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而行 爱恋澎湖湾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 初见澎湖


在没有到达这个地方之前,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澎湖”这两个字只是伴随着《外婆的澎湖湾》而想象出来的一个精神世界,那里有“阳光、沙滩、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是的,无论对于哪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这首歌真的是太熟悉了,这首歌已经传唱将近30年,如今它俨然成为澎湖观光的代言歌曲。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时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然而真正走进澎湖,你会发现其实澎湖这片小岛,除了“外婆”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标签可以给它,它是一个意象更为丰富的所在。在这里,黑与白、浪漫与质朴、清新与古典、土著与移民激烈的冲撞并且完美的共生:小岛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地中海风格的民宿,让澎湖被称为“台湾小希腊”,然而当驱车走在澎湖空旷的道路上,你还沉浸在蓝海风晴的地中海风情时,车子猛然拐过某个街角,你又会遇到灰黄相间的古村落,由玄武岩和珊瑚石拼凑的上百年老房子,抑或中式庙宇繁复的装饰高耸凸出周围民居。

这就是我初见的澎湖,平静的海湾之内一个安静而质朴的小岛。

  • 七美乡


抵达澎湖的第二天搭游艇前往七美岛,七美岛是澎湖列岛最南端的岛屿,因为是离岛中最大的一个,又称为“大屿”,“七美”名称来自岛上的“七美人冢”,岛民为纪念她们抗倭的贞烈故事,将“大屿”改为这个美丽的名字。七美岛的风光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环岛全部是壮观的火山喷发遇冷而形成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和海蚀地貌,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小岛周边形成众多的著名景观,当地人们根据地貌的形状发挥想象力,为每个海蚀景观起了美丽而形象的名字。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双心石沪”,这里几乎成为澎湖观光的标志性景观。然而“双心石沪”却并非自然景观,这是早期渔民就地取材,采用海边玄武岩搭建的捕鱼陷阱,本来无心插柳的一个石沪,因为形状像两颗重叠的心形,使这里成为澎湖最浪漫的的一处景观,吸引了无数的青年男女专门来此处留影,以表“同心”。只可惜我们抵达的时候,正赶上海水涨潮,石沪被海水淹没,只能看到海水下面隐约的轮廓。



  • 壮观的“柱子”和美丽的珊瑚石


宏观上来看,火山喷发突然遇冷形成的玄武岩,再加上海蚀作用,形成了大量形状各异、富含意象的旅游景点。再深入一点,抛开了意象,我们看到的是大量六边形石柱组成的地质奇观。《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的第八期杂志曾大篇幅的介绍过这种火山形成的地质景观,但是遗憾的是对澎湖石柱的介绍篇幅很小,大部分是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一些景观。对比书里介绍大陆各地的柱状节理景观,澎湖七美岛的柱子更让人叹为观止。海蚀作用为我们剖开小岛柱状节理的截面,能够一睹这些柱子的形状与纹理,站在壮观的柱子跟前,我们仿佛能看到千百年前,火山熔岩喷涌而出时熔岩流淌的盛况,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伟力。

















前面提到澎湖是黑与白的交融,“黑”自然讲的就是岛上大量的玄武岩,“白”便是珊瑚石了,如今澎湖南海还在不断发育大片的珊瑚,在七美岛近海就能看到大量发育完好的珊瑚。有的珊瑚死掉后被冲上岸,在岸边堆积了大量的珊瑚碎片。与岸边的黑色玄武岩交杂在一起,黑白相间,十分美丽。



早年间,当地政府没有对玄武岩和珊瑚石的保护法案,直到近现代才开始立法对当地这两种最重要的资源进行保护,不再允许开采玄武岩和珊瑚石了。因此早时的民居建筑材料基本就是都地取材,采用玄武岩和珊瑚石,从澎湖一些古村落的建筑上就能非常明显的看出这个特点,一般的老建筑基本都是玄武岩和珊瑚石为主体建设起来的,而现代的建筑材料大都是从岛外运来的钢筋和水泥。





当地一冯姓居民经商从台北回到澎湖,收集村里拆老房子剩下的珊瑚石,花费多年时间,自己修葺了一栋“珊瑚房子”,非常漂亮,如今也成为了一处观观景点。据说用珊瑚来砌墙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技术活,现在很少有工匠能掌握这项技能了。









  • 二坎古厝与眷村


二坎古厝位于澎湖本岛上,是保留得最完整的闽南古村落。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被如今的旅游包装之后,增加了一些古典的文艺气息,当地的居民或者搬走,或者经营着旅游商品的店铺、小吃店。由于澎湖冬季盛行强劲的北风,村子里的房子一般都很低矮,开窗也很小,这样便于防风。由于大风少水,村子里树木也很少,很多植物难以存活,走在村子里,你能看在烈日和海风中一排排低矮的房子。



眷村是澎湖乃至台湾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记忆,这里为了安排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曾经从眷村里走出了大量的名人,成为现在台湾文化的重要部分,张雨生和潘安邦便是澎湖眷村里走出来的两位歌手,澎湖寄存了这两位歌手童年岁月,并为他们以后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源泉,《外婆的澎湖湾》、《大海》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作品就是出自这两位音乐天才。











  • 澎湖天后宫


在东南沿海、东南亚等地区,妈祖信仰非常盛行。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这位善良的民间女子,生前帮助百姓趋吉避凶、救苦救难,28岁时因在海上救人而献身。后来岛上渔民为她建庙,奉为海神,直到现在逐渐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民间信俗。

澎湖天后宫位在马公市区,是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我们到澎湖的第三天正值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这个时间正是天后宫最热闹的时候,全县的信众纷纷来天后宫祭祀、进献祭品。天后宫建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木雕与彩画繁复而精致。











  • 澎湖鱼市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俗语在澎湖也不例外,要想发现澎湖最原生态的生活,我们就要看看澎湖人在吃什么,这些只有在当地的市场中才能发现,这也是我旅行到一些地方最喜欢逛当地市场的原因——原生态的生活是在市场。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中央冷暖洋流交汇处,鱼的数量和种类都非常丰富。去当地的鱼市场,肯定会有不少收获。



























我们凌晨六点赶往澎湖最大的港口,渔港边便是澎湖鱼市场,每天凌晨渔船回港后,会把鱼获运上岸,接着在码头拍卖,拍卖完就被运到码头外的市场上销售。这里从凌晨两点多就开始人声鼎沸,运鱼的推车在码头和市场间川流不息,我们抵达时天还没全亮,而码头上的拍卖已经快接近尾声,不过还好没有错过。作为内陆长大的孩子,下面这些鱼我就只能贴图,基本都叫不上名字了,也没有去考证,只知道它们是“海鱼”就好了……

  • 美食不可错过


美食是旅途中不可错过的风景,澎湖的美食自然离不开海鲜,在澎湖的几天里,有夜钓渔船上的渔夫料理,有街边小馆的美味小吃,还有高档餐厅里的精致菜品,各类鱼虾海蟹粉墨登场,澎湖最地道的干贝酱面线,最珍贵的澎湖丝瓜炒蛋……



















  • 小憩


澎湖不仅仅是一个观景和访古的地方,这里还有现代的酒店与民俗,有潜水俱乐部和小资的咖啡馆,走累了,停下来休息休息,感受下澎湖慢生活。坐在海边,阳光洒在海滩上,海风从耳畔划过,点一份下午茶,看夕阳西下,看潮起潮落……







夜晚来临,澎湖湾美丽的夜晚,小城没有太高的高楼,没有太多的人,一切都很惬意。这样的小城、这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外婆的澎湖湾》和《大海》这样的音乐。


    关注 地理旅行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