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哲学对孩子有多重要?

 

对哲学的漠视和认知无能,或许是对孩子的一种戕害。...





在我们周遭的世界里

对哲学的漠视或者认知无能

对我们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

也许是致命的戕害

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版图内持续落后,在我看来,这与我们在哲学和方法论领域的落后有着本质上的关系。哲学在西方国家有多么重要,很多人隔着国门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我有一次震撼灵魂的记忆:一天我在巴黎的街头闲逛,在报刊亭看到一本非常流行的杂志就叫《哲学》,我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哲学这种看起来深奥又没有什么用的东西竟会在市井之中的报刊亭里栖身,而且像娱乐小报那么畅销。

后来我才知道哲学是法国国民的基本素养。我看过法国的高考题,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我是学了多年的哲学的,法国高考题里面涉及的哲学方面的题目,很多时候连我都需要思考半天,才能弄明白题目的真正意思,在法国却是衡量普通高中生的标准测试题。



这些亲身经历与铭记于心的记忆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刺激,也让我愈加深刻地认识到:

在我们周遭的世界里,对哲学的漠视或者认知无能,对我们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也许就是致命的戕害。

在法国的时候,我曾经特意去拜访过华为在巴黎的美学研究所。那是在临近埃菲尔铁塔的寸土寸金的昂贵地段,华为在那里租了一个办公场所,供养着一大帮看着并不直接创造价值的所谓“闲人”:他们不搞软件,也不搞硬件,而是在做美学研究。

这是要干什么?一开始,我也不是很明白华为的意图。然而当华为P10手机发布时,我看到那绚丽的8种色彩才恍然大悟:

基于美的感知力在顶级竞争中具有核武器般的杀伤力!

色彩是对美的感知力最重要的一环。因为看一个东西,颜色是我们最先注意到的,也是最后忘掉的。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感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敏感度很高的色差感知系统,这是一种高度哲学的认知系统。

比如说,红的颜色孩子至少能识别10种色差,但我们成年人的色差敏感度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衰减。

因为成年人需要用标签化和快捷方式过滤掉很多无效信息,才能让他们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遵循某种逻辑来思考、认知以及做决策。孩子在最初认知世界的时候,并不这么复杂,而是一种高度哲学的认知方式。

1

哲学关系到孩子如何建立对

世界的基本感知能力
丹尼尔·平克说过,未来人类的六大竞争力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这其中有一半可以归属于感知能力,越是智能的时代,越是需要这种类似于孩子的天然感知力。



在未来,我们人类自身或者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人对世界的感知敏感度和体验能力。

《未来简史》里面也表达了在未来“知识=体验*敏感度”的观点,这些能力全都不是传统教育可以给我们提供的,恰恰是一些传统和基础哲学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的,这种传统和基础哲学就是孩子们的思考方式,他们身上那种对世界本身的感知能力。

在行为学领域有个概念叫做认知抑制,就是说成年人已经习惯了用套路来认知世界,这种套路的能力就是抑制多元敏感认知的,而孩子们还没有学会使用认知抑制机制,也就是没有学会套路和快捷方式。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信息,在认知上,会形成各种套路抑制多元敏感认知,会过滤掉一些“没有用”的信息,但实际上很多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世故的成年人已经形成了很多套路去过滤掉这些信息了。

所以,我们无法去在隐秘信息之间建立神奇的连接,所以我们的感知和创造力就会大大下降。

很多家长需要在孩子适龄的时点跟孩子一起去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帮孩子搭建一个认知系统,让他们可以保持敏感度,同时又不要太敏感,保持创造力和信息高效过滤的关键机制。
2

哲学会让孩子具有丰富且

适度的感受力
大家熟悉的《小王子》也在强调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力:

孩子跟父亲说他看了一个很美丽的房子,玫瑰色的砖墙上面有红色的屋顶上面有白色的鸽子,然而父亲却没有感觉。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成年人才会对这座房子感兴趣,于是他对父亲说,那房子值十万法郎,他父亲立刻表达了对房子的兴趣。这就是成人和儿童在认知世界时的本质区别。

哲学家罗素曾经谈起,当他看到一个孩子简简单单地拿着一片草叶,漫无目的地慢慢端详半天,他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感。

他说我们成年人是从来不会这么看的,这种感知幸福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递减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保留这种易逝的感知能力,所以不要觉得孩子提的问题很奇怪、很幼稚,因为其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天然感知力的表现。

普通成年人的世界是一个被套路抽象过的脱水的、干瘪的世界。我们有时候认为成年人的世界好像越来越丰富,实际上是一个越来越干瘪、逐渐脱水、幸福感越来越钝的世界。
3

哲学将提升孩子在未来

感知幸福的能力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诗意的栖居”。这里的所谓诗意,本质上不是在一个特别宁静的地方盖一个房子,住在那里安享年华。

真正的诗意,实际上就是那种对世界的敏感性和对不确定性的拥抱程度,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力。

这个创造跟我们普通人说的创造也不一样,他说的创造,是你以一种合适的状态,来面对你的周遭的世界,这个世界会向你绽放出一种诗意来。

所以哲学对于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来说,就是给我们的心找一个适度安住的地方,周围的世界就会为你绽放出一种你平时感受不到的诗意的状态。这也是哲学对于一个人,最有意义的地方。
4

哲学让孩子处在自由的状态

蓬勃地发展非凡的创造力
孩子的世界天然地处在一个高度哲学的框架内,得天独厚地感受着诗意的状态。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没有“自觉”。成年人面对孩子时,却要不断地面临这种来自哲学层面的互动。

因此,如果家长不能和孩子在这个领域里建立一些共同认知,就无法帮助孩子绕过很多思考和困惑,也就无法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框架。



我想推荐一套《给孩子的哲学绘本》,它给我们提供了亲子哲学对话的机会。六本书里面一个个巧妙灵动的故事,贴合孩子的哲学天性,让人自然联想起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思考。比如说:

孩子会提问:天暖的时候雪人融化了,他就不存在了吗?眼睛看见的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吗?

孩子会观察:有人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可有些近在眼前的东西怎么也看不见呢?

孩子会幻想:人人都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花一个小时能去商店买到东西吗?



这些问题蕴含着存在、思维、现象等基本的哲学命题,它将一步步强化孩子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思辨力、锻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这一切能力都指向未来智能社会的竞争力。

它也将给成人带来启发,珍惜孩子每一次提问和表达机会,抓住与孩子进行哲学对话的机会,也是成人重新学习像孩子一样感受世界、治愈自己的机会。

(文 / 吴伯凡  本文图片来自《给孩子的哲学绘本》)

相关书籍推荐
给孩子的哲学绘本(全6册)
里基·布兰科 等著丨2017.11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刘叶乔   2017.11.25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关注 中信出版集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