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美国学校之小镇生活UMASS

 



☞我是—还在等你们后台留言的茶茶子









Q&A,每天一个留学知识答疑、趣闻趣事甚至游玩攻略统统献上,只有你们想不到的问题,没有我们答不上来的!欢迎你们踊跃提问,微信后台回复 [国别+提问] 即可。周一美国专场,周二英国专场,周三澳新专场,周四加拿大专场,周五欧亚专场。一星期天天不重样。期待你们提出又狠又辣的问题唷~(比心)

Q&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小镇际遇

晚上七点半,窗外的重庆已夜色弥漫,华灯初上,突然间想起美国东部某个叫Amherst的小镇。

此时此刻,那里该还是在清晨,空气清新,混合着新英格兰枫树散发的香甜和撒满地松子的气味;太阳或许起得比较晚,但天空会是湛蓝透亮的;小松鼠们兴许已经起床了,从如茵的草坪,一蹦一跳,奔到树枝上,灌木里,黑色的垃圾桶边,像跳着舞。而小区的车站旁,肯定已经聚满了神情各异的学生:有时不时焦急地看看表的,有戴着大耳机,怡然自得的;有站着的,,和朋友们围成圈讨论问题;有坐着的,独自沉醉在Kindle里,神游物外;有抓住时差匆忙和家人打电话的,有慢悠悠吃着昨晚准备好的早餐的……而他们共同在等的,是通往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的免费公交车。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中文常译作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校区,又叫麻省大学,简称UMASS,是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系统中的旗舰校区,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我的母校。学校坐落于Amherst镇,处麻省中部,距波士顿约两小时车程。Amherst是个典型的美国东部小镇,downtown规模非常小,换做国内常用的说法就是“一条街镇”。一条横贯南北的Main Street,两三百米一运到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真可别小瞧这条街,餐馆、书店、药店、邮局、教堂、超市、电影院,应有尽有。电影院还不是囫囵的在映片播放室,专门放映一些筛选过的艺术电影,类似国内大城市都数量罕有的那种小众院线。印象中我去看过的就有一个宫崎骏作品放映周,一个戈达尔系列和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作品展播。街上咖啡馆林立,中世纪城堡风格的有,北美乡村风格的也有,最典型的广场式咖啡馆有好几家,可谓各具特色。放眼小镇,却没有一家星巴克类型的连锁店,大概可以看作这个“有文化”的小镇对速食文化某种程度的冷视。学校里的有些文化讲座和学术沙龙什么的,比如传媒697的电影discussion课,常会选择放在某个咖啡馆里进行,昏黄灯光下,娓娓讲述,杯影交错间,执见激辩,很有感觉。旁边闲坐的人也常被吸引,加入讨论,不乏高见。值得一提的是镇上的餐馆,两三百米的主街上,分布着二三十家餐馆,密度之高。不仅有西班牙菜、法国餐馆、美式快餐、披萨店等经典西餐店,有中餐馆安城饭店,越南餐厅Miss Saigon, 几家日本餐馆、墨西哥餐厅、印度餐馆,餐馆种类之丰富。美国移民国家的特点与文化融合的优势,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条小街,遍尝世界美食。回国之后,重庆虽也是美食集散地,每天可享尽口福饕餮饱餐,火锅都可以做出一千种味道,而且种种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舌尖上的中国”,很难有机会再“舌尖上的世界”一把。小镇的披萨店倒是可以把披萨做出一千种不同的味道来,几乎每周路过,都可以看见披萨店外面高挂着“新口味xxxx”的牌子,一会儿是夏威夷烤肉风格披萨,一会儿是牛油果番茄披萨,感觉任何食材好像都可以往披萨里面放。刚到那里我和朋友还开玩笑说,要不把回锅肉鱼香肉丝的配方卖给老板,让他也把这些菜做成披萨。这个计划后来搁浅了,披萨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便饭还是加餐,讲座还是开会,活动还是聚会,有而且只有披萨提供,类似国内的“十元快餐”,大家逐渐不愿在正常时间吃披萨,也不愿提及和披萨相关的任何东西。

说起downtown这个中国餐馆,我只去过一次,因为口味并不地道。典型菜品叫左宗鸡(General Tso’s Chicken),传说是左宗棠将军发明的,就是将鸡肉和着面粉,入油炸脆,外面再裹上一层糖衣,和煮熟的西兰花拌在一起。这道菜深得“美式中餐”精髓:有个非常“中国”的名字,油、甜、脆,加上一点西兰花是为了“健康绿色”,然而这些在美国人中耳熟能详的菜品,中国人并不熟悉,大部分甚至从未听说。要吃地道的中国菜,大家都会不辞辛劳驱车十几公里前往另一个镇的 “姜园”(Ginger Garden),为了兼顾不同顾客,那里常备着两份菜单,一份给美国人看,就是左宗鸡之类的,另一份给中国人看,菜品就比较家乡了。他们家的清蒸鲈鱼、板栗鸡什么的都做得挺不错,每份菜单价在八美元到十四五美元不等。如果想省钱,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做饭,两年间我倒是见证了好多有天赋的同学,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变成了精通各菜系,融汇中西的大厨,生活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南翔。距downtown不远就有一家中国商店Mom’s House, 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为“妈妈店”,里面有美国超市中很难买到的中国茄子、藕、山药等蔬菜,价格不菲,还有美国人不怎么吃的猪蹄、鸡爪、内脏什么的,价格就要低好几个数量级;此外还有留学女神老干妈辣椒酱、速冻饺子、汤圆……购物满25美元可以免费获赠华文报纸一份,一解思乡之苦。

小镇常是宁静安谧的,虽然车流量不算小,但几乎没有车鸣笛的声响,大家都默契地维护着小镇的宁静。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红绿灯,但我从未见到过人车争道的情景,倒是初到的时候,路过一个岔口,和一辆车争着让对方先走,僵持着不走大概有一分钟,现在想起来,真是饶有趣味的经历。车辆宁愿不争分夺秒催你快走,也宁愿慢一点静静驶过,这就是小镇的节奏,在好多个阳光温暖的下午,我就捧本书在镇上教堂边车站的长椅上坐着,听听路过人们,看看大树上的松鼠,一呆就呆到路灯亮起之时。回国之后依然会找些安静的地方坐坐,比这里更寂静,没有过路人的脚步,没有松鼠的上蹿下跳。却再未有个相似地方,能让心灵如此平静,单纯的什么都不想。毕竟空气中包蕴的,是另一种躁动与难以平静。小镇当然也有热闹的时候,每到重要节日,比如国庆日、圣帕特里克节等,镇上会组织一些游行、烟花表演什么的,平时看上去庸庸无奇的居民们,这时候一下子都变成了文艺能手,邮局的大爷会吹得一手极好的风笛,中餐馆打零工的小哥大鼓打得倍儿棒,我和同学第一次看见都傻眼了,果真是高手在民间。Downtown市政厅旁有一片草坪,经常举行集体活动,周末时常有“Farmer’s Market”,当地的农民会聚集起来,卖一些农副产品,类似于中国的农产品展销会,因为是organic(有机)的,价格比超市贵上不少,但胜在健康,集市里常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而今每每忆到,脑中就会响起《Scarborough Fair》的旋律“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第一次亲眼看见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些神奇的植物,还真是在那个集市上。每到暑假,草坪上又会多很多摩天轮旋转木马什么的娱乐设施,瞬间变成了游乐场,这也是小镇上最热闹的时节,小孩子们欢声笑语地玩闹,大人们围坐草坪的另一端闲话家常,其乐融融。除了游乐会,旧书会等活动也常在草坪举行,在美国新书特别是教材的价格非常昂贵,动辄数百美元,所以买旧书或者以书易书通常都是非常划算的选择,还真能淘到不少好书。书籍已成为小镇生活的重要部分,光是在一条街的downtown就有两三家书店,面积都不大,但书架都是从地面到顶的,所以书籍数量委实不少,寻找某些本书常需借助书店的楼梯,站在楼梯上,似乎还真有一种“惟有读书高”的情怀,但旋即被一不小心会掉下去的恐惧所替代。这儿的人爱读书,某次晚课之后,我坐在公交车上,看见车前端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捧一本《双城记》。站立斜倚车窗,津津有味地读着。车里没有灯,他所依赖的无非是窗外那一闪而过的路灯们所发出的那微弱的黄光,灯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好长,又变得好短,又被拉长……几年过去了,每当看到国内地铁上公交里看到国民整齐划一的低头看手机,这位老人的形象就会自动浮现在我眼前,随着时间流逝愈加清晰。爱笑的女孩运气总不会太差,爱书的民族国运大概也不会太差吧,爱看手机的民族嘛……希望能在互联网高科技上有所发展,我也只能笑笑,低头和大家一起看手机。

小镇公交车的设计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车前外挂一个架子,放下来可以放好几辆自行车,方便了那些喜欢骑自行车的乘客,想想在国内,骑车与坐公交好像也真成了一个不可得兼的抉择。车门处设有滑道,平时缩在车里,看见有坐轮椅的残疾人需要上车时,司机会按动开关,缓缓放下滑道,残疾人自己即可上车,在专设的残疾人区域固定好自己的轮椅。非常人性化。另一方面呢,公交车都是准点运行,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一张公交车时刻表,若无事故意外,都会非常准时。有次我和小伙伴迟到了大概十几秒,追着车跑愣是没有上到车。当此之时,无比怀念中国那颇具人情味的社会,但规则存在的意义就是被遵守,确也无可非议。规则与人情究竟能不能兼容,真是个无解的大问题。车上的司机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们,美国本来就是车轮上的国家,到大学基本上都是“老司机”了,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操作公交。不只是开车,学校食堂、图书馆大部分的活儿,也都是学生在做,这样一方面学校节省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我的个同学,在食堂就学会了包寿司、做蛋糕、烘焙面包的技能,除此之外,工作的学生还可获得补贴学费生活费的薪水,可谓一举多得。小镇的公交车是免费的,只要你出示UMASS的学生证即可。后来我去了纽约,乡下人进城,才知道原来美国大部分公共交通是要收费的(恕我鄙陋了),每个月在交通上就要花掉一百多美元。终于体会到小镇免费公交的难能可贵。在我离开前,镇上好像已经在试运行了覆盖整个镇的免费WIFI,这些举措让人有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错觉。小镇的公交由PVTA(Pioneer Valley Transit Authority)来运行的,接入到Pioneer Valley(先锋谷) 整个地区的公交系统之中。而先锋谷,是麻省人文荟萃之地,在康涅狄格河河谷的狭窄地带,分布着UMASS,Amherst College(AC,美国最好的文理学院之一),Hampshire College, Mount Holyoke College (MHC,美国“七姐妹”女校之一),Smith College(SC,美国前三的女校)五所高校,学校之间关系紧密,交流频繁,组成了著名的“五校联盟”。学生们可以互相选课,借用图书馆、博物馆、电子室等资源,非常便利,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AC的图书馆里,人文方面的好书特别多,SC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个生趣盎然的植物园,MHC全部都是哥特式的古堡……读一个学校,基本上五个学校的好处都会或多或少地沾到那么一点儿。

得益于高校林立,小镇人口的平均素质也在美国也属于偏高的,毕竟大学生、大学老师所占人口的比例比较大。治安良好,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过非常严重的犯罪案件了。在美国的“最佳大学城”排名之中常年排名榜首。说起排名,在美国真的是“无处不排名”,除了学术,我校最靠前的排名应该是在全美“食堂常青藤”的排名之中,多年位列前三甲,学校有大大小小四五个食堂,每个食堂都各有特色,特别是最大的Berkshire食堂,里面的自助餐品类之丰富,菜式之齐全,越南面、日本寿司、巧克力火锅、印度饺子、墨西哥卷,各种水果蔬菜,各式饮料甜点,应有尽有,对中国学生来说,更幸福的是食堂有个主厨是祖籍福建的,喜欢菜式创新,经常弄一些蜜汁排骨、起司肉串之类的新菜,味道非常不错,管饱更管好。每到万圣节,相同的价格下,食堂还供应龙虾,得有胳膊大小,汁鲜肉多,美味可口。好多学生毕业之后去了美国其他的学校继续学习,对UMASS食堂充满怀念,因为这的确是美国最好的。

揉揉眼睛停下笔,窗外的重庆早已灯火阑珊。而今的我,对于食堂,对于UMASS, 对于我的小镇,剩下的也是满满的怀念之情。回国三年,对中美之间的差异更深有感触,中国的大城市,在物质上其实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差距已经不大,要说有不足的,就是文化氛围和软实力,但都属于可赶追的范围内。然而中国的乡村、中国的小镇和美国相比,确实差距非常大,没有多元的文化、系统的文化娱乐设施,更没有哪个高校、研究机构愿意选址在这种太过“安静”的地方。“三农”问题是中国亟需解决的,农村的发展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法回避更无法逃离,或许小镇,会是很好的一个发展目标。

小镇最著名的本土人物,是Emily Dickinson, 毕业于Mount Holyoke College, 终身未婚的女作家,写有许多隽永的诗句,downtown就有她的纪念馆,一处宁谧的围满高大乔木的宅子。在那里我买了一个钥匙扣作为纪念,上面刻着她的诗句“That it will never come again is what makes life so sweet.”和小镇的际遇,也像是那么一场不会再来第二次的甜蜜经历。记得离开小镇前的那几天,我一个人骑着车,在小镇那走了千百次的道路上反复徘徊,只为再多看一眼,那无比熟悉的教堂、长椅、书店、草坪……因为走之后,说不定就再也见不到这些场景了。

但自己的担心多少有点多余。我依然常常见到小镇的风物、和朋友一起聊着天,从街头走到巷尾。

在梦里。

早安,我的小镇。
镇上教堂
 小镇市政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后台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Q&A ▏甜姐课堂——加拿大艺术生的春天~

这条朋友圈只对你可见@预科升学的宝贝们!It’s time to 逆袭!

前途出国重庆小分队茶餐厅开业???

高能预警,一场画风突变的结业PARTY

Q&A ▏美国留学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签证官~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新东方重庆前途出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