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格梦幻 布依经纬|望谟布依族纺织文化魅力无穷!

 

望谟“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纺织文化在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望谟“三月三”布依文化节活动中,望谟县原生态的布...



望谟“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依纺织文化
在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望谟“三月三”布依文化节活动中,望谟县原生态的布依族纺织文化吸引了游客们的眼球,271名布依妇女通过自制的纺织设备,展示了最为繁杂的传统纺纱织布工艺过程,浓郁的传统纺织文化让人们留连忘返。这是望谟县保护、传承、弘场、宣传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发展山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棉花脱籽
弹棉花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0.2%的望谟县,其中布依族人口又占这个县总人口的66%,是全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县。纺纱织布是布依同胞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多彩的布依文化之一。2009年,望谟县传统的土布制作技艺被黔西南州政府列入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搓棉条


纺线
在望谟县布依族村寨,大部分人家都有木质纺纱车、木质织布机和蓝靛染缸等纺织设备,妇女们常常是忙里偷闲或是在农闲时间来纺纱织布。在纺纱织布的15道工序中,大部分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有几道是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较快完成。纺纱织布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从脱棉籽起到做成土布成品,整个纺织流程需要60至90天的时间,可做成宽40至50公分、长100多米的土布,能做8至12床土床单,是布依族服饰、床单和其它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原料。
挽线


上白芨浆煮线
布依族的纺织程序为:将晒干的棉花用自己做的轧花机除去棉花籽,而后用弹花弓反复弹松棉花,使棉花的纤维松弛扩散成泡花,再把棉花搓在一根根长一尺的搓花棍上,搓成有拇指大的花条,通过纺车的转动带动左边的轴轮,把搓好的花条拉成一股均匀的细棉线,反复缠绕在锭杆上的小竹筒上,形成棉线团,1个小竹简棉线团缠线1两左右。紧接着,纺线人左手拿一个下成“十字”形,上成“丁字”形的绕线架,右手把棉线挽在架子上,5个棉线团为一组,挽满后取下线圈继续挽下一个。


晒纱


染纱
做完这几道工序,布依同胞在锅里放上白米浆与水搅拌均匀,把挽好的棉线圈用清水浸湿,放进锅里煮上15至30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晒干,增加棉纱的硬度和韧性。接着,在专门用来染棉线的染缸里放入蓝靛(蓝草)染料(投入多少依据染线数量决定),用蓝靛染制成的青色纱线、蓝色纱线或灰色纱线,不容易褪色。把需要染色的棉钱放进有蓝靛染料的大缸里,染色深浅由浸泡时间的长短和次数来决定,不染色的纱线则织成白布。


绕线果


布线定格
接下来是绕线、梳理、布经。把染好的棉线洗净晒干,用纺车把棉线缠绕在长7寸的竹筒上,放进可以让线筒转动的“木框”里,织布人在大门外边和房背后,分别在地上打12根木棒桩(或是利用墙壁转角和柱子),几个人各拿上1个有线的“木框”,依次行走8回,把100多米长的棉线在这里拉长绷直,将480根线头的棉线分颜色梳理出来,一根一根地布经穿筘,织布人按自己织布需要的长度、亮度和厚度来确定纱线的数量,把纱线牵好后,用滚线架将经线裹成线轴,将棉线绕轮放进织布机里,把青、蓝、白不同颜色的棉线分别缠绕在几十根长3寸的竹筒上备用。然后,织布人坐在织布机上,双脚上下踩动踏板,双手轮换着拉紧线闸和穿递梭子,开始织布。织好的布用小木棒翻来复去锤打20分钟,使其柔软。做成的土布经久耐用,不仅布依群众喜欢,还受到其他民族同胞的青睐。


梳理绕轮


穿筘
望谟县布依同胞在土布的制作方式上也各有不同,地处西部和北部的乡镇在土布纺织工艺上比较繁杂,纺织机主要以四个综框为主,在黑、白、靛蓝、深蓝、浅蓝的基础上加入红、黄、粉的色彩,织成的土布厚实、古朴、色彩鲜明。南部和东部的纺织机多采用两个综框,以黑、白、深蓝、浅蓝、靛蓝五色为主要颜色,产品有简洁素雅、工整清秀等特点。心灵手巧的布依妇女又通过刺绣,把图案丰富的花纹绣在服饰、床上用品、生活用品上,于是,从刺绣中又引伸出丰富的服饰文化、围腰文化、背带文化……


织布


锤布
望谟县布依人用的纺车有两种:一种是两个踏板,另一种是四个踏板。织的土布分一般花纹和复杂花纹,制作者根据花纹的需要,换着踩搭板,并传递不同颜色的梭子,如果织错了就得返工重来。制作的土布产品有花格子垫单、花格子头帕、芝麻布、蚊子布、花椒布、人字布等近20种。土布的用途为:白布主要用于做布鞋底子和老人过世做孝帕、孝服用,而花格子布、一色布、小花格子布用于拼缝床单和制作服饰、挂包、围腰、沙发套、桌布、头帕、门帘、窗帘等饰品。
刺绣


土布产品
如今,美观大方、销路看好的布依土布、民族服饰等产品已成为望谟的特色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省内外游客乃至国外的游客也时常到望谟县布依村寨购买自己喜欢的民族产品,自己使用或作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文/图 岑 琴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罗春雷)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黔西南日报社网络(新媒体)中心   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掌上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关注 黔西南山地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