑。这淡雅幽香的花将要飘落进河水,惋惜感慨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意象空间。王安石曾有一首《北陂杏花》,里面写道:“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花与水这两个意象的叠加,倒影出美丽的意境。词人固然感叹“忒煞萧疏”,因怕秋风袭来而深锁眉头,却也似乎生出一种“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阡陌碾作尘”的宽慰和豁达。所以,“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这里一个“雨”字又给风兰增添了无限的风致,呈现出凄美的意蕴。

本是题一幅静态的画,却写出了风兰律动的凄美和词人随之变换的情思。中国山水画向来是注重意境的营造,无论是着墨之处还是空白之处,无论是浓涂还是淡抹,都有着对于风物表现的深藏的动机。这种动机正是对“虚”与“实”恰如其分的把握和运用。宋人范文《对床夜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纳兰性德去世后,与他“以诗词相酬、书画鉴赏相交契”的张纯修为他辑刻《饮水诗词集》并作了序,称他“所以为诗词者,依然容若自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这首词也恰恰透露出作画者独到的心思,以及与词人内心引起的共鸣。苏东坡对王维有过这样中肯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纳兰性德的词也是如此。词里行间透露出悠长无尽的画意来。没有注明,也无需提示,“香”、“冷”、“雅”都从纸墨间殷殷透出,随着清澈的流水,随着淅淅沥沥的湘雨,渗着无限凄美的意蕴。



就意境而言,画的空间是广阔的,词的空间也是广阔的。两者的交契融合带给我们视觉与神觉上的美好享受。

①风兰:一种寄生兰,因喜欢在通风、湿度高的地方生长而得名。据徐坷《清稗类钞·植物类·风兰》云:“风兰,寄生于深山树干上,叶似兰而短,有厚剑脊,夏开小白花,有一二瓣曲而下垂,微香,无土亦可生。”

②别样:特别、不寻常。幽芬:清香。

③浓艳:(色彩)浓重艳丽。代指鲜艳的花朵。

④凌波:形容轻盈柔美地在水上行走的姿态。

⑤忒煞萧疏:意为过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杀”,太、过分。萧疏,稀疏、萧条。

⑥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



商业合作
合作联系: 18605956421
客服QQ: 1126918177



    关注 唯美中国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