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选择只能放手一搏

 

朱棣的选择有其固有的野心在内,更多的是走投无路后的放手一搏。生在帝王家,是幸事也是不幸。从小...



朱棣的选择有其固有的野心在内,更多的是走投无路后的放手一搏。生在帝王家,是幸事也是不幸。从小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见惯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死亡已经不足以成为威胁他的恐惧。明朝建立后,他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城,与北元势力离得最近,所以他经历了战争实践的考验,手底下也有一批能征善战、披甲待命的士兵。这些饱战之士,成为朱棣起兵,并最终取得靖难战争胜利的最大资本。

建文帝上台后,一改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做法,开始大刀阔斧的削藩。朱棣目睹自己的兄弟一个个倒下,周王俯首就擒,湘王阖家自焚……刽子手中的屠刀一步步向自己逼近。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朱棣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朱允文的做法也合情合理,但是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为大明镇守千里北疆,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又岂会心甘情愿沦为阶下囚。



面对朱允文咄咄相逼的气势,朱棣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举兵,和自己出生入死的燕军一道破釜沉舟,有我无敌。我们无法身临其境,所以不能感同身受他当时的那种纠结和无奈,也不能想象他对自己的未来是一种怎样的设想。举兵反抗是一条险路,失败了就会满门抄斩,遗臭万年,可是束手就擒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鱼死网破。朱棣决定与手下壮士一起同生死共患难,肝胆相照,浴火重生奉天靖难,明大义者生,违天理者亡!



我想到左权将军和彭德怀的一次对话,百团大战期间,彭德怀视察前线,警卫送来了阵亡将士名单,彭德怀看后陷入久久的沉默。这时候,左权过来了,他看了看名单,对彭德怀说:“这就是战争,侵略者已经打到家门,我们宁可浴血而死,绝不引颈而亡。”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绝地反击的魄力,古今一体,英雄略同。


    关注 太古书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