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时,这些特色菜肴你要大胆尝尝!

 

到云南不仅可以看美景美人,还可以吃美食,是不是很棒呢?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美食,看完不要流口水...



▲点击蓝字“玩转云南”,关注云南第一微信号

【玩转云南】诚邀云南各处美食、美物、美景、美地商家
在本平台推广宣传,价格特别实惠;部分优质商家免费。
大人物不可一日无权,小人物不可一日无钱。

在我这个吃货看来,有追求的小人物,不可一日无美食!

天下美食,在交通、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你有钱也吃不全。

现在条件好了,吃货们可以借出游之机,变身饕餮之徒。

云南,美食无法跟八大名菜相提并论,更不能跟粤、川比高下,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民族多,文化多样,口味五花八门。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去尝尝云南省那些少数民族的看家大菜!

注:这些菜也许在大中城市也能吃到,但是原料和水质的不同,可能会让吃出完全不同的两道菜的感觉!


水族:鱼包韭菜


水族聚居在贵州、云南和广西交界一带,贵州三都、荔波、凯里、云南罗平等等地都有水族村寨。水族的第一名菜是鱼包韭菜,祭祖祭神、过端午节(水族的端午节地位跟汉族的春节一样)、接待贵宾,鱼包韭菜是必备大菜。

把鲤鱼或草鱼从背部而不是腹部剖开,取净内脏后,放入韭菜和其他佐料,然后用草捆绑起来煮熟、蒸熟。其味鲜美无比,而且还有保健作用。

所说远古时期的水族先人做这道菜时,用的是“九菜”即九种有药用价值的菜,这道菜救过很多水族同胞的命。后来失传了,只好用韭菜代替“九菜”,

效果也不差。

我大学有个同学是水族的姑娘,太漂亮喽!
阿昌族:酸辣谷花鱼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州,其中德宏州陇川县最多。

提起了昌族,大家都知道他们擅长制刀!云南旅游景区经常见到有“户撒刀”的招牌,户撒救是阿昌族聚居最多的地方。

但是阿昌族更擅长种植水稻,而且还天才地发明了稻田养鱼的办法,这就是为什么阿昌族那么喜欢吃鱼的原因了:鱼多啊,稻田里随便拿。稻田鱼就是谷花鱼。

阿昌族爱吃鱼的历史可谓久矣!庆丰收时,杀狗吃(爱狗人士别喷,不是我吃)和吃鱼头必不可少。阿昌族的食鱼方法术多了,以酸辣谷花鱼最具特色!

家有万贯也怕鱼汤泡饭,在没吃过阿昌族的酸辣鱼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此话的含义,吃过以后就知道了:用酸辣鱼汤泡饭,三到四碗很常见!
德昂族:酸笋炖鸡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是云南独有民族。到了德昂族的村寨,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尝尝他们的酸笋,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

云南人酷爱的酸笋,最好吃的酸笋要数德宏地区,其中以德昂族所做酸笋尤为上佳。

酸笋煮鸡,讲究的是两样:酸笋和土鸡!都最好是在当地生产的原料,昆明也有酸笋煮鸡、炖鸡、炒鸡……吃个鸡!根本无法跟德昂族的这个鸡相比,昆明鸡整不成!(⊙o⊙)…
基诺族:芭蕉肉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的芭蕉肉可是一绝,有一年我们路过当地一家小馆子,老板是基诺人,擅做芭蕉肉。可把我们撑惨了:五个人吃了三大盘芭蕉肉!

做法是:
把肉茸、八角面、辣子、盐、味精、酱、桔子叶、猪血搅拌成馅,用芭蕉叶包上四、五层,埋在火灰里烧 30分钟,取出去掉带灰的两层芭蕉叶,就可以吃了。
有人说,芭蕉肉不就是云南人所说的三线肉、北方人所说的五花肉吗?
土贼啊!正宗的基诺族芭蕉肉采用的是:大山上放养的跑猪,一般人都追不上的跑猪,几乎相当于野猪一样,其肉,没多少肥腻部分——都在山上跑掉了,但是你一咬,那些肥汁却从瘦肉的丝丝里溅出来,俘获你的全部味蕾,勾引出肚子里的全部馋虫!
没词了!好吃!
拉祜族: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跟基诺族的芭蕉肉有相似之处!

这是一个猎虎的民族,民风彪悍,他们吃的烤肉大都是猎获的野兽肉,运气好的游客可以在拉祜族家里尝到。

制作方法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焖熟。典型食品主要有:拉祜族烤肉、松鼠干巴(有点挑战三观哈)、香草烤牛肉等。
普米族:红烧琵琶肉


琵琶肉,又名猪膘肉,是云南滇西北及与四川接壤地区的普米族、纳西族、藏族和僳僳族的传统腌腊制品,其中尤以普米族所制琵琶肉为上品。这一带无霜期短、气候寒冷,隆冬时节家家腌制琵琶肉。

成品琵琶肉,红白相映香气扑鼻,色香味有点像宣威火腿,比较咸。技术高超者,全猪腌制可保存二、三年不变质变味。有人说,在云南的腌腊制品中,工艺精细首推此品,超过火腿,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出差到兰坪和宁蒗时,经常吃琵琶肉,许多当地饭馆自己腌制,家里常年挂着好几条。琵琶肉,红黄相映似火腿,鲜香浓郁又酥烂,油而不腻,风味极佳!至于为何叫琵琶肉,说法不一,最可信一种是:整猪腌制时,造型似琵琶,故而称琵琶肉。
怒族:漆油茶、漆油鸡等
(注意:有不少人会对漆油过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怒江的漆油不是我们所说用来漆家具的油,而是用生长在海拔970-2800的山谷沟壑的漆树籽粒壳,榨出来的。这种油冷却后凝固成块,颜色比黄蜡稍浅,所以又叫漆蜡。漆油无胆固醇成份,具有滋阴补阳、补血的功效。 漆油炖鸡是僳僳族、怒族传统食用的高级滋补食品之一。逢妇女作月子或男女劳累过度或跌倒内伤时,用来滋补身体,益气补血,舒筋壮骨的食品,也是一种治伤治病的特效药物。

用漆油炒过后再炖的鸡,叫漆油炖鸡。

但是我认为另一种做法更好吃,更独特!也就是怒族的沙罐醉鸡!这道菜跟浙江、福建一带的醉鸡做法不同,江浙一带是先用水煮鸡然后用酒腌,而怒族则豪迈得多,直接用酒煮!当然煮之前要先用漆油爆炒一下鸡块,然后把鸡连油一起倒进罐里,加酒!再加其他佐料小火焖两个小时,出锅时,鸡香和酒香一起扑鼻而来!此菜不仅味美,还滋补健身,治疗风湿!

怒族有句话:漆油焖鸡下粑粑(就是一边吃漆油焖鸡一边吃面饼),天热不怕、地热不怕,遇上瘴气也不怕!可此菜之威力。

但他们没说,遇上女人怕不怕?
傈僳族:漆油炖鸭


傈僳族大多居住在山区,条件比较艰苦,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一家人就这样吃了。现在看来,还挺科学,省事省时不浪费营养。傈僳族跟普米族的风俗习惯有点像,也喜欢用漆油做菜,其漆油炖鸭跟普米族的漆油炖鸡有点像,但是一般不加酒。

酒呢?

谁舍得用酒来煮东西?

喝都不够嘛。
布依族:五色花米饭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

花米饭是布依族的传统美食,制做方法是:将当地一些可食用的植物的根茎或叶捣碎,并从中提取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再用这三种颜色调配出紫、黑两色,然后用这些颜色跟糯米一起泡,等米粒着色后再蒸熟。布依族豪爽好客,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布依族妇女都会帮一些花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云南文山、曲靖、红河等地都有布依族,在她们的影响下,当地的其他民族也会做一花米饭,我在云南屏边县看到过一些苗族妇女提着花米饭到集市上出售,当地人和游客直接可以买一小碗用棕叶裹着吃,别有风味。
独龙族:蜂蛹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和蜂蜜有关。其实独龙族长寿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相对封闭且比较好,食材比较新鲜,经常劳动且天性乐观。

游客在昆明、大理等地食用的蜂蛹大多是家养或圈养的,独龙族的蜂蛹则是野生为主,味道不太一样,食疗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语。
哈尼族:竹筒鸡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聚居地区大多在北回归线一带,物产丰富,烹饪方法独特,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鸡就是他们的发明。

哈尼族的竹筒鸡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肉嫩软糯,鸡香浓郁。竹筒鸡必须用鲜竹才会清香四溢,此菜傣族也有,但是比较酸辣。

好笑的是一些北方餐馆,没有鲜竹,用干竹筒烹饪此菜,且反复使用,不仅大失风味特点,而且味道甚至还不如用砂锅煮出来的味道好。
景颇族:砂锅炖竹鼠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州各县的山区。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皮、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今天要介绍一下他们的名菜:砂锅炖竹鼠!这道菜外地人在吃之前最好不要知道名字,更不能进厨房看到死去的竹鼠,一旦知道菜名,我的经验是60%的外地人就不会吃了;而如果你看到那些人被活捉或者敲死的竹鼠“死不瞑目”的样子,更不会吃了。

其实竹鼠既不同田鼠更不同家鼠,它生长在竹林里,栖居在大竹筒内,所吃食物和生活环境都相当生态,根本不脏,只是也叫鼠,大家就不敢吃了。

我尝过,味道甘美,跟其他野味相差不多。
布朗族:竹筒茶


布朗族是种茶、喝茶的民族,云南几乎著名一些的大茶山都是布朗族的地盘,茶叶不值钱的时代,他们很贫穷,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凡是有几棵古茶树的人家,家家都是富户!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长于制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独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去布朗族家作客,一定要尝尝他们的茶,但是话要说在前,布朗族的茶相当酽,一般人耐不住。我只喝了一杯,当晚失眠!
佤族:鸡肉烂饭


佤语叫“馍尼亚布绕”,是佤族迎宾待客、孝敬老人的美味佳肴。

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

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烂饭,一种叫刀切鸡肉栏饭。

先取鲜嫩乌骨子鸡切碎,与新米一起放入锅中煮,待起锅前半小时左右,开锅放入茴香叶、辣料、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

有个习惯要记住,去佤族人家吃鸡肉烂饭时,如果主人给你添饭,不能只要一勺,一勺饭是给叫花子添饭,至少要两勺。
傣族:火烧干巴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同样的民族,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所以你听傣族小阿妹讲话软软滴,是因为吃的米饭太软?

傣族的火烧干巴指的是牛干巴,腌制好晒干后,要吃的时候,用火烧烤一下,让肉质变得松软,然后手撕或者用舂子捣开,变成肉松,味道别具一格!现在很多旅游景点上出售的火烧干巴,跟我们小时候见过的干巴味道相差不是一两公里!原因可能是跟牛肉的品质有关。

谁吃过猪肉干巴?

我吃过,味道之美,难以想象。只是这种猪肉不是家养的那种,大肥猪油太多,不好晒干,我说的这种猪肉干巴必须得用一种特殊的猪肉才能晒出来。哪里才能吃到?留言我就告诉你。
瑶族:荷包扎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云南多地都有瑶族。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冷食!

由于大多居住在山区,劳作、出入不便,所以瑶族的食物平时不太讲究,但是一旦过节,非常丰盛!荷包扎是他们的节日主食,你如果碰上了,说明人家把你当贵宾了!喝酒要痛快:一碗疏、两碗亲、三碗见真心!一般人还没开始亲就倒也!
彝族:白水煮乳猪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典型美食有:荞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猪等。

今天要讲的是他们的白水煮乳猪。就业此菜本身而言,没有什么稀奇,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还不如烤乳猪风味好。但是我要说,彝族的白水煮乳猪在选料方面,首先就甩开我们几条街,我们用的是大规模饲养的乳猪,他们用的是家养小猪。现在舍得用自己家养的乳猪来伺候客人的地方不多啊。

清水煮后用他们自己配的佐料蘸着吃,所以这道菜的绝妙之处是佐料!
白族:生皮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生皮是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传统的待客名菜,生皮的学名叫:火烧猪!

“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在大理、保山一带,白族人杀猪的时候,清理猪皮上的毛,不像其他地区采用汤褪的方法,而是用新鲜干净无味的稻草火烧去毛,故有“白族火烧猪”之说。

猪杀好后,在皮肉之间吹进气体,使之鼓起来,便于用稻草将其全身的皮子烧透,去毛,刮洗干净剥皮下来就可以吃了。

由于用稻草烧烤过后,整头猪呈金黄色,皮子及其以下两三寸的部位,实际上已经被稻草烤熟了——作为外地人,我严重怀疑是否熟透,肉眼看过去,只有七分熟——然后开肚解剖,将火烧猪肉的“不见天部分(肚底肉、后腿肉)”、猪嘴、猪肝分切成薄片或丝状,以葱、姜、辣椒、芫荽、炖梅、酱油、梅子醋等调料调制的蘸水,蘸而食之。简直是茹毛饮血啊!

提醒一下,肠胃功能不佳者最好不要冒险。

生皮只能中午吃一顿,下午细菌滋生,不能再吃了。
苗族:酸汤鱼、酸汤鸡


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酸汤鱼风味最令人难忘。民间有句话,千滚豆腐万滚鱼,意思是鱼和豆腐都是很难入味的食材,所以要长时间熬煮才好吃。但是如果用苗族的酸汤来煮鱼,情况就不同了,入味很快很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酸汤本身有“腐蚀”作用,反正煮出来的鱼太好吃了!

此菜是全世界妹子们的最爱,好多想减肥的妹子一见此菜,立即投降,一吃此菜,立即长肉,因为太下饭!哼,没出息!


玩转云南,20万粉丝的吃喝玩乐平台,欢迎有宣传需要的朋友联系,特色商家可以免费!

本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由玩转云南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老玩童
玩转云南© 网站 www.iwzyn.com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 | 共5.4亿推荐量
后台回复地州名或景点名称,获取相关旅游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论坛


    关注 玩转云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