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什么,看书和听课真的有用吗?

 

听课和读书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吗,本文是我的看法...



在朋友圈看到这条信息,笑得半死: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阿干怎么可能口才差,他讲的东西怎么可能没干货,打死我都不信。

这个段子,黑了一下「做产品的」,调侃了PM和运营的视角差别,当然这不是本文要说的重点。

我想说,尽管我坚信阿干的牛逼,但毕竟我不在现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所以还是不能确定。

直到在朋友圈看到这条信息:



这两位朋友圈的发布者,都是创业公司的CEO,之前都是有多年的互联网大厂经验,所以见识肯定是没得说的。

但事实情况是,负面的评价仍然是存在的,哪怕只有一个。

这让我想到,当下有很多朋友在谈论学习的方法,自然看书和听课就成为最常见、最容易见效的渠道了。于是很多人在求推荐,哪本书好,谁的课好。希望自己看过书听过课,就可以快速的「从入门到精通」,学到别人用几年时间学到的知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去理解一个行业、一个群体、一种思维观念,不仅需要实践的过程,还需要时间的积累,这里是没有捷径的。

如果没有捷径,那么看书和听课的价值在哪里?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做这些事了?

当然有意义,只是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看书和听课的价值,不是简单直接的获取「最佳答案」,而是你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帮你梳理已有的碎片知识,为你带来灵光一现的启发,再将这些收获总结提炼,最好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这样才变成自己的收获。

不能把看书听课看做学习知识的「临门一脚」,而是在追求进步过程中迈出的「一小步」,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有收获,而不能以功利的心态去看待。

其次,对于从看书听课中获取信息的接受程度,是受制于你自己的视野和理解能力的。

也就是文章开头的案例,阿干讲的课或许可以让绝大部分人满意,但还是会有人觉得毫无干货。这就是对待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吸收的能力是不同的。

想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只能是多尝试。对于书这类成本不高的商品,只要是感兴趣,就尽管买来去读,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也是值得的。

对于听课这样比较贵的商品,可以看讲师是谁,之前有什么经历,口碑如何等等,毫无收获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太多。随着自己的成长,对于选课的标准也会跟着有调整。

综上,就是我对自我学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打个广告,推荐「地心引力工场」举办的新媒体学习周。在一周7天里,将有7位顶级大咖分享实战经验。只要你坚持每天听课、打卡、记笔记,学习结束后就会退还全部学费。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免费课程,设置学费只是一个督促大家学习的机制,算是一个运营的玩法吧,希望最终还是让大家受益。

这次来分享的7位大咖,除了我之外,还有“有书” CEO雷文涛、90后知名广告人姜茶茶、青年作家傅踢踢、美丽说前新媒体总监龙共火火、“刘备我祖” 刘黎平、小黄人科技创始人唐三藏 。

他们将从公号定位、10w+写作套路、10w+标题、创意策划、活动策划、内容营销、新媒体人竞争力打造7 大板块,为运营人持续造血。

想了解活动的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或者点击左下方的「原文链接」,也可以查看活动详情,并填写报名信息。


    关注 运营狗工作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